小国学网>故事>“傻儿”传奇

“傻儿”传奇

收录日期:2025-08-08 03:39:34  热度:9℃

都说傻人有傻福,这不,王傻儿在陌生的城市拼打两年。既然奇迹般的混出了个样子。如今,他可是有模有样的城里人,有车子,有房子,有票子,而且还有“马子”。

王傻儿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傻儿。连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他都不晓得。整天游手好闲,吹牛能吹到天上去。傻不愣登的,30岁了,没有女孩敢嫁于他。后来是经过他的姑妈的嫂子的远方亲戚介绍的。比傻儿大三岁。

结婚那天,傻儿哭了。一个人躲在牛圈里愣愣的发呆。都说傻儿真的好傻。按照农村的风俗,无后为不孝,傻儿不想做不孝子,注定跌进没有爱的婚姻漩涡里。

据说傻儿没有碰过他的媳妇,但是他的媳妇为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很可爱,不像王傻儿,很像他媳妇。白白的,眼睛发着光,见着的人都说以后会是当官的命。傻儿听着笑了,是真实的笑了,发自内心的笑。

王傻儿其实不是傻,据说他是在装。是心伤的太深,自己麻痹自己。那年,他和同村的姑娘定了婚。婚期定就定在农历的腊月。按照农村的习俗,腊月好杀猪宰羊,媳妇娶进来一定大吉大利,子多福多。

傻儿其实也是个帅气阳光的小伙,做事情勤快,并且好学。还孝顺大方。他和那姑娘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上学,一起玩戳捏人,爬山捣鼓鸟窝和下河摸鱼等。童年里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兄弟姊妹。长大后,小学,初中,高中,他们都形影不离,很多时候,吃饭都用一个碗。他们感情非常的好,傻儿时不时的抱着姑娘说:“你赶紧长大,长大了做我媳妇哟。”村里人听到这话都叫他傻儿,由此,“傻儿”的代号就代替了他的全名。

同村的人都说,傻儿啊,你真是有福气,等着长大就娶媳妇。傻儿摸着脑袋,傻呵呵的笑了。

那年,他们高中毕业,决定都不再继续读书,在两家人商量之下,决定先给他们定亲。在来年的腊月结婚。

定亲的那晚,傻儿高兴坏了。抱着姑娘在他们家的后山坝子里转了50圈,肚子笑疼了,眼泪都流出来了,头也转晕了。最后两人一起躺在那棵老槐树下,静静的看星星,规划着未来。

接近腊月时,傻儿高高兴兴的布置新房,购置家具,一天忙的不亦说乎。傻儿每天都笑,笑的如一朵花似的。人们都调侃道,傻儿啊,不要高兴过头了哟。结了婚你可就是大人,有责任的。傻儿依旧笑呵呵的,用他的那双大手摸着自己的头。

就在婚礼前一个星期,姑娘家人捎信来说,姑娘随一个北方来做生意的男人跑了。那个男人来村里做考察,和姑娘相遇,而后不知道是用什么办法把姑娘带走了。一句话也有没有留下,一个理由也没有。从此,傻儿就疯疯癫癫的,以酒度日。酒醉之后的傻儿,就跑在村里村外唧唧哇哇说个不停,说他和姑娘之间的故事,说姑娘如何如何的好,说姑娘一定会回来找他的。千篇一律,村里人都听腻了,也奉劝傻儿,赶紧找个好的姑娘结婚把,过去的就过去了。

傻儿,从此消沉忧伤,常常一个人坐在后山的那棵老槐树下发呆,发酒疯……

傻儿也常常嘶鸣的大叫。撕心裂肺里有绝望和惋惜,有遗憾和叩问。

而后的日子,傻儿游手好闲,成天把自己弄的狼狈不堪。时间久了,村里村外的人都讨厌他,唾骂他,嫌弃他。傻儿喜欢死皮赖脸,不理他,他反而更是得寸进尺。最后演变成和所有人都有仇恨,见他就躲避。久而久之,傻儿也觉得没有脸面在这里混下去了,最后也随着打工潮涌进了繁华的都市。

在大都市里,傻儿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找工作被中介的骗。去饭店当服务员总是打破盘子。去干苦力担不动,背不动。去工厂什么也不会,老是遭人挤兑。最后傻儿只能身无分文,独坐在陌生城市的大街,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里里外外的穿着,在看看自己,傻儿觉得比失去姑娘还难受。此刻,他真的觉得自己没有用,很笨、很笨。

傻儿在城里漫无目的的游荡,饿了,就学者乞丐和流浪汉拣点垃圾或者靠别人施舍生活,冷了想睡觉了,就躲在天桥下的旮旯里卷缩着。眼泪哗哗的流。或许,傻儿真的明白了什么是艰辛,什么是痛不欲生,欲哭无泪。

傻儿内心有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决定要做人上人,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在游走的时候,他也不断在找工作,谋取一份能让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某天,傻儿在公交站牌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顿然让傻儿觉得前面的路有光明了。广告内容为:只要您觉得您是帅哥和美女,我们就欢迎你的加入,高薪,高端享受,只需要你陪聊,陪着旅游……

