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独手母亲

独手母亲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2:39  热度:10℃

她生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里最贫困的农村家庭,山药干和高梁面便是她全部的童年。身为长女的她,9岁就开始分担家庭的重担,蹬着小凳子爬上灶台添锅、煮饭,照看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年幼的弟妹。

17岁那年,为了给上高中的弟弟挣每年60元钱的学费和每月15元钱的生活费,她去了镇上的五金厂上班,跟着师傅每天做些零散的活计。那次加班赶活儿,出事的时候,她就在师傅的身边,当那块钢板落下来的时候,她几乎不假思索地跳过去把师傅推开了。师傅倒在了地上,而她的右手被那块钢板削掉了大半。在简陋的乡卫生院里,她的手不停地流血。几经辗转,转去县《医院,她的右手终究没能保住。

两年后,厂子黄了。师傅娶了她,一起回村务农。她一直没见过公婆的笑脸,因为没有右手的她做不好一个正常的农妇应该做好的一切事。那时候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在集市上买回布来,自家裁做,而没有右手的她只能默默咽着咸咸的泪水,用嘴叼针引线,艰难地慢慢学做衣服、鞋子。嘴起了泡,手指肚被针扎成了麻窝窝。起初,我和妹妹穿着长短不一的衣裤、不跟脚的鞋子走到街上,常常被调皮的孩子们嘲笑为“丐帮弟子”。我们受了委屈跑回家哭闹,母亲无声地掉泪,然后再咬着牙操起针线……

后来,母亲的针线活儿竟然在村里首屈一指。

而那时的父亲为执意娶了个没用的女人而受爷爷奶奶的奚落,受村里人的嘲笑,陷入苦恼、沉默,无度地酗酒,喝多了便打骂母亲,完全忘了当初救他的恩情。苦日子加上苦恼,把人心里本来柔软的东西都磨得硬得生了茧。记忆中,受尽委屈的母亲曾不止一次流着泪说要离开,可是又在每一次委屈之后,挥着那只已渐渐似乎无所不能的左手,默默地去做好家里的每一件事,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个家半步。

我考上师专那年,8000元钱的学费愁住了一家人,更愁住了母亲。一向不爱求人的她访遍了几乎所有可以访到的亲戚,但只借来了3000元钱。好多人都说算了,怎么活不是一辈子,她却那么顽固地坚持,流着眼泪和父亲商量把家里唯一的耕牛卖掉。而至今我都难以想象,在那以后的几年里,家里的十几亩地是怎么一季一季耕种过来的。

直到后来,我慢慢地知道,母亲艰难地用一张嘴和一只手给村子里几乎每一家的孩子都免费做过衣服和鞋子。她在雷打不动地为一家三口准备好一日三餐之后,还要没日没夜地为别人家的儿女一针一线地赶制冬衣、棉鞋,就只是为还人家似乎永远也还不完的人情。哪怕只是借过人家一次牛或是用了人家一回犁。

妹妹有轻度的智障,没办法像别的孩子一样正常地上学、升学、就业、成家,但要强的母亲还是坚持让她在特教学校念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尽管,妹妹一次也没有及格过,但她现在毕竟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也许在母亲的眼里这已经是满分了。妹妹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裤子都湿透了却全然不知,好多孩子正在看妹妹的笑话,让匆匆赶来的母亲既尴尬又难过。只好把自己的衣服解下来,系在妹妹的腰上,把她领回了家。从那以后,这样的事一次也没有发生过,妹妹每天都是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地出门、回家,回家、出门。

母亲这辈子很少笑,但那年我回到镇上的初中教书,拿回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0多元钱。我说,我上学花的钱要全部偿还。母亲接在手里笑了。

但母亲说为我存着,将来结婚用。而真到我结婚的时候,我非但没有像我说的那样还清我要还的“债”,反倒让她又给我添了许多。尽管我一再要求办一个简单的婚礼,母亲却一手包揽,去镇上最好的饭店为我办了10桌酒席。而在这之前,村里是没有先例的。母亲说,我是上班的人,和村里人不一样,所以执意要这么做,给了我一个风光的婚礼。而在这风光的背后,母亲是多么含辛茹苦,我已无法想到。只是那天婚宴结束后,看见母亲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桌酒席上的残羹冷炙都干干净净打包装进一个大纤维袋子时,着一身新郎装的我忍不住落下泪来。

