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新婚写真,两对有情人在好奇中出轨

新婚写真,两对有情人在好奇中出轨

收录日期:2025-08-07 23:19:47  热度:10℃

2004年5月1日上午,重庆市陈家坪正街—家酒楼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场婚礼正在进行当中。新郎是重庆—家汽车销售公司的经理刘成强,新娘黄玲是重庆市九龙坡一所中学的老师。婚庆公司摄像的小伙子忙上忙下地转个不停,新娘和新郎都很配合,所有参力口婚礼的人睑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新郎似乎对摄影师的动作很关心,在不经意间,他仔细注意着他的拍摄角度……

把爱收藏新婚之夜拍写真

新娘黄玲是重庆开县人,2000年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就分到了学校教书,因为时间紧张,恋爱的事情就被拖下了。2002年4月份,通过一个同学的介绍,黄玲和刘成强认识了。

刘成强比黄玲大一岁,在汽车销售公司做销售主管。他长得浓眉大眼,说话不急不慢,颇有男子气概。见面不久,两人就有了感觉。

2003年7月,黄玲和刘成强一起领了结婚证。两人商量后决定将婚事推到2004年的“五·一”节。

婚礼上,刘成强特地叮嘱黄玲说:“平时都是我听你的,今天你要听我的啊!”随后他还给了黄玲一个神秘的笑。黄玲沉浸在幸福当中,也回了一个微笑给刘成强:“好的,你要干啥子嘛?”

婚礼热闹地举行着,一直到了晚上11点,朋友们才散去。洞房花烛夜,虽然很累,刘成强依然“性趣”盎然。新婚之夜,黄玲也就尽量配合着刘成强。

“你今天答应过我什么?”对于丈夫的问题,想了好一阵的黄玲才反应过来:“不就是今天要听你的吗?”得到黄玲这句话,刘成强一下子就来劲了。

“我想把我们的新婚夜晚拍下来做纪念!”刘成强的要求让黄玲吃了一惊,她怎么也没想到爱人在新婚之夜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我们就这么一次,留做纪念嘛!”刘成强磨着嘴皮子要黄玲答应。看着丈夫一脸的痴迷,黄玲说:“你连摄像机都没有,再说你也不会拍啊?”见黄玲没再拒绝,刘成强说:“我和小艳都说好了!她来给你拍,然后我们架个三角架在床前就行了!人家还一直在外面等!”

小艳是黄玲的同事,也是好朋友。小艳有一个摄像机,她经常拿到学校去做课件制作。

见到小艳,黄玲还有点不好意思,倒是小艳大方,“我先给你拍嘛,其他的你们自己拍就行了!”

刘成强就开始给黄玲说拍摄的过程,首先从门进来,然后到浴室。刚开始,黄玲还很腼腆,但看着丈夫可爱的样子,她也就大方起来。黄玲本来就生得漂亮,加上婚礼上特别化了妆,镜头里的她妩媚万千。拍摄完黄玲洗澡的镜头,小艳就让黄玲自己拍刘成强。小艳离开后,两人又互相拍了一阵。随后就用三角架把摄像机架在了床前……

好奇出轨色胆包天惹大祸

摄像机里面的内容需要拷贝到电脑上,两人都没有相关的驱动程序。第二天早上,小艳来拿摄像机,主动提出把带子拿到她家去拷贝。

谁也没有注意,热心的小艳好奇心特别强,也特别喜欢新鲜玩意,刘成强有了在新婚夜拍摄激情写真的想法后,她不停地鼓励说好!

刘成强到小艳的住处时,小艳的男朋友王亮正在家看碟片。王亮也认识刘成强夫妇,4个人还经常一起玩。刘成强和王亮打了招呼后就随小艳进了里屋。

小艳很熟练地开始拷贝,她其实很想看看里面的过程,但刘成强一直在旁边,她也就不好意思弄。正好在这个时候,王亮在屋外问刘成强:“刘哥,刚结婚,不陪嫂子,干吗呢?”随后还传来了脚步声。

刘成强很担心王亮突然进来,就快速地转出屋和王亮应酬着。小艳见刘成强转出了门,竟然鬼使神差地又拷贝了一份内容。

过了好一会儿,刘成强扯着嗓门问:“好了没有!”小艳笑嘻嘻地说,“来拿嘛!”刘成强拿着拷贝好的碟子紧张地问小艳:“电脑上的都删了!”小艳瞪了一眼刘成强说:“删了,放心,哪个看你那个嘛!”

