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收录日期:2025-08-07 22:10:34  热度:11℃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他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东西,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围观的人都觉得很好笑。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

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自相矛盾”就是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

——《韩非子·难一》

【求解驿站】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

【活学活用】你刚才的发言前后~,大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才好。

【妙语点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言辞、做事或写文章时,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这个故事中的楚国商人一样,经不起推敲。楚国商人的经历告诫我们,说话要说实话,办事要办实事,不要任意夸大其词。倘若不能自圆其说,终会被人揭穿,招来嘲笑,落得一个灰溜溜的下场。

【反义】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猜你喜欢

  • 水雕

    阳光暖暖地抱着繁华的京城,在天府街头,围观的人群中有一片空场,有一个男子在表演独门绝技:水雕。那人名叫苏旭,年轻英俊,二十岁上下,腰里掖着一条红绸帕,面前有一个红木桌子,桌面上有一把盘龙铜制水壶,一只大铜碗。只见他提起水壶倒了满满一碗水,端

  • 背背猴

    明朝末年,蜀地有个叫高升的知县,他有收藏玉器的嗜好,闲暇时,常到县城各玉器店溜达。这天,一个玉器店老板告诉高升:附近的客栈里住进了一个古董贩子,手里有件稀世珍品,开价是五千两银子,问高升想不想开开眼。高升听了心里发痒,便随老板到客栈找到了古

  • 三句话不离本行

    有一个县令,夜晚坐轿巡街,忽见迎面有个黑影一闪,穿入街旁一条小巷里。县令疑是坏人,便命停轿,叫差役入巷搜索。差役从巷里搜出一人,带到县令轿前。那人是一个郎中,深夜出诊,遇上县令轿子,便打算绕道而行。县令问郎中:“你是什么人?”郎中为了能够尽

  • 吃醋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奖赏开国元勋魏征,要赐他几名美女为妾,魏征惧内百般推辞,李世民仍坚持让魏征纳妾。此事传到生性泼辣的魏夫人耳中,她一怒之下闯上金殿与李世民辩理。李世民龙颜不悦:“五嫂为何私闯金殿?”魏夫人怒气冲冲地说:“陛下为何要拆散

  • 二百五

    战国时期,有个学者叫苏秦,到秦国向秦惠王进谏忠言,却未被秦惠王采纳。他一气之下,游说于韩魏赵齐燕楚六个国家,联合起来攻打秦国。一天,在齐的苏秦不幸被刺客暗中刺伤,危在旦夕。齐王立即下令捉拿凶手,但是刺客已杳无踪迹,无法抓捕。苏秦临死之前,献

  • 三生石的传说

    那是一个凄美的传说。一个女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胸口天生带着一块不大的石头,一块鲜红如血地石头攥在女孩的手中。神算批命为红颜祸水,会使国家亡国的女人,一生只能陪伴青灯古佛。若入红尘将必使国家灭亡。女孩从此困守佛堂二十载,直到一日一名年轻地男子

  • 猪八戒出生记

    吴承恩为啥要写猪八戒呢?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当年,《西游记》写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吴承恩突然觉得写不下去了。原因何在呢?他想来想去,头都想疼了,也没找出个道道来。于是,他想熄灯睡觉,放松一下,改日再想。刚入

  • 八戒争供

    西天取经后,玉帝把八戒封为肥田官,派他去人间管理猪圈和肥田的粪土,并可岁岁享受供果。岁末,庄稼人果然为肥田官烧了两炷小香,上了一碗小供,表达敬意。八戒别提多高兴了,吃过供果,他兴冲冲地到风雨神的庙里拜年,进门一看,只见供桌上摆满了鸡、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