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民国时期的三大“母老虎”

民国时期的三大“母老虎”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7:34  热度:12℃

“怕老婆”者,古已有之,今亦不乏。民国时期,有许多政要高官都在此列,其中,尤以汪精卫、戴季陶、张继三人为甚,究其缘由,一是因其性格使然,二则因其内助强悍所致。汪、戴、张三人均为国民党元老,政治地位显赫,其三位夫人陈璧君、钮有恒、崔震华则并称为民国三大“母老虎”,她们的训夫悍事,是当时政界的笑谈。

一、“雷公老母”陈璧君

陈璧君不但在感情上主动出击,在政治上也喜欢为汪决断,因为陈璧君较早投身同盟会,也是国民党元老。汪精卫性格懦弱,对夫人礼让三分。陈璧君感受到汪的弱点后,更加恣意任行,甚至以保护人自居,对汪的许多事情横加干涉。汪精卫慢慢地倒习惯了。

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想要和汪精卫“结拜”为把兄弟。陈璧君瞧不起政治暴发户,认为蒋不配与汪平辈论交。有一次,汪精卫给蒋介石写信,才写了开头“介弟”两字,陈璧君见了就大发雷霆,对汪说:“你愿意做他把兄,我还不愿做他把嫂呢!”汪精卫从此再也不敢在陈面前称蒋为“介弟”了。“结拜”之事作罢,搞得蒋介石很没面子。

对于丈夫与异性,特别是与美女的交往,陈璧君管得更严。1930年代,汪精卫曾请有“美人鱼”之称的泳坛名将杨秀琼为火车轮渡剪彩,并待以尊贵的客人之礼,招待她寄寓在其时南京最上等的旅馆中央饭馆内。剪彩仪式后,杨秀琼搭着汪精卫的胳膊偕行,且边走边笑谈,显得很是亲热,而且上了车,汪精卫又把杨秀琼先送到居所再回家。汪精卫尚未到家,其一举一动早已为“悍妻”陈璧君所知。第二天,汪精卫的脸上就多了几道汪太太“犒赏”的血痕。有人据此创作漫画《观鱼图》讽刺汪精卫想入非非,面对美人鱼只能望洋兴叹。

蒋介石大权在握后,陈璧君嫉妒宋美龄“第一夫人”的风采,为老公汪精卫重返“第一把交椅”出谋划策。在汪精卫叛逃举棋不定之时,推波助澜。汪精卫当了汉奸之后,陈璧君在汪伪政权中虽没担任什么要职,却在幕后操纵,有“慈禧”之称,也有人称之为“雷公老母”。她的胞兄陈耀祖是伪广东省省长,侄子陈春圃是伪建设部部长,其他亲族陈国奇、陈国宝等均居要职,故有“汪家天下陈家官”之说。在汪伪政权中,陈璧君私人势力为“夫人派”或“公馆派”,与汪精卫的“先生派”、陈公博的原改组派、周佛海的“湖南派”勾心斗角。

有人说:“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亦不能败事。”其实,还是汪精卫自己太软弱,连自己的妻子都管教不好,又怎么能治国平天下。汪精卫当上日本侵略者的傀儡后,既是伪国民党的“主席”,又是伪国民政府的“主席”。升格为“第一夫人”的陈璧君,不仅有“主席”夫人的光环,还是伪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她不满足从属于丈夫的荣耀,想显示出自己独有的地位和权力。陈璧君常常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不顾情面、出语伤人。

汪精卫“视察清乡”风光一时。陈璧君在“清乡”机构中并不任职,却也要张扬一下“要员”身份去“巡察”。在苏州的那次“视察”,她既不听报告,也不参加会议,只是沿着汪精卫走过的路线转了一圈,让记者拍照片,发新闻,临走时带了不少古玩回南京。后来干脆以“监察委员”去“视察”。沿线标语不再写“夫人”,一律写“陈委员”。神气十足,享乐十足,最后还带着满车厢的土特产、受赠礼品满载而归。

陈璧君权力欲望极强,不但在“中央”扩张个人势力,还想染指广东。陈璧君的弟弟陈耀祖、侄子陈春圃、妹夫褚民谊先后“主政”广东,她自己有一个特别头衔:“广东政治指导员”。陈璧君成了广东省的“太上皇”在广东大肆敛财,广收古玩。求官求荣者纷纷投其所好。

汪精卫一生中有两次重大转折:辛亥革命前因刺杀摄政王而声名远扬,抗战期间因进行“和平运动”而身败名裂。这两次人生冒险,都有陈璧君的伴随。他俩之间既有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有同流合污的政治投机,而共同落得汉奸骂名。1944年,汪精卫因旧伤复发被送往日本医治,死在异土。陈璧君也没能逃脱历史的审判,但她拒不认罪,还为汪精卫的叛国行为辩护,于1959年病逝,终年68岁。