刘成强径直回了家,迫不及待地把碟片放到电脑里面欣赏起来。碟片的效果很好,特别是黄玲在里面显得特别妩媚动人,看了一会儿,刘成强又把黄玲抱上了床……

小艳担心另一张碟被男朋友看到,她就把碟片压在抽屉的书里。

5月7日下午,学校要上晚自习,小艳去了学校后,王亮在家闲得无聊就四处找书看。当他打开抽屉的时候,压在书中间的碟片引起了他的注意。最近几天,小艳总是在电脑前神神秘秘的,“会不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王亮打开了电脑,碟片里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

“小艳怎么会有他们的写真?”王亮马上联想到了刘成强结婚第二天就到家里来的事。更让王亮无法释怀的是碟片的内容,碟片里的黄玲风情万种。于是,王亮又拷贝了一张碟片……

5月8日,王亮回到公司上班,乘着中午同事在休息间吃饭的空当,他又忍不住欣赏了一番碟片里精彩的镜头。

整整一天,王亮都在惦记着碟片的事情,走在街上,坐在公交车上,王亮满脑子都是黄玲的样子和碟片里的内容。一个邪恶的想法产生了,他冒充刘成强的朋友给黄玲打电话,恰好刘成强的公司突然有事,7号中午他出差到万州了。

王亮决定到黄玲家去。

因为婚假,黄玲8号并没有上班,晚上7点多钟,她正忙着做饭。见是王亮,就热情地招呼他留下来吃晚饭。随后,就转身去厨房做饭了。见黄玲进了厨房,王亮乘机把随身带来的碟片放进了DVD。过了一会儿,黄玲从厨房端出一盘水果出来。

趁着说话的机会,王亮把电视的TV转到了AV,一下子,黄玲洗澡的镜像出现在视画面上。黄玲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她的脸刷一下红了,赶紧把电视关了。“我是把碟片拿来还给你的,只要你陪我……”王亮还没有把话说完,一下子就扑到了黄玲的身上……

王亮把黄玲压到了沙发上,黄玲手打脚踢反抗着,她边哭边骂王亮。王亮见黄玲又哭又闹。一时间无法得逞,黄玲还在大声喊着刘成强的名字同,“救命!”王亮怕惊动了邻居,就把黄玲一推,灰溜溜地走了。

悔恨难尽两对情侣双分飞

王亮走后,黄玲好大一阵才从噩梦中回过神来,她想到了碟片。

“怎么会这样!?”黄玲想到王亮的一举一动感到后怕,但她更后悔新婚之夜的决定。这时候她开始埋怨起刘成强来,胡思乱想一阵后,她又开始担心起碟片,“会不会被传出去?小艳给他的吗?”

这天晚上,黄玲想给刘成强打电话,可几次拿起电话都放下了。凌晨,刘成强的电话打过来颇不满地问黄玲为什么不给他打电话,黄玲一肚子委屈想找人说,一听到埋怨,黄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黄玲在电话一端哭,刘成强还以为自己说错话惹妻子生气了,连忙不停地说着对不起! “你回来吧,我受不了了!”对妻子的要求,刘成强开始还以为是黄玲舍不得他。但黄玲挂电话前的一句话让他紧张了起来:我出事了,求你快回来。

这下可急坏了刘成强,他抓起电话又打了过去,可黄玲就是不接电话,打手机一样不接,发短信不回,黄玲就像一下子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

在宾馆里,刘成强如坐针毡。第二天一大早,刘成强就坐上了从万州回重庆的早班车。

一夜没睡觉的黄玲坐在沙发上发呆,看上去精神恍惚,两眼无神。刘成强探了一下黄玲的额头,关心地问,“病了?”

黄玲没有回答,焦急的刘成强一把揽过黄玲,连续问了好几遍,但黄玲都呆坐着不回答。刘成强有点生气了,我现在不是回来了吗?黄玲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滚了出来,刘成强心里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冒了出来,“肯定有什么事情?” “刚刚结婚你干吗要出差啊?”黄玲终于说话了,“出去前不是说好了吗?”刘成强正要解释,黄玲一下子又不说话了。“告诉我出了什么事,说啊!”刘成强一下子急了,他双手握着黄玲的手臂不停地前后推。

猜你喜欢

  • 牛年出生的十大历史牛人

    牛年马上到了。不免因袭牛年说牛的老套,说一说历史上牛年出生的牛人们。各个生肖年份出生的历史名人都很多,恐怕都得车载斗量,牛年出生的自然也如此。所以择其最有影响的十个人物作为代表,他们分别是贾谊、晁错、汉景帝、霍去病、邓艾、陶渊明、李白、苏轼

  • 诸葛亮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

    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之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见《三国志·蜀书·

  • 竹林七贤谁最败兴?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魏末年,诞生了七位非常有个性的名士,他们因为常在竹林中聚会,被后人统称为“竹林七贤”。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和阮咸。他们大都崇尚自由,常常聚集在山阳,也就是今天河南修武的竹林之中肆意畅谈,逍

  •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

    郑板桥在扬州八怪中艺术成就高,其诗书画三绝有着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他观竹、思竹,酷爱画竹,不仅竹子画得好,还富有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郑板桥题在 “衙斋听竹图”上的小诗让

  • 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轶事

    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

  • 毛泽东曾用过的二十六个名字

    毛泽东的名字是按毛氏祖先早就排定的谱牒而取的。《毛氏族谱》定下的子孙名字族牒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比如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就是“恩”字辈,父亲毛贻昌,即是“贻”字辈,毛泽东和兄弟毛泽民、毛泽覃等都是“泽”字

  • 打草惊蛇的典故

    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

  •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