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不打麻药的手术

不打麻药的手术

收录日期:2025-08-08 13:13:54  热度:8℃

我上学读书时兴起拉练活动。在一个晴朗的晚上,我们从马甸出发,向西徒步行走。每个学生都将被褥打成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此外还有斜挎的装有洗漱用品的书包和水壶。自尊心驱使我一直咬牙坚持,到后来,两条腿每迈动一次,都像灌满了铅般沉重。有一阵,我觉得腹股沟很疼。清晨,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住进贫下中农家后,我一头扎进厕所检查自己的腹股沟部位,我发现那里隆起了一个包,用手碰很疼。一个星期的重体力劳动增大了那个包的体积。

两天后,我躺在无影灯下接受小肠疝气手术。麻醉师将几根针刺进我的右耳朵,再从一个小仪器盒中拽出导线,连接在针上,然后接通电源,我耳朵上的针开始震颤,剧痛钻心,是一种我无法忍受的疼痛。

“太疼了!”我喊道。

“一会儿就好了!”身边的护士对我说。

我听见医生说:“开始吧。”

医生的手在我腹部寻找下刀的方位,我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手指触摸我的皮肤,这说明我的皮肤完全“清醒”,根本没有被麻醉。

当刀子切开我的皮肤时,我发出了惨绝人寰的叫声,这绝对是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给一个活人动手术!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嘲笑针刺麻醉是胡闹,可在当时,医生却对它真能在手术时替代麻药深信不疑。

豆大的汗珠层出不穷地出现在我脸上,刀子每在我的腹中动一下,都给我带来难以名状的剧痛。护士在床边给我朗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她还给我看一张别人动手术的照片,她在我耳边说,你看他也是针刺麻醉,他就不叫。

说实话,肚子上的疼还能忍受,耳朵上针灸产生的疼却无法忍受。后来我分析,针刺麻醉的实质是给患者的耳朵上制造另一个疼痛,以分散患者对手术部位的注意力。

我不得不靠默念毛主席语录渡过难关,我起码念了500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还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关公刮骨疗毒……人的忍耐力是无限的。从那次手术后,我就坚信这一点。

我还算幸运。在我手术几天后,同病房的一位19岁的士兵做阑尾手术,自然也是针刺麻醉。士兵手术时,手术室外已站满了等待目睹世界奇迹的人,还有照相机和摄影机。当他出现在手术室门口时,锣鼓齐鸣,口号震天。我还记得口号的内容有:“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士兵一手扶着墙,一手捂着肚子,艰难地向病房一步一步挪。他扶墙的手上还拿着小红书《毛主席语录》。为了防止他将《毛主席语录》掉在地上,从英雄突变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护士在手术室将《毛主席语录》用胶布固定在他的手上。

事后他跟我说,太疼了,如果不是想着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他肯定走不回来……

手术后,我告别了小肠疝气。同年年底,我以健康之躯服兵役,面对重体力劳动包括抗洪救灾,从不手软。

我退役后当工人时,车间一位师傅跟我聊起针刺麻醉,颇有共同语言。他在1970年的一次针刺麻醉经历如下:他去北京一家大医院拔牙,也是针刺麻醉。正好碰上半信半疑的外宾参观针刺麻醉。牙医看了他的牙后,小声对他说:“你的这颗坏牙比较难拔,我估计你会疼得受不了,这样会造成很坏的国际影响,使外宾对咱们的针刺麻醉产生怀疑。你看这样行不行,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我先将你的一颗比较好拔的好牙拔下来,过几天等没外宾时我再给你拔坏牙。”为了祖国的荣誉,师傅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我后来写童话,不知道是不是缘于自己在童话世界中长大?


猜你喜欢

  •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有一天,

  •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曾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

  •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他会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 班超投笔从戎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

  • 山羊驮砖

    关于长城的故事:山羊驮砖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

  • 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因

  • 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

  • 兵临城下

    圣上冷椅下长安城的灯火已散尽鸣曲的苍凉笙萧在辉煌的殿堂飞扬亦载满了廉臣的惆怅尽下八百里余辉还能吹走几时的豪放吾皇让我最后奏响先帝的编钟在风中捕获匈奴的战马即便是锋芒毕露的探戈也会惧怕垂帘的目光我愿为我朝的沧海轮回惟恐变成游走的尸魂请奏许我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