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追求梦想的动力

追求梦想的动力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1:23  热度:11℃

1997年,我陷入了一种从未料到的处境——孤身一人在纽约乞讨。那时我16岁,无家可归,而且已经失学多年,迫切地希望找到一所能让我就读的中学。

当时,父亲已经与我们疏远一段时间了,虽然我知道他就在附近的男人庇护所,但他根本不会帮助我。母亲那时去世不久,艾滋病引发的复杂病症夺走了她的生命。自母亲去世后我就开始无家可归,有时睡在朋友家,有时睡在布朗克斯某一幢楼房的楼梯下面。

我清楚地记得,那些夜晚我躺在大理石地板上,用双肩背包当枕头,拿破旧的衬衫当被盖,在暗淡的灯光下半睡半醒。有时我能听到楼上的房子里发出的声响——孩子们呼唤父母的声音、电视里播放动画片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相碰的声音——正是所有这些声音,把一个原本没有生命的房子变成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对付孤独,我常常胡思乱想。闭上眼睛,我想象全家人都团聚了,母亲还活着,她大笑的时候眼角周围总有些细细的皱纹。我、父亲、母亲和丽莎妹妹,都安然无恙地住在一个屋顶下。然而,我的白日梦中最生动的还是我的未来。我幻想自己坐在学校里,勤奋地记笔记;我幻想自己穿行在大学校园里,身边秋叶簌簌飘落,但我心无旁骛,轻快地向教室走去。在幻想中,我找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很快睡着了。

我今天的生活跟那时完全不一样了。我不仅读完中学,而且还从哈佛大学毕业了。我不再衣衫褴褛,不再睡在走廊里。每天晚上,我安然地睡在我自己的房子里。过去11年里,我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帮助人们改善他们的生活。简单地说,从以前的我身上绝对看不出我能有今天。

奇怪的是,即使我经历了那么多痛苦——或许正因为这样,我才认为,适度的匮乏对人是有益的。实际上,“兔子匮乏的自由”这句话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实际上,匮乏成为我追求梦想的一个动力,而不是一个阻碍。

当我还是那个想结束无家可归状态的小女孩时,我艰难地走遍了曼哈顿的所有学校,只求有一所能够收我入读。在我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台已经破裂的CD播放器,我经常一边走一边循环播放两首歌来激励自己,一首是宝拉·寇尔的《我》,一首是凯克的《远方》。我看到我的未来,并大胆地向它走去。虽然失去了家,身上只有几件衣服、几张歌碟和一张母亲的照片,但我仍然幻想未来,我仍然要行动,要进入哈佛大学。像一个船长把船的方向调向闪耀的星群,我知道我想去的地方,我的目标指引着我每天的行动。

在其他学校都向我说“No”的时候,有一所中学向我说了“Yes”。同时,还有一个名叫“门”的非营利组织给我提供咨询、医疗和食物,使我能够安心地在火车站或有灯的走廊上写作业。回想起来,在我走向成功的路上,总能碰上愿意帮助我的人。

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下苦学了两年之后,《纽约时报》报道了我的故事。随后几个星期,数十名陌生人从美国各地赶过来和我见面。在中学时,我开始收到手写的、激励我努力学习的信。陌生人给我带来糕点、衣物和书本,他们拥抱我。在我读哈佛大学的时候,有个妇女还亲手为我织了一条毛毯,随毛毯寄过来的短信上写着:“那些宿舍里会很冷,希望这张毯子能温暖你,让你知道人们是关心你的。”

这些好心人,有好些连名字都没留。但是,帮助我的人都永远地改变了我。现在我加入了“门”这个组织的理事会,我们团队成立了一所中学,接收无家可归的少年入读。我要努力为别人铺路。

猜你喜欢

  • 让自己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每次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我都会先让这些应聘者做个自我介绍。这时候,我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是学校的,我在实习过,我是社团社长、学生会主席。 我是学校的,在实习过,还在实习过,现在去了。 我正在实习,我还投了A、B、

  • 不只是一个小孔那么简单

    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糖公司需要把方糖运往南美洲销售。但在海运过程中,方糖很容易受潮变质。公司高薪聘请了许多专家,却一直未能攻克这一难题。 后来,一名船工无意中发现了解决方法:只要在方糖包装盒上戳一个通气孔,就像轮船上有了通风洞

  • 巧妙的提问方式

    一天,一位教士做礼拜时忽然烟瘾上来了,就问主教:我祈祷的时候可以抽一支烟吗?结果,这位教士遭到了主教的呵斥。其后,又有一位教士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犯了烟瘾,但他却换了一种方式问道:我吸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主教竟然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 夹自己爱吃的菜

    美杏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人缘的单身贵族,她进入某大公司十年,一直升到中级主管,工作也能乐在其中,未曾听她抱怨过什么,但这一次和她见面,她却愁眉不展,谈起公司的不公平待遇,余恨难消。 原来,她本来有跳部门升职的机会,明明是她最资深,对

  • 别以为你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

    那天,去一个朋友家里玩,朋友在厨房忙碌,我和她6岁的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电视里正演一个专题片:英国一个有志青年骑着自行车历时两年,到过美、法、德、意、荷、中、韩、日他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各大城市都扛着他的旗走遍世界。画外音介绍说:他确实走

  • 等到自己足够老

    上个世纪60年代,好莱坞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塑造了一系列经典银幕形象,由他主演的《赏金杀手》、《善恶丑》、《肮脏哈里》等影片一度成为西部片的典范。 1981年,伊斯特伍德从著名导演科波拉手里重金购买到电影剧本《不可饶恕》。消息传出

  • 因为我可以穷

    真正的成功,不是可以做什么,而是可以不做什么。 某地有一幢世界级的摩天大楼要落成了,为了给建筑物留下历史的印迹,大楼的投资方和建筑师特别邀请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来给大楼雕刻一件不朽的作品。他们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和摩天大楼一样,

  • 九把刀: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身边的人忽然都开始讨论一部名字很长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没有明星的电影在台湾和香港的票房都一路爬升到令人咂舌的高度,而导演的名字也很个性:九把刀。 在导演处女作《那些年》之前,九把刀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