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蒋碧薇:爱与被爱都曾是幸福

蒋碧薇:爱与被爱都曾是幸福

收录日期:2025-08-08 13:55:57  热度:10℃

只因为徐悲鸿和张道藩太大的知名度,她不期然地成为民国两桩最醒目情事的女主角,但所有人都忽略了她也是民国时期一名职业女性——当过大学教师的一代才女……

她遇到徐悲鸿时,叫蒋棠珍,已是苏州望族查家的准儿媳,可她当时偏偏18岁。18岁的女孩子,正是需要崇拜、爱慕某个人的时候,蒋棠珍也不例外,未婚夫没有在她面前树立起伟岸的身影,而另一个男子,却具备了这种风范。

人生的十字路口,总会有一个重要的人,影响着你的一生。这个人,是我们道路上的杠杆,他或许只是无意做过,却扭转了我们人生的轨迹。徐悲鸿就是蒋棠珍生命中的那个人,自从遇到他,她的人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文静娴淑的女子到能在一个深夜和徐悲鸿逃跑到日本的大胆女性。

两人来到日本后蜗居在一家旅馆里,他不但给了她新的贫穷漂泊的生活,也给了她一个新的名字——碧薇。在日本的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有爱情的滋润,两人也乐在其中。徐悲鸿到了日本,如醉如痴地喜欢上了日本的仿制原画,见到喜欢的,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而他们身上,仅仅带着2000元,尽管蒋碧薇不买衣服,不买鞋子,心甘情愿和丈夫受苦,可还是不到半年,钱都花光了。

当时的徐悲鸿,虽有几分才气,可是美术造诣和名气都还远远不够,画的画根本没人看。没有经济来源,只有回老家筹钱。当初出来的时候,蒋碧薇就没有想到还能回去,现在丈夫穷困潦倒,她不得不回去求父母。两位老人心疼女儿,也就接纳了徐悲鸿。

不久,在康有为的帮助下,他们重新远航,到法国继续深造。她想,只要有了学费,自己可以做女工补贴家用。一个大户小姐,沦落到做女工的地步,也是难为了她。

1919年3月,徐悲鸿和蒋碧薇顺利到达巴黎。徐悲鸿进了法国最高国立艺术学校,蒋碧薇进了法语学校,先练习法语。但当时人生地不熟,语言也无法交流,一时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那段时间,是两人生活最为清苦的时期,但也是两人感情最为融洽的时期。

她身材窈窕,气质修养俱佳,21岁的女人最爱打扮,可是,蒋碧薇却没有条件打扮自己,为了看上的一件风衣,她路过那家商场无数次,可最终舍不得买,而是悄悄地把饭钱省下来,给他买了一块怀表。甚至有段时间两人几乎断了粮,他抱着她,没有吃饭,互相用体温为对方取暖。她陪着他在巴黎度过了9年最艰苦的日子,挺过了生命里的严冬。

大凡艺术家,都有一颗敏感的、活跃的心灵。而这颗活跃的,时时处在骚动状态下的心,正是艺术创作不可缺的源泉。在法国留学期间,徐悲鸿没有钱请模特,蒋碧薇就是他的模特。回了国,徐悲鸿对蒋碧薇已经缺乏了恋爱时的感觉,此时,他需要一把火焰,重新燃起自己艺术的火种。这颗火种就是中央大学的旁听生孙多慈。

知道此事后的蒋碧薇痛苦不堪,她一面安慰自己,徐悲鸿不是那样的男人,一面又觉得徐悲鸿肯定是嫌自己老了,她在这种矛盾的爱情里挣扎。直到那天走进徐悲鸿在中央艺术系的画室,当看到那幅《台城月夜》,凭着女性特有的直觉,她感到,家庭的大厦倒塌了。

她对徐悲鸿的爱,是爱,更是迷恋,不顾一切地投入自己的感情,殊不知这样的投入本身就有不被全心呵护的危险存在。她的爱又那么专制,她的性格令她的爱无法妥协于任何形式的不专一,于是她嫉妒、讽刺、控诉,而这些无休止的征服手段只能以感情的决裂为终止。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因为相爱,所以错不在他们本身,不在他们的行为,也不在他们易变的情绪,错在他们之间的不可调和性。

虽然最后在孙多慈父母的干涉下,两人分手,她好像是胜利者,可是争取到最后,她忽然发现:她错了。经历了这场婚姻保卫战,她觉得自己不爱徐悲鸿了,自己原来并不了解这个男人。这男人,也从来没有珍惜过自己,与其硬在一起痛苦,还不如愉快分开。

