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情中的公道难以追讨

爱情中的公道难以追讨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9:32  热度:11℃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对恋人大学毕业后,女人出来工作,男人靠着女朋友的收入继续深造,女人好不容易盼到男人硕士毕业,本以为终于可以修成正果,男人却以父母不同意为理由提出分手。

按照惯例,这种新闻之下必然是骂声一片,因为除了替那个女人讨还点口头上的正义,人们并无能力做到更多。

爱情是自由的,不是吗?即使是接受女友的恩惠来读书的男人,他的爱情也是自由的。他不想和她结婚了,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你不可能绑了他进洞房。厚道一点的,可以直接拿钱买断,“你花在我身上的,我全都还给你”,仿佛这样,就不必有内疚。再无耻一点,连那些她花在他身上的钱都可以不还,“是你自己愿意的”。

这个故事的后续淹没在每天不断滚动的新闻中,没人知道她到底有没有拿到男人的经济补偿。但这还重要吗,作为一个能用自己的收入供男友读书的女人,她看重的显然不是钱,而是感情。现在人没了,感情也没了,给钱也补偿不了内心的创伤。

民国奇女子毛彦文曾经也扮演过这样的角色。毛彦文作为民国第一代知识女性,拼死反抗父母指定的包办婚姻,在男方迎娶的花轿已经抬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才从后门逃走,被誉为“近代中国婚姻史上少数敢于挺身冲撞传统婚姻藩篱的一名时代女性”。

她爱上了自己的五表哥——朱君毅,两人一起在外婆家长大,自幼便睡一张床,直到朱君毅到县中上中学。她视他为“世界上唯一的伟大人物”。订婚后,毛彦文在小学当教员,朱君毅去美国留学,生活费全靠毛彦文寄来,她每个月24块大洋的收入,一多半都给了他。

爱情中的公道难以追讨

1922年,毛彦文24岁那年,朱君毅回来了,毛彦文到上海接他的船,顺便还带了300元钱,是她四处筹措而来替他偿还别人的欠债。归国后,朱君毅受聘于南京东南大学,毛彦文在北京女高师尚未毕业,为了能照顾朱君毅,毛彦文转学到南京金陵女大。这年冬天,朱君毅发烧住院,毛彦文白天上课,晚上陪床,奔走于学校与医院之间,当了朱君毅一个月的“看护”,朱君毅的同事们都夸奖毛彦文贤惠,是个好伴侣。

6年的等待,青梅竹马的恋情,一朝成空,毛彦文极为震惊。其实这早有预兆,朱君毅留学期间,一对才子约定写信编号用仁、义、礼、智、信5个字,分别代表5年。两周一封,诉说相思,毛彦文一直严格尊重承诺执行,朱君毅则是前4年还能基本守约,第五年变成一月甚至两月才一封。

先是距离让爱情疏淡,然后遭遇新鲜的感情又给它致命的一击。就像人一旦骨质疏松,一个喷嚏就能导致骨折。

对待辜负,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吃亏就是吃亏,总要硬生生的捱下。

朱君毅的移情别恋给毛彦文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甚至改变了她整个人生——在她的回忆录《往事》中她评价道:“(这段感情)令我一生尝尽苦汁,不仅丧失家庭幸福,且造就灰暗一生,壮志消沉,庸碌一生!”

后来毛彦文以37岁“高龄”才嫁给丧偶四年的前国务总理熊希龄,两个人年龄相差将近30岁,之前毛彦文对熊希龄一直以伯父相称,这场婚姻更接近于是为了事业的结合——她只得到了三年安稳的婚姻生活,三年后熊希龄去世,毛彦文继续主持熊氏家族的香山慈幼院,把这个人道主义机构发扬光大。

像这样的故事,从来都没有断绝过。因为有爱,人们付出、牺牲、相助,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能有机会去完成他们更大的梦想。开始的时候,都不觉得是牺牲,更愿意忽视其中的风险,爱是一种信仰,叫人无畏穿行于最幽暗的人性长廊。等结局揭开,才惊觉原来爱情竟然如此脆弱,施恩并不能增加一个人更爱你的系数。这时,才开始怀疑爱情的本质。

