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根直直美人骨

一根直直美人骨

收录日期:2025-08-08 03:46:43  热度:10℃

身体的姿态,常常呈现着心灵的状态,两者相互影响。

普通女人和漂亮女人的区别,有时就在一根脊梁骨上。

此心得来自一次旅行。那是在开往武汉的火车上,临近坐着两个大学女生,她们从上海实习之后返校。

一个女生有清秀的瓜子脸、顺滑的披肩长发,衣着也得体,黄色T恤、浅蓝牛仔裤,苗条匀称,整个人看着很舒服。另一个女孩白皙圆脸,带着纯朴气,长发随便地扎在脑后,也是牛仔T恤,但颜色偏暗。

披肩发女生泡了一杯面,吃的时候,一个年轻乘警过来跟她搭讪。她回头,冲女伴做了一个鬼脸,继续慢条斯理地吃面。然后,她拿着手机自拍,又给女伴看照片。她做这一切时,姿态自然舒展大方,背一直挺得笔直。我想,她知道自己的美,也习惯在众人目光里生活,却不在意那些目光。

马尾女生拘谨很多,聊天时基本都附和女伴。多数时候,她是沉默的,一边看女伴的一举一动,一边心不在焉地吃饭。她佝僂着背,似乎总想缩成一团。

这种区别是在不自觉中养成的。自幼儿园时代开始,直到大学,漂亮女孩得到的多是家人、老师、友伴的关注与赞美,她由此而坦然、舒展。长相普通女孩与此绝缘,在对漂亮女孩的羡慕中,也许渐渐产生了自卑。

作为一枚当年的普通女孩,深知其中酸涩。我好想走过去,对她说:姑娘,挺直你的背。

可是,又怕太唐突。我唯有调整坐姿,坐正一点,挺直自己的背。

去年春天,我在家整理杂物,突然掉出几张照片,是我们单位某年夏天去武汉木兰湖旅游时所拍。

一张照片上,我和同事坐在树荫下吃棒冰。她在方凳上侧身而坐,长腿交迭,姿势优雅,吃相也佳。我呢,坐姿大大咧咧,背佝着,专心吮着棒冰。

不由感叹,美人就是美人,吃相都比我好看十倍。我和她的对比,犹如当年火车上那两个女生的对比。我能在别人身上看到差距,在自己身上却没有察觉,直到这张照片出现。

一天,重逢照片上的同事,和她讲起这张照片,问她:姿态怎么修炼得这么好?

她说,工作之初,参加过一个模特训练班。没想到,人家的美一半是天生,一半也是后天修炼的,交过学费,流过汗水。

我突然想起来,当年,我路过那个模特训练班的办公室,还进去和里面的人聊过。招生老师极力怂恿我报名学习,她说:你会受益终生的。

他们在汉口,我住在武昌,坐公交车得将近一个小时。当然,距离并不是问题,而是那时的我,完全没把形体美这个概念放在心里。

蹉跎20年,那根直直的美人骨,我还在修炼中,希望愈老弥直。

猜你喜欢

  • 加尔文登山识人

    2003年3月,美丽的美国西雅图城郊,风景秀美的开比特尔山下,来了三位游玩的老人。领头的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加尔文。他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总裁。跟在他身后分别是五十岁的爱德华赞德和五十一岁的约翰格杰德。三人边走边笑,其乐融融。只是,加尔

  • 你想做明星,小心变流星

    新闻惊见李云迪在韩国首尔音乐会上,奏着奏着断片儿了,跟不上指挥和乐团,不得不中断重弹。我以为自己眼睛花了。这次演奏,是他拿手的《肖邦第一协奏曲》,应该是他斩获大奖的曲子。我刚才上网搜了一下,估计李云迪的公关团队发了通稿,你会看到头一页百度都

  • 给他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时至今日,成龙不光是功夫巨星,也是慈善明星。有人问他,艺人做慈善是不是为了作秀,有没有假的?很尖锐的问题,成龙答得更干脆:“有!我就是从假的做起的。”坦诚得让人吃惊。成龙刚出道时,给别人做武打替身,高风险低收入,还被人瞧不起。忽然一朝成名,

  • 你是答案

    泾渭分明的青春,像鸡尾酒,被一路上记得住又记不住的调酒师把弄在手中。晃动晃动,透过玻璃,最终能看得到清晰的走向。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大多数孩子觉得自己很特别,其实在外人看来他们都一样。从事传媒的孩子

  • 范冰冰:我来自中国

    影星范冰冰去过很多国家,可是每次别人都问她“你是来自日本,还是韩国”,没有人问她“你是来自中国吗”。那一年,她又要参加戛纳电影节,要做一件礼服,她想了很多,决定做一件不一样的礼服,要让人一看就知道她是来自中国。范冰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设计师

  • 这个明星有点“傻”

    朱之文是山东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在家种玉米、种麦子、种花生;农闲时节,到当地的建筑队打打零工,挣点小钱养家;业余时间,他喜欢唱唱歌。朱之文的成功在他的家乡引起了巨大轰动。他一到家就被亲朋好友缠住。这些亲朋好友聚集在他的家里

  • 智慧名人左宗棠

    1893年的一天,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费尽周折,找到了位于巴黎大学附近一幢破旧的居民楼,他沿着昏暗的楼梯,爬到了6层的一个门前。他抬头打量了一下,这间房子实在太简陋了,严格地说,那只是一间楼房屋顶下面的阁楼。他来拜访一位刚刚结识不久的年轻女

  • 幽默机巧的开场白

    上世纪50年代初,陈毅主持上海工作期间,十分重视上海的文艺工作。有一次他来文联作国内外形势报告,报告会在文联大厅举行。有人认为请陈毅市长来作报告,总得像个样子。于是讲台上铺了洁白的台布,还放了插上名贵鲜花的花瓶和精美的茶具。陈毅来到大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