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万马齐喑的故事

万马齐喑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15:10:49  热度:9℃

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

参加殿试时,龚自珍交卷最早。便离开了考场,有人问他考得怎样,他把文章内容大概说了一遍,朋友们庆贺说:“龚老兄一定高中榜首!” 龚自珍哼了一声,说:“要看他清朝的国运如何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识珠,我龚自珍愿为振兴大清王朝尽心竭力,做一番大事业。龚自珍绝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的文章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议论,其中关于开发西北的意见最为精当实用。

然而,龚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无足轻重的闲官,英雄无用武之地,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而且时常受到排挤。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才智被扼杀的时代。所以,他刚刚48岁,就借口侍奉年迈的父母,离官回乡了。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龚自珍在南下途中,共写了315首七言绝句。到家后整理成集,因那年干支纪年为“己亥”,故起名为《己亥杂诗》。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出来的:那是七月初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烤得龚自珍满脸淌汗。路上行人极少。不远处却是钟鸣技响,乐声悠扬。龚自珍举目望去,却见一座古庙前旗幡高挂,青烟缭绕,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道士们引导下,向神龛里的玉皇大帝、雷公风神顶礼膜拜,乞风求雨。 龚自珍联想到自己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变革现实,富国强民;这种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反而屡遭打击和迫害。又想到这条路之上所看到的田园荒芜、民生凋敝的景象,觉得在这毫无生气的时代,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来实行大的改革,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局面。此时此刻,龚自珍满腔的愤懑,顿时化作对大地风雷的殷切呼唤、对改革图新的热切要求,一词一句撞击胸膛,于是吟出一首诗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在诗中提出的革新要求,表达了人民的希望,也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声。成语“万马齐喑”即出自龚自珍的这首诗。原意指,需要依靠像暴风、雷霆那样的巨大变革,来恢复中国的生机;人们不敢讲话,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释义:形容人们沉默不语,不发表意见,气氛不活泼的局面。

猜你喜欢

  • 智娶二乔

    牡丹花中有一种珍品,叫二乔牡丹,就是同一朵花上有两种颜色。据说,这种复色牡丹还是东汉末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姐妹俩培育的。这一年的三月,孙策和周瑜的大军攻破了皖城,守城的地方武装郭家兄弟带领残部逃往深山。打了胜仗,心情自然舒畅,孙策对周瑜说:“

  • 魏元忠借盗护驾

    唐高宗时,京城长安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灾荒,粮食绝收,一时间灾民遍地,最后就连皇宫的膳食都受了影响,于是高宗决定,移驾东都洛阳。一则,从其他处调粮,耗资过大,二则高宗心比较善,想让出粮食,供百姓们渡过难关。消息传出后,宰相长孙无忌就大吃一惊,第

  • 胡贵妃妙计翻天

    一、祸兮福兮胡充华年满十七岁,按洛阳的规矩由丫环使女簇拥到洛水边梳洗插花,行了“笈笄”仪式打轿回家。她想今年应跟往年一样,亲戚朋友达官显贵们齐集家里,为自己庆贺生日。回来却见冷冷清清,家里一个客人都没有,父母愁眉苦脸地见了她叹息连连。胡充华

  • 风流的上官婉儿

    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追随女皇左右、深受信赖的上官婉儿,尽管没有明确的封号,实际属于手握实权的“女宰相”,翻翻中国历史,这种权倾朝野铁腕女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她资质绝佳,天赋灵犀,具有卓越的学识和文才;另一方面,她玩

  • 末代“太阳之子”

    16 世纪初,科尔待斯从阿兹特克人那里掠夺到大量黄金珠宝的消息传回国后,一批批西班牙人不惜拿生命作赌注,漂洋过海,涌向美洲,疯狂探寻和掠夺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每当这些殖民者追问何处有黄金时,印第安人总是手指南方,说:“在遥远的南方,在那茂密

  • 玉枕姻缘

    唐文宗李昂这天早晨起来,突然发现他最珍爱的宝物白玉枕不见了,顿时大惊失色。白玉枕是数年前于阗国进贡的,雕琢得十分精巧,是当代稀有的宝物。昨天于阗国的武官查狸还带着贡品前来参拜,怎么今天白玉枕就没有了呢?皇宫警卫森严,一般人哪能进得去,可见偷

  • 裸奔之战

    殖民地的新任总督莫瑞贪婪好色,他瞄上了当地最漂亮的女孩多娜,整天缠着多娜,对她动手动脚。多娜对这种轻佻的人痛恨至极,让莫瑞吃够了“软钉子”。恼羞成怒的莫瑞由爱生恨,琢磨着如何收拾多娜。这天,莫瑞听见外面吵吵嚷嚷,手下说一个乞丐今天和财主的女

  • 造反派的歌计

    《加里波第被撒丁王国政府缺席判处死刑》--这是1834年某天法国各大报纸同时刊登的一则重要消息的标题。“缺席判处死刑”顾名思义就是在判处死刑时,被判者不在常那么,加里波第到哪儿去了,他又是何许人呢?事情还要从报纸发布消息的隔夜说起。那是个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