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文革中的芒果事件

文革中的芒果事件

收录日期:2025-08-08 02:18:45  热度:10℃

公元1968年,与全国各地进度一样的华东某地质队也进入了文革时期的斗批改阶段。突然有一天,造反派老石一大早出门,他在路旁竹林里发现了一个石膏制作的芒果被遗弃在非常不显眼的枯叶丛中。“这还了得!谁这么胆敢大不敬啊!”石师傅一时间如临大敌般地立即向造反派头头汇报,以期获得褒奖。

也许有人要问了,就这么丁点儿屁大的事儿,它也不叫个什么事儿啊,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其实,没有经过那段非常时期的人确实难以理解。但在那个癫狂的年代,荒唐事情不是现在正常人能够想象的。

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到了第三年,出于据说是为了推动全国形势发展需要的考量,毛主席决定向一些所谓问题突出的条线派驻工人和解放军,去主持并把握这些单位革命群众运动的走向。为了慰问这些战斗在革命运动第一线的领导阶级成员,为了鼓舞斗志并且以示关怀,伟大领袖于是毅然决定送给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些芒果。据相关消息透露,这批芒果原是巴基斯坦外宾访华时送给毛主席的,现在毛主席不吃,而把它转送给了心有所托的革命者。

这批芒果首先被送达清华大学,进驻清华大学的工人和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舍不得吃,再把它转送其它单位的宣传队或工作队。这批芒果本来只有区区十数只,转来送去根本就不够数量了。于是,就有人以石蜡、石膏等材料复制出芒果的替代品,再分发转送开来。一场转赠、敬请芒果的闹剧就这样很快风靡全国且大有顶礼膜拜愈演愈烈之势。

全国那么大,地质队又处在山高皇帝远的犄角旮旯里。待地质队造反派望眼欲穿地敬请到了一枚神圣的芒果,当然也只有是复制品的份儿了。造反派于是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地再次复制出一大批石膏质的芒果,忠字室里供奉五个,那是还得罩上有机玻璃框子的;每家每户分发给一个,那是供职工家庭早请示晚汇报用的必需品;再有的就用于转赠其它单位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组织。

现在竟然有人丢弃那来之不易且来源于毛主席的芒果!这简直就是敌情!

话说地质队有一位年轻的师傅姓尹,这尹师傅将造反派分发的芒果供奉在自家正厅毛主席挂象正前方的桌子上。望着那漆成黄灿灿色彩的芒果,尹的孩子小虎忍不住发问:“爸爸,这东西可以吃吗?好吃吗?”

“那可是宝贝东西啊!”尹师傅诚惶诚恐般地虔诚:“可那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吃的东西,我们普通百姓就只能供奉着!”

既然是个好东西,而且有人可以吃,虎子就虎视眈眈地将其列入视线了。待大人一个不留神,虎子就将那宝物拿起来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咯嘣!石膏质的芒果硬生生被虎子咬下来一块。呸呸,太难吃了,虎子立即放下了芒果并哭到他妈妈怀里。爸爸、妈妈简直吓坏了,这还了得!夜深人静的时候,尹师傅就把那破损了的芒果丢弃到竹林里去了。

自从那阶级斗争新动向发生之后,整个地质队就由造反派闹腾开了,他们按照职工花名册要求所有的职工家庭挨家挨户都要将自家的芒果拿到单位查验。此风声一出,尹师傅哪里还稳得住阵脚!

紧接着在一个夜深人静、月黑风高的夜里,一个蒙面黑衣人悄无声息地潜入办公大楼,在微弱手电光指引下,这个人熟门熟路地闪进忠字室、打开有机玻璃框子取走了一枚芒果(复制品)。这下子越加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丢弃芒果,这是现行反革命事件:又有人窃取芒果成列品,而且还是在忠字室,这个事件的定性却成为争议的焦点。有人说,偷盗忠字室的供品也是反革命。可也有人说,私拿芒果充其量也就是思念领袖心切而已,一时间此事难以定性。但这个事件的追查,一直都被造反派折腾着深究着,大有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架势。虽然暂时蒙混过关,但尹师傅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始终犹如心怀鬼胎似的惶惶不可终日。

直至文革结束,尹师傅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也就是尹师傅退休以后,他才把那段关于芒果的事实吐露给大家,以还原历史的真相。

猜你喜欢

  • 老人与蛇

    从前有一位勤劳、纯朴的老人,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老人从庄稼地里干完农活回家,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擦拭着汗珠,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条小黑蛇,它在草丛里面慢慢的游动,整个身体呈“S”型,显得十分柔软而富有韧性,身上的鳞片像瓦一样整齐且黝黑

  • 流米寺的传说

    相传明朝初年,在滹沱河畔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宝龙庄。村里有一对贫苦的王姓夫妻,老来得子,全家欢喜万分,托人起名叫做王福,祈求孩子人生多福,大富大贵。孩子招人喜爱,平时人们都唤作福儿。王福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异于平常的孩子。只是生在穷人家,贫苦潦

  • 无为而治的爱情

    有一位女友,曾接连拒绝过两个深爱她的男子,却选择了一个看上去不够爱她的人。先前的两个男人都待她极好,事事以她的感受为重,嘘寒问暖,体贴之至。但她的芳心却不为所动,最后选择了一个对她不那么积极的男人。两人婚后的日子还算和美,但男方的表现似乎也

  • 小村奇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下乡期间,目睹了一件真实故事。我下乡的那个小队长,队长很聪明,是个县回乡青年。娶的媳妇也是十里八乡的漂亮女人,二人十分恩爱,可是村里面总是谣传她和会计有一腿。为了证实这件事,队长告诉媳妇这几天县里开会不回

  • 太守鬼段

            明朝万历年间,北顺天府清河县,有个邢员外,祖上在京城做丝绸生意,家积万金,肥田豪宅,仆婢成群。夫人只生一子,娶单名叫善。等到邢善婚娶成家之后,老夫人病故。邢员外独居,一直没有续娶,虽然快入古稀之年,但精神充沛,体格健旺。 

  • 戏子

            如是和小小是一对儿双胞胎,这一点只要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过来看一眼就马上可以断定了,如是和小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听老班主说,他有一回带着戏班子去米县的一个小城表演,就在最后一天表演完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在马车里面发

  • 暗害

    1        他来了,怀着豪赌的心情,带着复仇的烈焰,义无反顾地来了。        虽然是初春时节,但对于东北的林区来说还十分的寒冷。这是一个不太陡峭的山坡,长满着成片的森林,主要有杠树、椴树,还有白桦、红桦和红杉松之类,密密麻麻,很

  • 风流儒匪

            清朝后期,外夷入侵。世道一乱,盗匪流寇便多。涞阳西部地区山高林密,匪盗更为猖獗,其中梁柯一伙儿,名气最为响亮。        梁柯,字临风,涞阳仙坡人氏,文武全才,至于如何沦为匪盗已无法考证。梁柯肚里有货,遇事爱动脑筋,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