正如毛彦文后来追悼朱君毅时写道:“你对我的教训太惨痛了,从此我失去对男人的信心,更否决了爱情的存在,和你分手后近十年间,虽不乏有人追求,我竟一概拒绝。理由是:以你我从小相爱,又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你尚见异思迁,中途变心,偶然认识的人,何能可靠……”

是的,这种分手最叫人难过的不是失掉爱情,而是间接破坏了人对爱情和人性的信念。爱情甜蜜,但一旦幻化成苦果,就会苦上很多很多年。

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感情也是一种投资,而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每一次恋爱,每一次付出,都是在冒险。冒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倾尽所有,从不为自己留后路。那等于是将自己推到了悬崖尽头。

翁美玲的前男友、荷兰籍男子Rob在她去世20多年后,花费三年时间为她建立了纪念网站,上传了很多他们相恋时的珍贵旧照。他说翁美玲是一个情感非常脆弱的人,真诚,执著,她最吸引他的地方就是她那种“无条件的爱,”“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像她这样愿意为爱情付出所有的人。”可这或许就是她自杀的真正原因,她毫无保留地付出,也毫无保留地痛苦和绝望。

爱情中的公道难以追讨

爱情不需要太多计算,但需要自保。在一颗心交付之前,要先掂量一下分量,为爱人所做的一切,都以输得起为底线,因为,爱情并不公平,爱情中的公道总是难以追讨。

猜你喜欢

  • 银戒指

    这一片新开发的别墅区,远离闹市,隐在绿树浓荫中。红色宝马在一幢别墅的门前缓缓停下,车上走下一女子,三十多岁,颀长的脖颈上围着一条鹅黄色丝巾,将杏仁般优雅的面孔衬托得别有风韵。女子站在黑色铁艺大门前,按了两声门铃。里面匆忙走出一位60岁左右的

  • 疯狂爱情测试 ,谁也没有能力监考爱情

    时下,很多女孩都希望自己能邂逅一个高富帅,拥有光彩照人的完美爱情。而作为高富帅的张天培却苦恼于如何在浮华的现实社会找到一份完美的纯净爱情。为此,他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反复地考察终于找到了出生普通的女友周惠子。可是,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和

  • 父亲

    中亚细亚的夏夜到处尘土飞扬,水渠旁的小道上,自行车车轮不断发出枯燥的沙沙声,渠岸上长满了榆树,在盛夏的骄阳曝晒之后,树梢正沐浴在恬静的晚霞中。 我坐在硬邦邦的车架上,紧紧地抓住车把,父亲还让我任意地按车铃儿,它上面有一个半圆形的镀镍铃盖和

  • 父亲我爱你

    自从我成年后,便很少和父亲说话。不为别的,或许因为都是男人,我有些话不愿意对他说起。 自从退休后,父亲明显很孤单。很多时候,我可以在父亲的眼神中读到些什么。他是那样需要我,需要我陪他说会儿话,可我却一再回避。 然而,只要我遇到不顺心的事

  • 父亲,我那农民父亲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严厉的人。有时岂止是严厉,简直是蛮横霸道、不讲理。一次,他在堂前打二哥,厨下的母亲心疼不过,就叫五六岁的我去拖(劝),说:你阿爷(方言,即阿爸)最疼你了。父亲打人是不允许别人拖的,谁拖就打谁,连母亲也不例外。听话的我真

  • 美丽的谎言

    前天回家,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托我给其爷爷捎一些新年礼品。满满的一包,品种倒是不少:新郑的大枣,新疆哈密瓜,开封的年糕和一些其他地方的土特产以及两瓶包装简易的白酒。东西虽多,但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在市面上很容易买到的,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总共也就价

  • 父亲的那一抹笑和一滴泪

    记忆里,父亲从未抱过我、亲过我。同样的,也从没听他说过他爱我之类的话。不会表达感情,似乎是父亲最大的缺陷。 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是在10岁时的一个深夜。那个午夜,我被声音惊醒了。向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醉汉在拼命地拍我家的门

  • 父亲的目光

    算起来,我参加高考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然而一切都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我家在农村,高中在县城念,高考的时候父母自然不在身边。那时,我常常羡慕县城的同学,每天早读下课,能吃到父母送来的营养早餐。晚自习下课晚,父母都来学校接,鞍前马后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