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如果爱有来生

如果爱有来生

收录日期:2025-08-08 04:47:48  热度:11℃

她叫沈雪君,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秀女,自幼便跟随父亲读书识字,同时向姐姐学习刺绣技艺。

他叫余觉,少而聪颖,16岁便中了秀才。一天,他在街上闲逛,无意之中看见了明眸皓齿的她,顿时心生爱慕。岂料沈母嫌他只是个秀才,便冷淡地谢绝了媒人。他不甘心,发奋苦读,终于中了举人,风风光光地将她娶进了家门。那一年,她17岁。

婚后的他们,夫妻恩爱。他才气过人,书画皆精;她心灵手巧,绣品如真。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依,琴瑟相和。

1904年,慈禧寿辰。她在朋友的要求下,亲手绣制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进献。慈禧喜形于色,当众赞为“绝世神品”,并亲赐“寿”字于她,从此,她改名为沈寿。

1907年,清廷开设了女子绣工科,她担任了总教习,并认识了一个与她的后半生息息相关的男人。他叫张謇,时年53岁。

张謇少年有志,却屡屡名落孙山。40岁时,他终于大魁于天下。

张謇的夫人徐氏勤劳贤淑,却未能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她亲自主持,为张謇迎娶了4房小妾,终于使他有了一个儿子。然而张謇的心却是寂寞的。自古才子配佳人,他的身边虽有5房妻妾,却不能排解他对红颜知己的渴慕。直到他遇上了沈寿。

身为官员的张謇深知,沈寿是有丈夫的,而且她与丈夫举案齐眉尽人皆知,他不能破坏礼法。他只是想,能够每天看见她,便是莫大的幸福了。

然而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

一日,张謇与百官共同迎候从颐和园回来的慈禧。突然天降大雨,许多耄耋之年的大臣都跪在泥泞之中不敢起身,而慈禧却乘着大轿安然而过,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雨水中的张謇仰天长叹,这不是他想要的官场,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毅然辞官回乡,开始了实业救国。

由于十分推崇沈寿的刺绣技艺,张謇先后5次致信邀沈寿来南通执教女工传习所。他的诚意打动了沈寿,她含辛茹苦地培养刺绣人才,以报答张謇的知遇之恩。

由于沈寿的身体孱弱,又因赶制慈禧的寿礼而引发了小产,导致终生不孕,给她原本美满的婚姻蒙上了阴影。加之沈寿终日致力于刺绣,与丈夫余觉的关系日渐淡漠,甚至连沈寿病重之时,余觉也不在榻前。在沈寿赴旧金山期间,余觉自作主张,连娶了两房姨太太。

沈寿回来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完全变了。积攒下来的委屈在这一刻终于爆发,她忍无可忍地搬出了寓所。不久,她便患上了重病。

张謇闻之此事后,将她接到了环境优雅的“谦亭”居住,为她求医问药。为了排解她的痛苦,他开始教她做诗填词。他专门挑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作注,并标出了平仄变化。他将这些诗歌连同自己的注解,装订成了《沈寿学诗读本》置于她的案头。同时,他也在不断地为她写诗,用“比翼鸟”、“鸳鸯”等词语大胆地表达爱慕。

对于这些,沈寿心存感激。然而,她只是一个受封建伦理教条限制的弱女子,虽然离开了家,却没有离开夫权的统摄。因此,她只能用一腔遗憾与无奈回应张謇的热情:“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然而张謇仍是一如既往的执著。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沈寿的生活起居,照顾着她患病的身体。而含蓄的沈寿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了内心最深沉的情谊——她剪下了自己的青丝,一针一针地绣出了张謇的手迹——“谦亭”。

1919年,沈寿的病情加重。想到沈寿一直有创作一部绣谱的意愿,已经66岁的张謇,每日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听沈寿口述绣谱,自己笔录,历时3个月,将沈寿30多年所积累的刺绣经验分类编撰,整理成了一部《雪宦绣谱》。

张謇和沈寿的心心相印,虽然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却未能跨过心底深处那一条礼法的绊索。也许,这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忧伤。如果爱有来生,相信他们一定会再续前缘,在曼妙的时光里牵住彼此的手,用真爱和真情绣出一世美满的姻缘。

猜你喜欢

  •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目送

    生命中,总有些人静静地来,有些人悄悄地去,有些人成了别人的只如初见,有的人成了他人的云淡风轻,而有些事则会沉淀为淡淡萦怀的温暖。只是,所有的事和那些人,在一次次的目送中,终将渐行渐远,都会被时间冲刷淡了痕迹,如满树繁花之后的落红,风住留香。

  • 先让自己快乐

    有一阵子,我在医院工作,医院的标语常常写着:病人第一,爱心第一。医院的管理高层也是动不动就把爱心挂在嘴边。有一次,一个医院高层问我:“除了医术外,你觉得一个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猜,他希望我说出来的答案是:“爱心。”我却说:“先让自己

  • 让一切随缘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段,觉得很有味道,愿与大家共品。有位将军喜好古玩。有一天他在家中把玩他所珍藏的一个很具价值的杯子时,一不小心,杯子脱手而出,并急速地向地上坠落。“哎呀!”將军大惊失色,立即扑倒在地,伸出双手接住了几近碰地的杯子。看见杯

  • 人到老时四不管

    第一条叫“我不管”,不去管自己管不了的事。比如有的家庭,孙辈毕业以后择业,你怎么管?想管也管不了。又比如社会上不公平的事情很多,其中包括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我们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能不管,这种精神是好的,但从实际出发,我们管得了吗?最重要的是

  • 一生三求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流年似水,此生何求?名利如粪土,富贵似浮云,不论理想有多么远大,境界有多么高尚,不论是为国为家為个人,说到底,最终追求的都是内心的一种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就是幸福。但幸福的滋味,只有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的人,才能品味出

  • 只要你是简单的,这世界就是简单的

    公园里一年轻人在水泥地上用地书笔写字。一个小孩刚要跑过去,旁边的老奶奶拉了一把,说:小宝,不要踩字。小家伙吐吐舌头,绕着跑开了。又一会儿,小家伙又跟小伙伴跑回来。快到年轻人身边时,小家伙将手指放在唇边,“嘘——”了一声,而后说:不敢踩,那是

  •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我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想教训一下这个不知谦卑的年轻人

  • 我们都不应该去想明天的事

    少年的心,是线做的,经不得一点点重力就泫然崩裂。青年的心,是钢铁水泥做的,它假装支撑了一切,但容不得一点点扭曲,并且奋力地向四处伸张,企图占据所有空间。老年的心,是云彩做的,它沉默无语,当你累了、倦了,斜靠在它身上时,还不肯承认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