蒋碧薇是一个心气极高、也很美丽的女人,假如不嫁给徐悲鸿的话,围在她身边的男人是不会少的,张道藩就是一例。

1924年的张道藩,和徐悲鸿一样,也是一位学习绘画的穷学生。徐悲鸿当时在画界已经小有名气,张道藩慕名前来拜访。从那一天起,丘比特之箭就射中了张道藩的心脏。

1926年2月,张道藩终于鼓起勇气,给蒋碧薇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长信,面对张道藩的表白,她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表白未果后,张道藩和法国姑娘素珊结了婚。

决心做一个妻子的理想破灭了,在茫茫的人海中她总该抓住一点什么,这时,一双援助的手向她伸来,这就是张道藩温暖的手。

他们的感情始于抗战的烽火。是他把他们孤儿寡母送上了逃难的船,又是他一次次去看望她,安抚她受到惊吓的心,给她温柔、体贴的关爱,给她物质的帮助和精神的鼓励。他给她介绍工作,让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独立地支撑着一个家。

抗战8年是他们热恋的8年,像所有热恋中的恋人一样,他们体验了所有的快乐、等待、痛苦、折磨,写下15万字的情书。所以,1940年,徐悲鸿从新加坡回国,面对未来:选择爱,选择一个天才的画家;还是选择被爱,选择做张道藩的情妇?在这艰难的选择中,她选择了情妇角色,因为她想要被爱的幸福。

与张道藩分手6年后,蒋碧微完成50余万字的回忆录,分为上下篇,上篇为《我与悲鸿》,下篇为《我与道藩》,在皇冠杂志连载,轰动一时。两岸隔绝,她暮年独居近20年,孤独离世。

她去世时,书房里挂着张道藩为她作的肖像:她面容憔悴、神色惨淡,头发上还插着白花;卧室里则挂着徐悲鸿为她作的肖像《琴课》:脸部微斜、脉脉含情,专注地拉着提琴。两幅画中最相似的是眼睛:明亮深情。因为作为一个女人,无论爱与被爱,她都是幸福的。

猜你喜欢

  • 只要快乐,暂时“单着”也无妨

    我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想找一个他,无非是寻觅更加温暖丰富的人生,是锦上添花的事,即便锦上不添花或者晚添花,也不过是好和更好的关系,我何至于如此心焦?华灯初上,办公室里小小地骚乱了一会儿。有家的早已归心似箭,恋爱的款款约定了见面地点,一屋子

  • 感谢你不曾伤害我

    A我拨通了华咏生的电话,我说,华咏生,你能来陪我喝杯酒吗?不到10分钟华咏生就赶到了,他穿着米色的风衣,坐在对面,听我絮絮叨叨地回忆我和男朋友的感情,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温和地看着我,不时地低声插一句,想开些,不要太难过了。当酒吧的钟声敲过12

  • 爱没在原地等待

    那么好的女子,已被他用年少无知辜负过了,他有什么理由和资格让她等在原地?第一次见她,大约是4年前吧,听见门上有钥匙在哗啦哗啦地响,有些惊诧,以为大白天来了胆肥的蠢贼,猛地开了门,正要呵斥,却见门外的那个女孩比他还惊诧,她大大地张着嘴巴,讷讷

  • 爱情传奇

    她大学毕业后,职场一直比较顺利,但是,由于今年同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效益大大下降,虽然公司没有裁人,但却普遍降薪,她的工资被拦腰砍下一半还多。以前她的工资是五千多元,现在才两千三百多元,整整少了三千元。她的情绪非常糟糕,回到家,流着眼泪说:我

  • 让5000只鸟儿替我说爱你

    你只要踏进河南省郑州市和洛阳市等几个城市的花鸟市场,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些花鸟市场的八哥、鹩哥、百灵和鹦鹉等都在叽叽喳喳地说着同样的一句话:王红我爱你,我是张震。”难道出鬼了?为什么这些鸟儿见人就会说着同样的一句话?这个王

  • 寻亲

    1918年3月的一个清晨,里昂火车站迎来一辆从德国开来的战俘车,一个叫瑞克的男子胡子拉碴地从车厢里走出来。在那些蓦然重逢、抱头痛哭的人群中间,瑞克显得呆滞而又沉默,他的四肢虽然完好地存在着,可他的名字却上了重度伤残名单。医生心情沉重,这个貌

  • 姨夫倒插门

    他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告訴众人:他是因为爱才娶了小姨姨夫嫁过来那年,我念小学一年级。我平时喜欢读课外书,常被老师夸赞知识广泛,自然不会把娶”和嫁”的区别搞混。男为娶”,女为嫁”,我分得很清楚。可

  • 不能看见的天使

    他们仅距一街之遥,却终生没有见面,只是以书信的方式相爱着你能够相信有一种爱是超越一切,绝无杂质,高尚美好,不用见面的吗?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和富有的遗孀梅克夫人在书信中相恋,用饱含深情的墨水相互拥有,仅距一街之遥,却终生没有见面。他们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