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命运定律

命运定律

收录日期:2025-08-08 02:05:14  热度:11℃

所谓明智的人,不过就是选择了在该战斗的年龄去战斗了,所以到了可以袖手的年龄就幸福地袖上手了,愚蠢的人,则反之。

有个姑娘给我写信说,朋友们在前后差不多的时间给她介绍了俩男朋友,我们暂且称之为A和B吧,他们都对姑娘一见钟情而殷勤,可姑娘只能选一个结婚,就犯了难。A男家贫房小但工作不错,有理想有抱负而且很有责任感;B男家境殷实房子多套,视不咋地的工作如儿戏,想旷工就旷工能玩一天是一天。在到底该选择哪一个上,姑娘是既喜欢A的有理想有责任感又放不下B家那几套可以吃租金的房子,这让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东家吃西家睡的故事,也想起了一哥们说他发现了一条命运定律,那就是前半生过得不怎么顺的人一般下半生会过得比较顺,而上半生过得比较顺畅的人会有沟沟坎坎在下半生那儿等着呢。所以,不管现阶段日子过得顺与不顺,都不必得意也不必懊恼,因为命运他老人家公平着呢,每个人命中该有的福与祸,都差不多,区别不过是上半场给你还是下半场给你。

为了验证他的推理,我默默地从内心中拎出了几位比较知根知底的朋友,捋了捋我所知道的他们的人生,别说,我还真让这哥们唬住了,因为就那几位朋友的人生而言,让我认为哥们儿说得很靠谱儿。从那以后,这位哥们儿发现的命运定律就被我随身携带成了万能良药,遇上正在荆棘沟壑苦命挣扎打拼的朋友,我送上这句话,让他们看到幸福的曙光;遇上混得风风光光牛得让我眼珠子发烫的家伙,我把这句话掏出来,当清凉的仁丹吞下,然后抚慰着自己那颗因嫉妒而跳荡的心说:哼,上帝是公平的,现在牛逼不等于以后牛逼。

可是,有那么一天,我突然发现,哥们的话是经不住推敲的伪结论,为什么上半生苦扒苦作的人通常下半生就比较顺畅了,上半生比较顺畅的则就相反了呢?这是因为,上半生比较苦的人,大多缺乏强有力的父母之类强有力的手扶持,人生路都是自己一跟头一跤地摸爬滚打过来的,就像这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干饭,苦也没有白吃的,他通过摸爬滚打摸透了怎样驾驭命运这头野兽,下半生的日子也就轻松自如了。而那些上半生比较顺畅的人,或许他们的父母像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竭尽全力地扶孩子上路,把能替孩子吃的苦全吞下,能替他扫平的全扫平,以保证孩子走得顺风顺水,这种竭尽全力的爱,其实挺害人,因为父母终将会在岁月蹉跎里老去,孩子也人到中年,就算他想吃苦也没年轻时候的精气神儿了。其实,写到这儿,我想说,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别人有什么你没有、别人都幸福你痛苦,而是该战斗的年龄你袖着手,该袖着手的年龄你却必须去战斗。

就像这位给我写信的姑娘,她的苦恼不是到底哪个男孩子更适合她,而是她想在任何一个人生时段都能袖着手过日子,可命运他老人家真的公平到了洞若观火的程度,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从头到尾都袖手在岁月静好里,所谓明智的人,不过就是选择了在该战斗的年龄去战斗了,所以到了可以袖手的年龄就幸福地袖上手了,愚蠢的人,则反之。

猜你喜欢

  • 病入膏肓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

  • 疾风知劲草的故事

    李世民写过一首有名的诗《赠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这首诗对萧瑀的评价

  • 画荻教子的故事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

  • 瓜代有期的故事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都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 这两个成语都出自《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是

  • 狐疑不决的故事

    黄河每年冬天都会结冰,但在深秋之时,河面刚刚结冰,冰层厚度难以估计,人们不敢贸然从冰上通过。于是人们便 想出了一个办法:先让狐狸从冰上走过,如果狐狸能通过,则人马皆可大胆放行。这是利用了狐狸多疑善听的行为,当它从冰上走过时,由于十分小心谨

  • 物以类聚的故事

    源于《战国策·齐策三》。 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7个有才能的人,齐宣王经过问答,果然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等到的,在千里之内的

  • 牝牡鹂黄的故事

    古代善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喟然叹息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 熟能生巧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