而今,早过而立之年的我还不能回报她分毫。因为我在城里买房还要向她伸手要钱。我说的是“借”,到现在,我仍为我说出的这个“借”字而感到羞愧。因为当时我说“差一万五”,她却为我准备了两万。而那一年,我知道她手里根本没有多少钱,才翻盖了老房子,买了不得不买的农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她手里有当年卖棉花的钱。卖了棉花,人们都是花钱消费,她却还要借钱,然后再“借”给我。我为此而深深地羞愧。但我的无助又让我无奈,而母亲所能做到的是不让我的人生里有“无助”这个词。

现在母亲每隔一个月,就会亲自或托人为我捎来米面蔬菜,她是怕我过得太苦。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妇,到老都是。也许世俗一直都漠视着她的贫贱,然而母爱赋予她人生最纯粹的高贵。因为她为这个家,为她的儿女倾尽了虽不丰厚却是所有的一生。

猜你喜欢

  • 远方的朋友

    某天,在路上和多年未见的朋友叶子巧遇了。见面的一瞬间看到她眼神里跳跃出来的满心欢喜的神情,我知道这份情谊从未走远。忽然惊觉,我们认识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年的光阴弹指一挥,追溯到天真的孩提时代,有很多东西可以回忆。那段遥远的日子已渐渐模糊,

  • 与兄弟并肩行走

    真正的友情不只是一起走,还有一起惦记大学时最常做的,就是在宿舍熄灯后,与好友小韩和阿良从窗户翻出去,骑上没有后座的“宝马”,去市区的烧烤城大快朵颐。其实那时的目的并不是吃,吃时谈的话题才是真正需要宣泄的。眼见别人都抱得美人归,唯独我们兄弟三

  • 看透不说透,不是好朋友

    俗语有云:“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我对这句话很不以为然,明明看透了,却不说透,什么原因呢?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此人此事与我关系稀松平常,如此说来,这又何谈是好朋友呢?二是看透者城府颇深或是心存狡黠,对人对事都是一副看热闹的态度,眼巴巴地看

  • 不是心情好时才唱歌

    老弟叫歌唱,歌唱得很不错。歌唱就是他网上K歌的名。认识歌唱时,他在网上很红,跟一个小妹搞的“迷死你”歌友会,走遍全国各地去找人PK,在网上的平台。那时的我处于人生最苦闷的时期,便跟着他们南征北战。搞那个歌友会的小妹,不仅歌唱得好,人也特别漂

  • 亦冰亦火的西式人情

    被好友出卖2008年年初,我从温州来到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这里是五大湖区城市群的造船中心,而我做的是船用仪表生意。初来乍到,我想只要交些朋友,会少走许多弯路。很快,通过聚会,我认识了不少当地的商人。特别是船协的霍华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

  • 活出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秀秀是我高中很要好的朋友,我们同在一个班里度过了高三的辛苦时光。她学习努力,成绩很棒,后来考上了北京的名校,现在读研究生,同时在一家500强公司里做实习生。秀秀所在的公司是全球IT领域首屈一指的老大哥公司,但是她在里面做人力资源部实习生,而

  • 年少的情谊真好

    对门搬来一家新住户。从他出门挎书包、握书卷的样子,加之稚气未尽的面色,可以判定:他是一个学生。但他张扬的发型、时尚的服饰、悠然的神情,使人难以把他归于一个高中生。因为,被高考压迫的高中生绝不会有他一路高歌、拾阶而上的放松,还有不时三五欢聚、

  • 点燃友谊之火

    从前有一个叫阿里的人,在老富商阿玛尔的店铺里打工。他很穷,但很勇敢。一个冬天的晚上,阿玛尔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在山顶上不盖毛毯不吃东西过一晚上。我知道你很需要钱,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就会得到一笔巨额的奖赏。如果你做不到,就得无偿为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