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学闭嘴

学闭嘴

收录日期:2025-08-08 09:26:58  热度:7℃

在杂志上读到一句话:“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真是妙极!

正常孩子一岁左右开始喊“爸爸”“妈妈”,到了两三岁,基本什么话都会说了。

我们一生最难学会的,其实是闭嘴。人的本质是偏爱自我表现的,希望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正因如此,“高谈阔论”的人总显得比“默不作声”的人多。公交车上,周围一片叽叽喳喳;飞机上,耳朵里一片嘈嘈切切。或许是因为有些人“话太多”吧,自古就有“言多必失”“沉默是金”之类的成语,进行告诫。

仔细想来,人在两种情况下最喜欢说话:人微言轻和位高权重。人微言轻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为了刷存在感,一些人就会开足说话的火力,哪怕说的是废话;位高权重者,外出有人提包,进屋有人倒茶,总觉得自己无比重要,不发布一些指示、不多作几个报告似乎对不住这份威风,于是话不自觉地多了起来。

只是,智慧与思想从来不以话多话少作为判断标准。有的人一辈子话很多,但说话不过脑;有的人一生慎言,但说出的话都是经深思熟虑的,让人听了深受启发,萌生敬意。

学会闭嘴可以一步步壮大自己。人的经历、智慧是有限的,在自己缺乏真知灼见的时候,少说,多聽、多看、多做,默默地学习,才能培养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干。

孔子说:“无过无不及,过犹不及”。说话、做事要把握分寸。一件事,未做足够了解就随意发言是不负责任的,也容易招来指责。相反,不清楚时不乱说话,一旦知道了真相便及时道出,你会受到众人的尊敬。所谓闭嘴,不是不说话,是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学会闭嘴,自然不是要变得有城府,更不是主张阴险狡诈,而是希望我们的话语最大限度地与思想、意义结伴。当一个人明白了何时该说话、何时该闭嘴,再沉重的生活也会变得云淡风轻了吧。

猜你喜欢

  • 简单的道理,不是谁都明白

    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做专职画家的人有17个

  • 成功需要等待

    史蒂夫·诺曼是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他70岁高龄的时候,决定退出职业生涯。在宣布退休的那一天,他应斯坦福大学的邀请,来到学校的演讲厅做成功经验的分享演说。那天,演讲厅里座无虚席,所有人都殷切地等待着这位伟大的推销员发表精彩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

  • 金矿上的卷心菜

    我们常常听到抱怨的声音,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生活没有给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其实,有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自己的脚下,而自己却浑然不知。1845年,正是欧洲人大举移民美国淘金的时候。有两个来自德国汉堡的兄弟也乘船来到了美

  • 石斑鱼的教训

    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中有一种体形较大的石斑鱼,它的身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有的超过100公斤,非常威猛,一般的小鱼小虾是不敢靠近它的。但有一种体形很小的鱼比较特殊,它可以零距离接触它。一般情况下,石斑鱼对于那些呆呆傻傻靠近自己的小鱼会毫不留情地

  • 别抱着优势不放

    野生鲍鱼价格昂贵。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鲍鱼进行大量捕捉。当然,鲍鱼不会“束手就擒”,它自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办法。后来,渔民们寻思了一个妙招:“鲍鱼不是靠身上的肉足吸附于岩石之上吗?如果乘其不备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子将其翻个底朝天,肉

  • 老总裁的处世哲学

    我在一家电器公司任销售经理。起初,因为有些事情不懂,经常去征求老总裁的意见。有一次,我收到一位客户的投诉,说有几件产品不合格,要求全部退货。我对此自然拿不好主意,就去找老总裁。当时,他正在车间里和员工们讨论着什么。产品不合格当然不是一件光彩

  • 小中见大

    台湾一家店名叫“小器”,老板说,就只做小餐_具,小碗、小锅铲……很受欢迎。老板钟情自己的小,也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小,这种小本身就是一种大气。你是否记得《核舟记》里的核舟,虽小如拇指,然而其中却别有天地,另藏乾坤,苏轼、黄庭坚、佛印各个栩栩如

  • 态度,决定命运

    杰里是一个乐观的家伙,如果有人问他最近好吗?他会回答:“如果我还能再好,我就成双胞胎了!”他是一个经理,他的酒楼里总有几个服务员喜欢围着他转。服务员之所以喜欢杰里,是因为他的态度。如果雇员遇到什么糟糕的事情,杰里会告诉他如何积极地去看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