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个毕业生的失业生活

一个毕业生的失业生活

收录日期:2025-08-08 05:32:24  热度:10℃

当初那些因为“扩招”受益的学子,现如今,却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是失业的尴尬。

某日,深圳

当年毕业3个月后,曹峰南下深圳。

2005年10月的一天,深圳没有招聘会,曹峰醒了很久不愿起床,临近中午,怀揣50元钱出了门。在小饭馆点了盘回锅肉,吃完要了包烟,在街上盲目溜达。溜达到布吉海关人行道,低头看见沾满灰尘的皮鞋微微皱了皱眉——找工作就该有个干净的样子。于是在路边一个擦鞋摊坐下,摊主是个比她年长几岁的女人,低着头把皮鞋擦得蹭亮,曹峰感觉好极了,大大方方递给她两元钱,一半是小费——这还是他第一回给别人小费,那女人收下钱后看着他摇晃着离开。看得曹峰不好意思地“嘿嘿”两声,心想自己其实还不如这个靠给人擦鞋谋生的女子。转念想到自己昨天的行动,忍不住笑了。

昨天人才市场有场小型招聘会,曹峰兴致勃勃地赶到,人特别多,跟新闻有关的招聘单位却寥寥无几,简历几乎投不出去。高校扩招前,全国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约有300多家,扩招后,这个数字翻了一倍多;而每年此专业一两万的毕业生也是扩招前的10倍多。别说新闻单位招聘少,即便有足够的招聘单位,竞争也是惨烈的。

曹峰想了想后横下心来,带上一摞简历独自闯进深圳新闻大厦,富丽气派的新闻大厦楼下,保安拦住了他。不甘心的他随即乘车前往特区报业大楼,一看乐傻了:《深圳特区报》、《晶报》、《解放军报》、《中华新闻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网……有那么多单位在这里呢。曹峰深吸几口气,闷头一家一家办公室地走进去,满脸堆笑地递上简历,满怀期待地毛遂自荐——“您好,我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请问你们这里需要记者编辑吗?”对方客气一点的,说声“对不起,我们这里不缺人”、“哟,北京来的,可惜不招应届生了”;不客气的,头也不抬地说“没见我正忙吗”、“你还是走吧”……

曹峰极度失望地走出报业大楼。大楼保安过来查身份证,欲发作的他见后面跟来三四个,只好忍了。天忽然哗啦啦地下起雨来,风吹得街上的树枝时而交叉,时而分开,曹峰一个人走在深南大道上找站台,心里甚是苦凉。

南征北战找工作

毕业前夕,新闻专业的曹峰曾在北京《现代文明画报》社实习,还没等到毕业就不再去了,因为他相信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毕业了,当同学们踌躇满志地奔赴工作岗位时,曹峰和一个老乡蜗居在北四环一处平房里“规划”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经过两天的考虑,决定回家开个数码店,不料第3天就被叔叔浇了一盆冷水,只好放弃。

不久后,叔叔把曹峰叫回老家,为他在郴州电视台谋得一份工作。但此前在电视台实习过的曹峰实在不愿再在老家过那种天天打牌的“颓废”生活,他南下去了广州。

初来乍到,他很快适应了南方温暖的气候,为了能先“舒适地过段日子”,他拒绝了一份很快到手的底薪2500元的采编工作——在一家名为博雅堂的文化传媒公司做关于义工的刊物。等他过腻了悠哉的退休教师般的日子再去找工作时,发现已再没有待遇那么好的工作了。


猜你喜欢

  • 徽商休妻

    康熙十二年春季,皖南黟县新搬来一位叫周济恒的瓷器商,他在镇上最好的位置买下一座非常气派的深宅大院,入住这天又是放鞭又是放炮,让人感觉到整条巷子都喜气冲天。这天,迎亲队伍吹吹打打,来迎娶小桃过门。新婚七日,一晃就过去了。为了做生意,周济恒要动

  • 铁笔智擒采花贼

    明末清初,豫北锦鸡庄出了一采花大盗超级人飞檐走壁,来去无踪,轻功甚是了得。专捡夜深人静时,潜入闺房,燃亮一支红烛,做一厢情愿的新郎。事完后,灯熄人走,悄无声息,被奸淫的清一色是未出阁的绝色女子。一时间,锦鸡庄上,谁家有女初长成,做父母的提心

  • 送妻求官

    清朝嘉庆年间,苏北沐阳县有一候补知县,姓唐,名克初,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乡试中“贡生”,派往沐阳县等“缺”,只因上头无人帮助说话,再加上没有足够的银子送礼,一等就是数年,与他同榜的“贡生”不少已升到州府里做官,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白发染

  • 救命一卦

    清朝道光年间,苏州有一小商贩,名叫向永吉,靠趸货肩挑零卖度日。小生意不好做,眼看到了除夕,不仅还不起债,年货也无钱置备。向永吉心灰意冷,正打算投湖自尽,元妙观一个算卦先生告诉他:“我看足下相貌,今晚半夜时分,就会发财。本道熟读麻衣相经,深得

  • 失魂奇案

    明朝正德年间,山西晋城府城北五十里巫家镇有个名叫顾德铭的人,此人家境贫寒,他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正德十四年,他变卖了一些家产又向亲戚借了些银两外出经商。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正德十七年顾德铭回到家中,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每天总是愁眉不展,精神恍恍惚

  • 生死连环方

    南乐镇里有个老中医,名叫方一拐,人却称他方三怪。首先是他长得怪:一条腿是断的,两只眼是瞎的,还瘦得皮包骨头;其次是他看病怪,每月只在农历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开门接诊,其他时间拄着拐棍登上镇里最高的山峰白云山顶盘腿坐着,而只要一坐下,不管刮风下雨

  • 屠夫捕头

    骑一头瘦驴,郑板桥只带一名家丁,悄悄赶往潍县上任。潍县素有“三千铜炉匠,十万绣花女”之誉,但郑板桥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情况却和这挂不上钩,这里虽不说民不聊生,但显然人心不古,治安状况也差。看样子得有一个好捕头啊!郑板桥自言自语地说。这捕头,既

  • 木马择匠

    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二村的南端有一座时思寺名扬中外,到过这里的游客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因为它是历经元、明、清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的古老建筑,说起它的建造过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很久以前,大漈有个叫做梅元屃的孩子,当他六岁的时候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