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小班幼儿故事:猴子捞月

小班幼儿故事:猴子捞月

收录日期:2025-08-08 02:05:03  热度:11℃

小班幼儿故事:猴子捞月

从前,有一个喜欢冒险的小猴子,它和它的朋友们住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一天晚上,当夜幕降临时,猴子仰望着天空中的明亮月亮,心生一计,决定要捞月亮下来。

小猴子悄悄地走进森林深处,寻找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它略一犹豫,转身爬上一棵高大的榕树,顺着树枝蹦蹦跳跳地跳到了溪水中央。它仰望月亮,发现它的倒影正慢慢浮现在水面上。

小猴子兴奋地领悟到了一个捉弄朋友们的好主意。它故意把自己的手伸进水中,试图抓住那个“可爱”的月亮。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月亮却总是在它的手指间溜走。

在不断的尝试中,小猴子以为趁着月亮出来的时候使用两只手抓住它会有更大的机会。于是,当晚,它又找来了一面平静的湖泊,借助划水用的木板漂浮在湖上,仰望着美丽的月亮。

小猴子把双手伸进水中,试图捞住月亮。它使劲地鼓掌,但月亮依旧溜走了。小猴子感到非常沮丧,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捞月计划总是失败。

就在小猴子无助的时候,一只聪明的老猴子路过旁边。它看出小猴子的困惑,走到小猴子身边,轻声说:“小猴子啊,你为什么要捞月亮呢?月亮是高高挂在天空中的,它属于所有人共同的美好。我们应该珍惜它的存在,而不是试图占有它。”

小猴子聆听着老猴子的话,顿时恍然大悟。它意识到,月亮不是可以随意捞取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的。于是,小猴子决定把捞月亮的计划告诉它的朋友们,让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月光。

从那以后,小猴子不再试图捞月亮,而是每个晚上和朋友们一起欣赏着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它们留下了美丽的回忆,成为了森林里的传说。

小朋友们,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是每个东西都可以追求和拥有。有些东西是属于大家共同欣赏和珍惜的,就像月亮一样。

记住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们要珍爱并尊重每一个美好的事物,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成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 楚丘除贼

    楚丘除贼战国时期,有一位楚丘先生去拜见齐相孟尝君田文。孟尝君田文热情地接待他,并与他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办法。楚丘先生讲得有条有理,孟尝君认为这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治国能人,准备委以重任。正巧,齐国的边城有盗贼出现。孟尝君便向齐王推荐楚丘先生为将

  •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一个就是老将廉颇,另一个就是大将赵奢。赵奢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括。赵括从小熟读兵法,谈起用兵之策滔滔不绝,有时候和他父亲讨论兵法、阵法,就连赵奢也对答不上,因此赵括十分自大,认为天下没有人可以与他匹敌。

  • 陪葬何益

    陪葬何益春秋秦国的惠王由于早年驾崩,宣太后一直守寡在宫中,由于受不住寂寞,于是十分宠爱大臣魏丑夫,两人明来暗往也不避耳目之嫌。后来太后染上重病,一病不起,临死前越想越舍不得魏丑夫,便下了一道命令:要魏丑夫为她陪葬。魏丑夫吓得面无人色,大臣庸

  • 引匠获释

    引匠获释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打猎。打猎没有好弓箭不行,景公对大臣们献给他的弓箭都不满意,于是他就一直想要得到一把好弓,但是越是没有他就越想要,于是就找来一位弓匠给他制作一张弓。弓匠不敢怠慢,到各地寻找最好的制弓原料,泰山南有一种柘树,枝条富

  • 渔夫辞赏

    渔夫辞赏春秋时期,晋文公外出打猎,一群野兽受惊,疯狂逃跑。晋文公和随从们紧紧追赶,野兽冲到一望无际的草地里,他们也追了进去。追着追着,野兽不见了,晋文公也迷了路,走了好几趟,四处寻找出口都没走出沼泽地。正在他们着急的时候,遇见一个渔夫在捕鱼

  • 化缘知圆满

    化缘知圆满静月先生很小的时候,母亲把他寄放在林泉寺,求师于慧明法师。一天,静月问师父:“什么是圆满”师父没有回答,却拿来一个器皿交给静月,说:“这个瓷器名叫扑满,你独自下山,去化缘。”师父交给静月的扑满是类似于存钱罐的东西,上面只有唯一的一

  • 苑囿嫌大

    苑囿嫌大春秋时期,齐宣王在位时,沉湎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有一天,伟大的政治家孟子来到了齐国,宣王接见了他。宣王问孟子:“寡人听说周朝时文王也喜欢打猎,听说他的猎苑足足围了70里,究竟有没有这件事”孟子回答:“史书上是这么记载

  • 踊贵屦贱

    踊贵屦贱公元前548年,齐景公在位,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这种刑法在那个时候叫“刖足”,它是专门为惩罚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设的刑法。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古代称之为卖踊(踊,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