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房奴鲁迅

房奴鲁迅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1:55  热度:10℃

民国房贷利息

五四运动那年,鲁迅在北京买四合院,总价3500块大洋,他刚上班,没那么多积蓄,把绍兴老家的祖宅卖了,还是没凑够,只好去银行贷了一笔500块大洋的短期贷款,为期3个月,月息“一分三厘”。一分三厘就是1.3%,折成年息是15.6%。现在去银行办按揭,为期10年或者15年,年息也不到13%。而鲁迅短短3个月的贷款,年息竟然超过15%,利息实在是高。

不是银行坑鲁迅,故意向他一个人要高利,在整个民国时代,银行的利息都比现在高得多。民国经济学家吴承禧说过:“中国银行界放款利息之高,真非世界各国之所能及。”以天津、上海、北京三地的国有银行为例,为期一年的普通贷款,利息最低10%,高的则在16%以上。而且还不是你愿意支付高额利息就能贷出钱来,还得有抵押,要是没有抵押,就必须有富商或者知名人士做担保。鲁迅当时在教育部上班,能找到担保,所以他去银行贷钱还行,换作一般市民,银行根本不理,急需用钱的时候,只有通过民间高利贷筹款。

民国楼市还很落后,除了上海开发商得风气之先。跟相界里的洋人学会了分期付款和按揭购房,让购房者“以三四成之垫本即可购置产业”之外,其他所有城市的开发商和出售二手房的业主都要求买家把房款一次付清。鲁迅是在北京买的房,他想按揭或者分期都是不可能的,只能借贷。而借贷有代价,要么得欠人情(借钱),要么得付高息(贷款)。

“钱会”

好在民国人脑子灵活,搞出了一种比较神奇的筹款方式,这种方式既能帮人筹够房款,又不需要支付利息和人情。比方说,鲁迅和他的朋友许寿裳、齐宗颐等人都需要买房,手里的钱都不够,他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年,许寿裳、齐宗颐各出250块大洋给鲁迅,这样鲁迅不用贷款也能买得起四合院,第二年,鲁迅、许寿裳各出250块大洋给齐宗颐,于是齐宗颐也买上了房;第三年,鲁迅、齐宗颐各出250块大洋给许寿裳。帮许寿裳买上房子。三年过后,大伙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都没向银行付一分利息,而且谁都不欠谁的人情,划算之极。当然,这里面有个先后次序,谁都想做那个最早买房的人。为了避免争抢,他们可以抓阄,可以掷骰子,可以打两圈麻将。假如鲁迅在抓阄、骰子或者麻将桌上胜了其他二人,那两位就让鲁迅先买房;假如许寿裳手气最好,那么鲁迅和齐宗颐就先拿250块大洋给许寿裳,让他先买房。

民国人管上述筹款方式叫做“钱会”,又叫“合会”(湖广地区),不管叫什么名字,其实都是一种在民间自发成立的金融互助组。该互助组有很大优势:人人得利,不用付息。也有很大弊端:只能在彼此熟悉、人人诚信的传统小圈子里进行。鲁迅身在北京,那是个彼此陌生、缺乏诚信的大圈子,不可能这样筹款。我们这个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彼此陌生、缺乏诚信的大圈子,所以现在的购房者更不可能这样筹款,比较现实的渠道,还是老老实实贷款,老老实实做房奴吧。

猜你喜欢

  • 宾至如归的故事

    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公元前542年,子产奉

  • 伯乐相马的故事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成语接龙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

  • 不寒而栗的故事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

  • 不合时宜的故事

    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听过 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晋违经背古,不合时宜。释义: 时宜”,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 合。故事: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

  • 不远千里的故事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

  • 覆水难收的故事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

  • 负隅顽抗的故事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 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他说:老师,您听 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 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 三令五申的故事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