二、“姐姐”钮有恒

戴季陶的原配夫人钮有恒,原名钮浩,1887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从小饱受生活艰辛世态炎凉,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鲜明独特的个性。17岁时,她决定出家修行,到南浔依塔院当尼故,与佛结缘。后经母兄苦劝才还俗到南浔浔溪女校读书。钮浩与秋瑾关系密切,跟随秋瑾做了一些早期的革命倡导和宣传工作。秋瑾被捕后她受牵连被迫离开浔溪女校,将本名钮浩改为钮有恒进入吴兴女校继续读书。钮有恒聪慧过人,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09年到上海的吴兴旅沪女校任教师。

戴季陶只身逃往日本,后秘密潜回国直奔湖州与妻子相聚。岂料清廷捕快就在钮有恒借住的潜园守先阁外埋伏,守株待兔。幸亏钮家在当地颇有人脉,戴季陶刚下轮船就有人通风报信,钮有恒派侄子半路拦住,将他带到安全地方,才得以幸免。戴季陶好激动,他有点神经质,得了神经衰弱后又大病一场,身体很差,幸亏有钮有恒精心照料,并请来名医,找私方,寻名药,才使戴季陶得以康复。

钮有恒的性格,与戴季陶的容易感情用事恰恰相反,十分理智,遇事冷静,做事有恒心。戴称赞曰:“其为人也,名如其人。”很多时候,她就像姐姐,或像母亲一样爱护、约束、帮助戴季陶,以己之长,补戴之短。

钮有恒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有胆有识,敢说敢干,比戴季陶大4岁,戴季陶对她敬畏有加,私下里叫“莲姐”。戴季陶担任孙中山机要秘书后,钮有恒常去孙中山身边照顾起居饮食。据戴季陶笔记:“民国二年后,莲姐常为总理理杂物。因传贤素以姐称之,总理也以姐称之。”看来,连孙中山都跟着戴季陶叫她“莲姐”。

猜你喜欢

  • 仆散揆是谁?他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仆散揆

    人物档案姓名:仆散揆别称:布萨揆、仆撒临喜谥号:武肃国家:中国民族:女真族所处时代:金朝出生地:上京拔卢古河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1207年官职:左副元帅封爵:济国公主要成就:守备北境,南下攻宋仆散揆又叫布萨揆,女真名临喜,是金朝时期名将

  • 李牧的历史评价 为什么李牧会成为战国四大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战国末期,六国之中少有的能够领兵抗衡秦兵的优秀将领。汉文帝刘恒还发出过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的感叹,说的就是李牧抵御匈奴的功劳。那么,李牧究竟有怎样的实力竟然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的行列呢?李牧最

  • 李牧经历了几任赵王?长平之战中为何不派李

    李牧是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将,他是赵国的将军,但是也死在了赵王的手里。在战国末期,赵国的君主更替时间缩短了很多,李牧一生中究竟经历了几任赵王呢?长平之战的时候,李牧在不在赵国,为什么那个时候赵王不派李牧出战呢?李牧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抗击匈奴和

  • 吴起为何没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

    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有了一个新任务,那便是编撰《千字文》。周兴嗣用了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句话来描写了战国时期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名将,而用军最精则表达了周兴嗣对他们四人的军事水准的最高评价。我们不可否认,这四个人的确都

  • 李牧是如何打败匈奴的?李牧有哪些战绩?

    在赵国,李牧其实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出名的将军,和廉颇一样,他们都是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的,凭借着无数的军功,才一步步成为将军。早期的李牧只是赵国北边边境的一个小将,担负着守卫赵国的疆土的重任。那时候的赵国还是赵惠文王统治时期,赵惠文王是一个知

  • 庞暖生平简介 关于庞暖的历史评价

    庞暖也作庞煖,暖字还可作援、焕。庞暖是战国时期最后一位合纵家,曾经在赵国赵武灵王时期出仕。沙丘之变发生以后,这位合纵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直到赵悼襄王时期才重新出现。刚开始看到庞暖这个名字的时候,会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另一员大将庞涓混淆,查过两

  • 庞暖的家族背景 庞暖历仕哪个国家?

    庞暖是赵国人,曾先后两次出仕赵国,一次是赵武灵王时期,另一次则是赵悼襄王时期。历史上没有关于庞暖的身世的记载,就连生卒年的记载也没有,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片段来推测庞暖的家族背景。庞暖氏庞,说明是庞氏家族之人。战国时期,庞氏家族一共只出

  • 庞暖为何复出?他的战绩如何?

    庞暖是战国时期最后一位合纵家,也是最后一次大型合纵抗秦的统帅。从庞暖的人生经历来看,这是他复出后领导的第二次大战,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当初,作为一个垂暮老人的庞暖为何要选择复出呢?庞暖复出以后立下了怎样的战绩呢?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呈现一片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