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鞋柜

鞋柜

收录日期:2025-08-13 10:25:26  热度:9℃

家里最早的鞋柜,其实不算柜。那时刚铺上地板砖,每日里望着洁白的地板砖被来客踩得脏兮兮的模样,母亲就琢磨着为家里准备几双拖鞋了。鞋一多,自然要找放的地方,父亲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了一副木架,摆在门边放置拖鞋。
鞋架出现没多久,问题便暴露出来:由于父亲和哥哥有严重的脚气,有了鞋架之后,地板的卫生得以保持,客厅的空气却遭到重度污染。鞋架一度被请到门外,岂料又遭遇了几位“破烂王”顺手牵羊。
好在那种尴尬的日子持续没多久,家里买了一套新房,有了专门设计的鞋柜。可问题依然存在:一家五口人,一年四季换的鞋子,随便一脱都往里塞,鞋柜很快变得鞋满为患。到后来,包括客厅的门角,都堆满了乱七八糟的各式鞋子。弄得每个星期天,母亲一边大搞卫生,一边大发牢骚:“看这鞋柜,培养了一批懒虫,有还不如没有呢。”
母亲的牢骚发了好几年,我们都上了大学,接下来是成家立业,有自己的鞋柜了。那日长假回家团聚,发现父母家的鞋柜里,我们当年的几双鞋子仍在。就问母亲:“那些鞋子,我们早不穿了,怎么不将它们扔掉呢?”父亲在一边接过话头:“扔什么呀,你妈隔三岔五就会去洗一次,说你们难得回家,有这些鞋子在,就好像你们还在身边一样。”那一刻,我们说不出话,鼻子有些发酸。
虽然我们现在的三口之家,鞋柜远比父母在身边时那个五口之家的大,但依然容不下太太和女儿那些五花八门的时尚鞋子。望着它们横七竖八的寂寞样,我眼里时常晃过母亲操劳的身影。那一天,我忽然想起,随着将来女儿上大学、成家,这鞋柜肯定也会和父母家的一样,一下子变“大”许多。其实不是鞋柜大了,而是换鞋的人少了,存放的鞋也少了。
相信每一个鞋柜空荡的日子里,主人们的心也会随鞋柜一样空落。天地间,聚散两依依,身边的亲人,终会一个一个地离开。而鞋柜,却是一份永恒的见证。珍惜亲情,珍惜现在,便是珍惜鞋柜里那一个个鞋满为患的日子。


猜你喜欢

  • 打造生活

    天还没亮我就醒了,我对妻子说:“我俩虽说已经把二老从南浔搬到了湖州,可是他们在湖州的生活怎样开始呢?昨天的晚饭可以在妹妹兴洲家里将就,但从今天起这一日三餐总不能叫兴洲烧了端过来吧。否则,两位老人如何在这新的家里住得安稳啊?”“先从早饭安排做

  • 饥饿的冬天

    比起其他季节,冬天是最难熬的。狗儿缩着脖子,趴在桌上看着面前的课本发呆。教室并不暖和,四处漏风,但四五十个孩子挤在一处,似乎也就忘记了寒冷。狗儿家里很穷,上学较晚,虽然十岁了,才上二年级,因为功课不好,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记不住字,也算

  • 期盼生病

    “新官上任三把火”俨然已成为一种机关时尚。这不,某局新调来一局长,无论何种场合,这一把火便是要求下级如何克己奉公,怎样清廉为政,这让很多想找局长办事的人,闻后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行动。过了不久,局长过生日,局里部分干部职工前去道贺。大伙都认为

  • 更高追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保障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人们才有精神追求的可能,甚至实现自我价值。这不,富商牛二毛奋笔疾书数载,时有“大作”发表,可谓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了。然牛二毛并不满足现状:他想为官,当作协副主席。作家们闻讯后,坚决

  • 乔迁之痒

    自封为余公的我在妻子余洲的助推下,终于将泰山和泰水二老从南浔迁移到湖州,初步完成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余公移山工程。“昨晚你和老爸睡得好吧?”一早起来,我就向岳母请安并尝试着探询。“好是好的,只是让你和余洲睡在小房间的小床上我觉得不是滋味。

  • 慰问亡灵

    昨天又一震惊国人的桥梁坍塌事故再次上演在连霍高速的河南境内。我看了新闻图片,的确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让人忍俊不已。年关将至,不知道又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痛彻心扉的话我也不想说了,没有任何意义,已经发生的事,纵然人们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也无

  • 张三请客

    张三很精明,也爱吹牛,但又是个爱贪小便宜,且从来不能吃亏的主。比如他在和他那帮兄弟们一起吃饭,唱歌或其他消费时,总是找借口,不是有人找了,就是喝醉了,或者忘记带钱包了什么的,要么提前溜走,要么装醉不起,借以逃避请客买单。今年年初他开了个小超

  • 余公移山

    我用的这个标题没有笔误,因为妻子名字中有个余字,所以我时不时地会以余公自称。前不久的元旦假日期间,我对妻子说:“这回到浙江去,我们应该把岳父——泰山大人和岳母从南浔迁移到湖州去。”我因此特将这次行动戏称为余公移山。十二月三十日,我和妻子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