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把“便宜”扔出去

把“便宜”扔出去

收录日期:2025-08-07 18:55:35  热度:8℃

把“便宜”扔出去

中国某家圆珠笔厂为扩大业务,决定在非洲安哥拉设立分厂。通过考察,他们发现当地人爱读爱写,“笔墨纸砚”的需求量很大,而其他笔厂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为此,老板精神大振,很快设计出第一批圆珠笔。

这批圆珠笔既漂亮又便宜,老板以为销量应该没问题。可上市几个月,购买圆珠笔的人少之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长期调研,老板发现当地人非常喜欢跳舞唱歌,他有了个想法:何不设计一种会唱歌的圆珠笔呢?在笔身上加个音乐芯片就可以了,类似于生日礼物的音乐盒。

会唱歌的圆珠笔投入市场,大受欢迎。笔厂的业务越做越大,国内很多工人被调到安哥拉当送货员。这些送货员工资不低,有的人心甘情愿在这里连续干几年都不回国探亲。有一个新人叫郭玉前,进厂才半年,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人们以为他是老板的亲戚,后来一查,这人根本没什么关系。大家便说老板不公平,很多“老资格”送货员都没这待遇,为何一个新人能平步青云?

一般来说,送货员都会把多出来的圆珠笔寄给自己的孩子,或是以低价卖掉。唯独郭玉前是把剩下的笔免费送给非洲朋友。他一个月能送出近百支圆珠笔,免费得到了笔的人除了说声感谢,还为他拉来更多的客户。送的笔越多,郭玉前的业务就越多,而且是呈几何级增长。

本来自己可以得到那些多余的圆珠笔,可是郭玉前却把“便宜”给扔了出去。但是,便宜是种子,你扔出去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猜你喜欢

  • 马首是瞻

    【释义】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释义】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

  • 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成语故事:

  • 十羊九牧

    【释义】九个人牧十只羊,浪费人力。原比喻官多民少,后用于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出处】唐·魏征等《隋书·杨尚希传》。南北朝时北周的杨尚希,在历明帝、武帝、宣帝三朝为官,长期担任要职。隋文帝灭掉北周取代政权后,杨尚希对隋文帝也是忠心耿耿、殚

  • 九死一生

    【释义】命运不济,多次濒临绝境。也用来形容历尽艰险,死里逃生。【出处】楚·屈原《离骚》。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一生忧国忧民,牵挂百姓疾苦,即使遭到奸人陷害而被流放时,仍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有一节是这样写的:长太息

  • 人面兽心

    【释义】外貌是人,但内心像野兽一样凶残卑劣。【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黄帝》。杨朱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有一次将老子请到家里,尊敬地向老子请教。老子见他态度诚恳,便给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主要还要看其内心如何,光看外表容

  • 人自为战

    【释义】将战士们置之死地,人人都主动拼死作战。也指人人能独立作战。【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时,汉大将韩信有一次率领数十万人马,前去攻打依附于项羽的赵国。赵王和主将成安君陈余得知汉军来攻,在井陉集中二十万大军抵御,兵力

  • 大逆不道

    【释义】原指犯上作乱、破坏封建秩序的言行。现用来形容罪大恶极。【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楚汉相争,相遇于广武城,楚军与汉军摆开阵势,项羽跃马阵前喊话:“小儿刘邦,你我二人相争,天下黎民涂炭,吾心不忍,今天你我单独较量,作一了断,谁胜

  • 东坡画扇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