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草帽大战

草帽大战

收录日期:2025-08-07 14:29:50  热度:10℃

农家的孩子,自小就要常常下地干活。我十三四岁的时候,一放假,都会跟着大人去挣工分。6月天,日头一出来就毒旺旺的,几天就能晒脱一层皮。脱了皮,皮肤黝黑,再晒,再脱,架不住晒,吃不了苦,哪能做了庄稼活。父亲这时照护我的办法,就是每天出工,嘱咐我戴上一顶草帽。就是那种农家的普通的草帽,麦秸秆编了帽辫,再一圈一圈弥合起来。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般是防晒,偶尔也能遮雨。一把锄,一顶草帽,一个活生生农民的形象就站在那里了。

偏偏我是最不爱戴草帽。戴了几回,觉得它捂在头顶,并不凉快。有时候捂得久了,汗贴着头发流,蜇得更难受。再说,像我一班伙伴里,家里也不怎么管他们,爱戴就戴,不戴就算了,并不格外当一回事。偏偏我这个老爹,几乎把它当成头等大事,每次出工之前,都要严格监督:戴上草帽了没有?戴上草帽!人家不戴?不要管人家,你戴上!

我刚进青春期,所谓反叛心理刚萌发,最反感家里管教。你叫我戴,我偏不戴。出工时,我故意忘了,父亲就要责骂一番,追上来把帽子扣上。要是这样,到了地里,只要不和父亲在同一块地界,我就宁可把草帽斜扣在背上,顶着毒日头光着头。下了工,我会故意把草帽带儿往肩上一套,草帽就拖在屁股蛋扣着,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我那是示威给父亲,我就不戴,你有啥办法。

乡下有些老农有一种习惯,叫做熬脊背。他们一下地,别说戴草帽,连上衣也脱掉。光着背,蹲在地里干活,一晌又一晌,脊背晒得黝黑,汗水一冒,像是滋拉滋拉流油。整个夏天,他们都那样。咋也不咋的。我那时最羡慕的就是这些长辈,人家怎么就没有戴草帽这麻烦。毛主席号召向贫下中农学习,我也试着脱光过膀子,不行,皮太嫩,一天就泛红,接着就脱皮,后来听人说熬脊背的要从春三月开始,那时日光还柔和,三月起晒,渐渐地一天一天强化,皮也就慢慢服下了,熬脊背也不是一日之功。再后来听说老农们也不是战天斗地的豪情所致,多半是为了节省一件上衣,我的崇拜不禁消退了大半。

戴草帽这个事却依然不会退让,乡下小子的牛脾气犯了也犟得很。每次出工,因为戴草帽,我和父亲都有一番争执,有时会爆发争吵。有一回,父亲气得拍手顿脚,悲号“好汉要死在儿女手”!偏偏我还要回嘴说:你哪里算什么好汉!父亲跳起来要打,亏是隔壁的二奶奶拉住了,她悄悄地对我说:憨娃哩,你爸要你戴草帽,是怕你晒黑了。你看咱庄稼户,哪一个不脸黑得像贼一样。

父亲那时的良苦用心,我一个青皮后生哪里能明白。多年以后,经常听到庄稼户自称“黑脸爷爷”,我慢慢有些清醒,原来这脸上的颜色,和职业扯得这么紧。父亲一直不甘心让我窝屈在村里,费劲想让我保住一个嫩白的脸蛋呢,在他看来,当干部,脸先要白。脸一黑,看着就不像个干部。

我20岁出去当兵,当时卸下的头一个心理负担是,从此再不用因为戴草帽和父亲犯口舌了。要戴也是军帽,比草帽威风多了。多年以后转业外地坐机关,也没有戴草帽的问题。草帽呀草帽,我从此不再犯你的愁了。

有一年回乡,兴致所至,突然想去承包地里干干农活。也是多年不干活,想活动活动筋骨了吧。想着田野的青葱,飞跳的小虫,我有一种久违的向往。急急忙忙擦净了锄头,换了一身家常衣服,兴冲冲地起身,招呼父亲带我去认一认地头。