傻儿觉得这份工作绝对适合自己,貌似是为自己量身定做一般。

傻儿费了很多的力气,向和自己流浪的同伴那里借了一些钱,打扮了一番之后,来到了广告上所说的地址。这里是个富丽堂皇的酒店。应聘傻儿的是个高挑美丽的美女,婉约华丽,妆画的很浓,说话温柔且有礼貌。傻儿面对这样一个职业的城里人,心砰砰的跳。无法言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激动。

美女招呼傻儿坐下,为他倒了一杯水后,直奔主题,告诉傻儿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的特殊性,而且还要傻儿交纳一定的服装费,有人来包装和推荐。傻儿听完终于明白了,这份工作就是农村所说的“鸭子”。城里人所说的“一夜情”,“情人”等。傻儿想也觉得可以,至少和富婆睡,也值得,可是还交什么服装费,他哪里有钱啊。他用可怜祈求的眼光看着对面的女人,而那女人坦然的说,如果不交钱,是不可能的。

傻儿再度失落,再度不知所措。又一次陷入深渊,且无法逃离,无法剥离,只能一个人在这个伤心的国度嘶鸣哭泣。傻儿一个人慢悠悠的走在大街,心里无限的思绪无法排解无法发泄。有种敲击死亡,结束生命的念想突然产生。

就在此时,路边的树荫下有个女的和他打招呼:“帅哥,寂寞吗?我可以陪你的,很便宜的。”

傻儿明白,这些失足女就如此这般,靠自己拉客度日的。想到此,傻儿突然有个念想,为什么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呢?然后再去娱乐场所寻客源,自己从中赚取一定的差额。如此一来,这些苦苦等客的失足女人们就不会如此这般辛苦,就不会担心被人发现,遭人唾弃和辱骂,也能避免客人的暴利和吃霸王餐的。

想到此,傻儿突然觉得这个想法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富有创意。如此这般,或许几年,他就是这个城市最大的“鸡头”,亦或许是千万富翁。

此后,傻儿就去街头走访,看准那些卖淫女适合发展的,就和他们谈好条件之后,再通过自己死皮赖脸的去推销,生意果然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显著见效。傻儿开始租房子,召集更多的人,而生意也源源不断,红火的不得了。

慢慢的,傻儿在娱乐圈的三陪之间出了名,因为他仁义,从来不让为他挣钱的小姐们吃亏。所以慕名而来,甘愿为傻儿挣钱的很多。傻儿出门了,钱也多了,日子愈来愈好过了。想到曾经,想起那个逃婚的女子,偶尔也会潸然泪下。

傻儿有的时候也很生气,觉得逃婚的女子是故意的,所以他愈来愈忘记自己,追寻鱼水之欢,也学着城里人,包养情人和小三。也许这个行业做久了,傻儿往往会忘记自己的谁,从哪里来的。至于女人,他从来没有缺过。送上门来找他上床的都拍着队。

傻儿觉得,日子虽然愈来愈好了,但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但是总是找不到源头,所以他需要激情,需要刺激。慢慢地,他开始接触毒品,吸食毒品,贩卖毒品……

那天,警察冲进了傻儿所住的公寓。那时,傻儿正在和几个女人鬼混在一起,赤身裸露的躺在床上,且正在吸食毒品。傻儿当时真的傻了,眼镜发绿,脸色发青,全身发软,头脑发晕……

傻儿真的傻了,是被大起大落的境遇憋疯的,无奈中的可怜,可怜中的可恶。

傻儿因涉嫌贩毒,组织卖淫,扰乱社会治安等多个罪名被公安机关起诉,最终以事实清楚,罪名成立,判处15年的有期徒刑,没收全部财产,并处XX罚金……

被宣判的那天,傻儿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直很安静。或许,此刻他真的明白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或许,傻儿,此刻在懂得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傻儿终于有了归属,有了固定干净的地方。傻儿在牢里安安静静的呆了几天,不打不闹。在某天的清晨,有人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咬舌自尽了。

傻儿死了,没有人来认领尸体,也没有人来祭拜。最后孤苦伶仃,一个具残骸随同行尸走肉的灵魂,走向了破灭和荒芜。

猜你喜欢

  • 林志炫:游走在自己的江湖

    “他在江湖里呆过吗?”陶晶莹在节目中提到林志炫时这么问其他来宾。在最近大火的《我是歌手》节目中,听完林志炫唱的《没离开过》,有网友惊道:“为什么这么好的歌手没有红?”其实,他已经红了很多年,发过23张专辑,7次入围台湾金曲奖,《单身情歌》到

  • 班婕妤

    班婕妤(前48?——前 6年),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母。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

  • 班昭

    昭,一名姬,字惠班,扶风人。班彪之女,固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有《女诫》七篇,集三卷。性别:女所属年代:汉代生卒年:约49—约120相关人物

  • 苏小小

    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历史常常简单到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一生。“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白居易老先生看样子也是个风流种子。“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 李师师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又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

  • 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 “商圣”范蠡的故事

    范蠡,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他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由于出身清苦和性格孤僻,范蠡早期的言行举止往往出人意表,身边人都把他看得十分狂妄和古怪,甚至私下称他为“疯子”。但范蠡的年少轻狂,却引起了新上任的宛邑令文种的注意,几次乘车来到

  • 丰子恺与子女立“约法”

    丰子恺有7个儿女。1947年,丰先生50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内容如下:年逾五十,齿落发白,家无恒产,人无恒寿,自今日起,与诸儿约法如下:(一)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