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韩素音:世纪传奇女性作家

韩素音:世纪传奇女性作家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0:32  热度:10℃

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铁幕时期穿行于东西方世界的国际友好人士,以及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写作超越了个人讲述的范畴。她的主要作品主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的生活和历史,自传小说《瑰宝》被好莱坞搬上银幕,风靡一时。

她的名字曾风靡中国

在当今的中国,韩素音这个名字显得有点陌生,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她的名字风靡中国。作为友好人士、采访作家,关于她的报道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官方报纸上。令她著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她和周恩来总理之间的深厚友谊。曾担任过周总理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特使的韩素音,著作颇丰,她的写作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在特定的年代中,韩素音以英文写就的作品就像一个个窗口,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可能。

韩素音的身世复杂又传奇,她的本名周光瑚,父亲周映彤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在她的自传《伤残的树》中,她讲述了家庭背景对自己的影响,父母的相遇本应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惊艳碰撞,但在20世纪初期,这种交融却充满了苦涩与迷茫。韩素音和她的兄妹一出生就面临着血缘和文化的双重矛盾:在家讲中文,出外学英语;上午带着毛笔和铜墨盒上中国学校,下午拿着《圣经》去法国修道院学校文学家韩素音的讲述为记忆奉献了许多鲜活的细节和独有的观点,使得历史有了情感,有了温度。

爱情经历比小说还传奇

自传见证了中国现代史

晚年,她常到美国、德国、瑞士等20多国讲学和游历,介绍中国历史等问题,写了不少有关中国的文章著作。1989年,在她的资助下,中国翻译协会开始举办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以鼓励更多中国国内青年翻译人才的涌现。此项大赛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翻译界影响力最大的竞赛。1994年,韩素音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韩素音在北京的堂弟周光地告诉记者,前天晚上听说了这个消息。堂姐从1997年以后就没再回来过,而此前,几乎每年都会回来一两次,每次回来都和家人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退休教授朱炯强和韩素音关系很好,1993年他邀请韩素音到杭州大学做讲座并担任名誉教授,他记得当时那个演讲礼堂挤满了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学生来听报告。最让朱感动的是,她爱中华之心处处都表现出来。在国际会议上,她为中国的辩护,有理有据,让外国人也不得不称令人信服。有关她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作家刘心武曾说,我曾在南特和巴黎询问十名受过高等教育、职业不同的法国人,问他们读过哪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其中九人都肯定地回答:韩素音。她写的关于中国的回忆录,已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的必读书之一。对于国内读者有幸的是,她的小说《瑰宝》以及自传三部曲近年来又被上海世纪文景出版公司引进。

在这些书重新出版的序言里,韩素音写到,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又因身体原因,已十余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了一般人自我讲述的范畴,冯玉祥、蒋介石、戴笠、刘湘、李颉人、龚澎、周恩来、毛泽东、冯亦代、叶君健、季羡林等各级各类人士都出现在这些记忆中。

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她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 对联故事三则

    一1913年,梁启超自日本回国,去老友夏曾佑家拜访。夏曾佑字穗卿,是近代著名学者,对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也有相当的素养。夏的书桌上堆着厚厚一沓线装书,梁启超信手翻开一看,是《春秋左氏传》。他脑子一动,对老朋友说:我想出

  • 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李白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

  • 渗入石缝战胜你

    1980年,美国人鲍勃·斯蒂勒被一位咖啡店老板邀请去品尝新品咖啡。他对这种醇和香浓的咖啡赞不绝口,立刻就爱上了它,最后经过一番谈判,将其成功收入手中。完全是外行的斯蒂勒,凭着满腔的狂热,就此涉足咖啡产业,并于次年创立了绿山咖啡

  • 一张藏宝图

    这天,沈家大院张灯结彩,沈家集的人都在议论一件大事:离家十几年的沈家三少爷要回来了。提起沈家三少爷沈三福,那可是人人皆知的大画家,他的泼墨山水画气势磅礴、雄浑大气,十分受达官贵人的推崇。听说他随手一幅画在黑市上都能卖到一千块大洋,在省城的一

  • 徽州墨神

    乾隆年间,徽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徽墨作坊有一百多家,后来只剩下两家老字号,一家是古家,老板叫古雨亭,另一家是月家,老板叫月华堂。古雨亭有祖传的制墨秘方,烧制出来的开文松烟”比月华堂的墨略胜一筹。没过多久,月家墨窑上的蓝烟渐渐熄灭了。

  • 贩马奇遇

    明朝年间,京城有家天顺茶庄。贩子乌查闯进茶庄的大门,扯开嗓子大吼:廖准,你竟然敢卖给我假茶,今天不给个说法,我跟你没完!”现在正是南方春茶上市的时候,天顺茶庄的老板廖子禄到安徽收茶去了,茶庄现在主事的是廖子禄的儿子廖准。廖准领着

  • 湘西匪规

    民国时期,湘西匪患猖獗,仅辰州白虎岭一带就有两伙土匪,岭南的田豹和岭北的麻天虎。这天,一队送亲的队伍过岭时,被岭南土匪劫住了。送亲的一位老者急忙上前,拱手将两卷银元奉上。土匪们眼前一亮,小头目满意地点点头,说:看你还挺识相,行,今天老子的刀

  • 乞丐奇赌

    清末民初时,化州有个外号一条龙”的赌王。此人从六岁起便混迹于赌场赌坊,十八岁打遍赌场无敌手,不论色子、牌九、麻将、四色、六搏,样样精通纯熟,而且他常年混迹赌场,还练就了一双顺风耳,掷色子时,能凭借色子和色碗碰撞的细微响动,分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