我站在院心等,好一会儿父亲才出来,他背抄着手,走到院心,又站住了。

我催促说:爸,咱走呀。

他不说话,只是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好像第一次发现,父亲确实老了,他已经过了80岁,身形开始佝偻,一辈子干庄稼活的大概都这样。我瞅着父亲,看到他的眼珠已经发黄,目光散乱,全无了前些年的生命气象,完全是一副老朽之身了。他面前站定的,是他已经40岁的儿子。儿子立业成家,在外做一份体面的工作。这已经不是多年以前,他可以打骂的小子了。站在神气的儿子面前,他越发觉得自己琐小。他像是要和我商量什么,又不敢贸然开口,欲言又止的。那神色,是商量,更像乞求。他先是把脸别在一边,像是终于鼓足了勇气,他转过脸,眼珠儿,由下往上扫着,慢慢地才敢和我脸对着脸,目光接着了目光,他那一脸黑黄的皱褶很不自然地抽动着,刚一开口,眼帘又胆怯地垂下了,他终于嗫嚅出一句话,那是探询,更像求告:


猜你喜欢

  • 兽妻

    丁仕真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分,就曾有术士预言日后他将会娶兽为妻。其时丁父气得差点儿没将这个算命的人用大棍子打出去—以丁家的名望、财势,怎样会让自家的独子娶一个兽妇?为此,丁仕真不到三岁,就现已定下了一门婚事,女家也是本城的世族,两家约好,等丁仕

  • 鬼借债

    明洪武年间,山西有一个叫张成张员外的富户,拥有土地千顷、两个缎绸庄和一个当铺。此人虽家财万贯却为人仗义,喜好结交朋友。话说这日张成正在街上闲溜达,忽听前面人声嘈杂,只见当地出了名的泼皮无赖罗二正指使他的家丁在追赶一貌美的年轻女子。这罗二仗着

  • 朱元璋听案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抑制豪强贪吏,丈量土地,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社会经济很快复苏,各地频频奏报国泰民安。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朱元璋决定微服私访,来个眼见为实。第一站来到了河南的南阳府。因是私访,所以他没有去官家的府衙,只在街头巷尾走

  • 被活葬的公主

    和孝格格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她聪明伶俐,文武双全,深得乾隆宠爱。她喜欢偷偷女扮男装出宫游玩,乾隆听说了也哈哈一笑了之,并不去责备。又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乾隆忍不住又想出去到郊外踏青,和孝格格知道了,非要跟着他去。乾隆被缠不过,只得答应,经过一番

  • 忤逆墓

    洪武二年,朱元璋命大明北伐军兵分南北两路,攻取山西。南路军的主帅是征虏大将军冯胜,主攻目标为平阳府。冯胜深知欲占平阳府,必先攻取其南大门——曲沃。他决定派都指挥使王进打头阵。王进年轻时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特赐他

  • 眼见不为实

    清朝时候,颍州老城有家德仁堂药铺,是家百年老字号。药铺老板孙少祖,自从三十岁接手德仁堂,苦心经营,生意日隆。这年冬天,德仁堂的马老掌柜因病去世。马老掌柜在德仁堂干了几十年,对德仁堂忠心耿耿,如今他一走,孙少祖只觉得丢了一条臂膀,心里悲痛不已

  • 狐妖

    王道士是山西河北一带的捉狐高手,他不仅法术高强,脑子也十分灵活,善于巧取智胜。这一天,在河北农村出现了一只狐妖,一年之内,先不说年轻后生,就是老头子都被它整死了十个了,最恐怖的是那些人被折腾的瘦骨嶙峋奄奄一息,临死时还当着床边老婆的面说:“

  • 蛇咬三生冤,狗咬对头人

    我爷爷一直说:蛇咬三生冤,狗咬对头人。也就是说,蛇和狗是不会随便咬人的。如果有蛇或者狗无缘无故的咬你的话,那就证明你以前一定对它们做了一些不对的事情。说是我们那边以前有个商人,经常到外县去做生意。有一次,他路过一条河边,看见有条蛇在那里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