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支野蛮生长的早稻

一支野蛮生长的早稻

收录日期:2025-08-08 08:40:40  热度:10℃

作者:子鱼非鱼

有这样一位漫画“大师”,5亿人看过她的作品,比利时副首相专程找她签绘合影,姚晨、陈粒更是她的“迷妹”粉丝。她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画作却惊艳法国、比利时。

她的画风野蛮又狂野,她经常用一个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小人儿代表自己,被很多人误以为她是位古怪的长满胡子的大叔。其实她是一位长相甜美的90后,她是漫画家早稻,像她的名字一样,她不喜欢顺应季节,她喜欢规避一切世俗,只在生命里放肆野蛮地生长。

她出生于广东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从小就喜欢听老人讲除妖济世的神怪传说,母亲时常从城里带回武侠书,她很是喜欢。因为贫穷,小时候的她脏兮兮的,还喜欢在草地上打滚,小朋友、老师都不喜欢她,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她本身就对枯燥的学校教育不感兴趣,所以经常逃课。

后来她开始喜欢上画画,只有画画,能让她的内心安静。她的第一幅水墨画,是在课堂上偷偷画的杜牧的《山行》。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就在地上画。没颜料,她就用五颜六色的花和石头磨成的粉自制,甚至用栀子花种泡出的水。

她没有专业的老师教,也不懂专业的拿笔手法,就是她的不拘小节,她身上的这股灵气也顺着画笔入了画中。不管是酷暑寒冬,还是炎炎夏日,每天5点钟,她都会坐在教室角落默默作画,全校的灯都关了,只有她班上的灯还亮着。上课也偷偷画,画得废寝忘食,老师站在跟前,也浑然不知,那时的画稿厚厚的一摞摞堆着。

家里一直很穷,很多人笑话她,不好好学习,却每天乱涂乱画的。但她的母亲却一直支持她,并告诉她,想要的就自己去追求,只要不做亏心事不饿肚子就可以。后来她考取了艺术院校,但不自由的时光令她压抑,她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绘画导师,只能继续苦苦地独自摸索。

就这样一画十几年,在她不大的小屋里,有无数画秃的毛笔、废掉的画稿、用到穿底的调色盒,调色板已经被她用到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而她笔下的人物却灵动又野性十足,似野兽般不羁,狂野而又独具一格。每个人都说她的画风够野,她还被当地人称作天才。只有她自己清楚,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生,她付出了多少倍的努力才完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画作。

早稻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开始有了一些名气,各种出版约稿都慢慢多了起来,换作一般画家,肯定是趁着高人气,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她却依旧洒脱,不想因利益而被人限制她的创作,她只想在年轻的时候好好地,纯粹因为喜欢,去认真画一部好漫画。所以她推掉一切开始潜心画画,而此时搜遍全身加银行卡,她只剩76块钱。

这一等就是两年半,她出了自己的第一本画本集《松风》。没有任何营销炒作,靠口碑和粉丝喜爱,瞬间在微博刷屏。画风苍劲有力,隐有古意,各色生灵跃然纸上。仅接着《野作》又横空出世,对于家乡的记忆,童年的趣事,全都生动地跃然于纸。

此后为了让創作更具有灵魂,她还去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等地方拍摄取材。后来周星驰的《美人鱼》也请她画海报,而《大圣归来》国际版也出自她之手。

取得如此成就的早稻,仍然没有大牌脾气,现在依旧天还未亮便起来作画。法国漫画节上,几百本签绘,也丝毫不糊弄。平时除接的画海报以外,早稻做的最多的还是专心画自己的画。

虽然画画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但很多时候她也迷茫困顿,但她一直坚守自己选择的路,她知道要想到达山顶,不论中间的路有多难走,都要坚持走完。她做到了,也收获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受外界世俗的干扰,不在意环境的好坏,不在意物质的多少,她只想按着自己想要的去体会这个世界,她看似野蛮,但她同时又懂得坚持。她只是希望自己在世界所有的季节里做一支自在生长的早稻。

猜你喜欢

  • 开门揖盗的故事

    东汉末年,江东的孙策有一次出去打猎。他遭到了刺客的暗算,被弓箭射伤了面颊。孙策临终时,长史张昭等人都来看他。他对张昭说:请你们好好扶助我的弟弟孙权!”这时,孙权才15岁,他见哥哥去世了,万分悲痛。大臣们都劝他不要过分悲伤,可他还

  • 困兽犹斗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郑国,可是晚到了一步,郑国已投降了楚军。这时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可副帅反对,最后由于意见不一致,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 晋景公得到这一消息,很是气愤。晋军将领回国后,晋景公立即叫人把败军将领带上殿来,

  • 老马识途的故事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

  • 力不从心的故事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释义: 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故事: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

  • 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

  • 老生常谈的故事

    出处《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者生常谭(谈)。释义 老书生常讲的话,没有新的意思。比喻听惯听厌的话。故事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 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

  • 论功行赏的故事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释义 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 赏。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故事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 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

  • 滥竽充数的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