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揭秘:孟浩然之死

揭秘:孟浩然之死

收录日期:2025-08-07 23:40:09  热度:9℃

孟浩然(689年-740年),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便隐居起来,从此以后便写出了大量的诗篇。孟浩然的诗歌多为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好友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落得个“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史书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公元740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此时患有痈疽(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脓包,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败血症)。此时孟浩然病将痊愈,郎中嘱咐他千万不可吃鱼鲜,要忌口,否则以前的辛苦治疗不光白费了,而且还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孟浩然与王昌龄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会特别设宴款待,一时间,觥筹交错,两人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汉江中的查头鳊,味极肥美。浪情宴谑,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见到鲜鱼,不禁食指大动,举箸就尝。

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时年五十二岁。

我时常想,若非王昌龄山水迢迢前来拜访,现下该是有更多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般山水清恬的诗留了下来,孟浩然,定不必这么早死。然历史不可从来,孟夫子让王昌龄这么一访,竟然永诀红尘,又岂可怪罪?

有句古话说的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对于孟浩然的死,想必王昌龄定会愧疚一辈子的!

猜你喜欢

  • 生气的钟表

    生气的钟表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有一座人们口中称之为“怪钟”的大钟塔。不同于常规的钟塔,这座“怪钟”以其异常敏锐的反应和异常严谨的准确度而闻名。它可以对时间的流逝捕捉得几乎毫不差错,每一次的指针转动都如同机械般精准。然而,这座钟塔也隐藏着一个

  • 牙痛姨妈

    我认识一个杂货店的伙计,他又是食品店老板的儿子。他是从地下室店铺发达后到地面上的店铺里来的。他读过许多东西,都是从杂货店里的那些写着字的纸上读来的。他收藏了许多很有趣的纸张,其中有一些是从忙碌而粗心的官员的纸篓里捡来的重要文件;有一些是女朋友写给女朋友的秘信

  • 采片云朵做衣裳

    采片云朵做衣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小雨的姑娘。她有着一副削瘦的身材和一头黑亮的长发,总是站在田野中向天空观望。小雨对云朵有着特别的喜爱,她总是追逐着漂浮的白云,徜徉在浩渺的天空之中。有一天,小雨看到了一个闪耀的

  • 偏见之恶果

    偏见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但往往又是一种危险的陷阱。它在我们无意识中纠缠着我们的判断力,导致我们对他人产生错误的评价和态度。当我们被偏见束缚时,我们将无法正确认识他人,也无法获得全新的视角。偏见之恶果可以在各个层面上得到体现。在个人层面

  • 龙子和公主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王国里,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和一条善良勇敢的龙子。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堡里,相互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公主娜拉是王国里最受人喜爱的人,她的美貌和温柔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但是,她也感到非常孤独,因为她的父母国务繁忙,无暇照顾她。

  • 狠毒的王子

    狠毒的王子曾经,有一个美丽繁华的王国,被一位狠毒的王子统治着。这位王子名叫亚瑟,他是王国的王位继承者,但却沉溺于权力和残忍之中。亚瑟自幼失去了父母,被一位慈爱的王妃收养。然而,她不幸去世后,亚瑟变得暴虐和狡诈。他执意追求权力,对百姓们的生活

  • 狗与黄鼠狼交易

    狗与黄鼠狼交易从很久以前,狗和黄鼠狼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大多数时候,它们住在一个和谐美丽的森林里,并相互帮助,在困难时互相支持。但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只灰狼,这只灰狼并不友善,喜欢捉弄其他动物。听说了灰狼的恶行,狗和黄鼠狼决定一同站出来,

  • 可可的小木马

    可可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住在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里。在她的房间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木马,它是她最心爱的伙伴。这匹小木马是可可的爷爷亲手制作的,它有着温暖的棕色外表,流畅的曲线和精致的雕刻。每天,可可都会骑在小木马上,驰骋在她的梦想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