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史玉柱:懂得对机会说不

史玉柱:懂得对机会说不

收录日期:2025-08-08 01:56:17  热度:9℃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是机会就必须得抓住,却不明白有些机会的背后也隐藏着陷阱。我们在懂得抓住机会的同时,也要懂得分辨,衬不利的机会说“不”,这样我们才能一路走好。

1993年,珠海市的领导一听说史玉柱要建巨人大厦,就马上把史玉柱找来,热情地问史玉柱打算建多少层。面对市领导期待的目光,史玉柱喊出:“建38层!”其实史玉柱的心里只想建18层,史玉柱知道自己的公司发展快,也有能力多建几层,但史玉柱还是不敢轻易地冒险。

想到要建72层的巨人大厦,史玉柱全身的血液都是沸腾的。

可惜让史玉柱始料不及的是,刚打个地基,就花掉一亿多元,紧接着地下三层又投人了一亿多元,2亿元投下去,还没有一点影子冒出来,史玉柱决定先卖楼,用卖楼的钱先盖20层,然后再装修这20层。等卖掉这20层再盖上面的,当然这只是史玉柱一厢情愿的想法,自己公司由于不断向巨人大厦“输血”,已经到子决要崩溃的边缘。更让史玉柱感觉到可怕的是那些购买了巨人大厦房产的人,天天上门来要求退款,因为这个时候的媒体也地毯式地报道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

面对着只建了三层的巨人大厦,史玉柱的心在流血,他这才明白这一切对自己来说不是机会,而是一个让自己越陷越深的烂泥坑。

1998年,珠海市相关部门宣布史玉柱的巨人大厦为烂尾楼,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宣布破产。史玉柱成了20世纪90年代最著名的失败者,但史玉柱却永远是一位敢于直面失败、敢于重新来过的人。史玉柱对购买巨人大厦房产的那些债主说:“你们等着,不过五年,我就把钱全部还给你们。”史玉柱又对那些跟着自己有20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员工说:“不要伤心,有我史玉柱在,你们的工资就在。”

如今史玉柱手上拥有这么多的财富,许多企业或是个人都主动寻求各种路子,想找史玉柱合作,或者是让史玉柱投资。史玉柱的办公桌上每一天都能收到十几份这样的意向书,但今天的史玉柱已经懂得对各种机会说“不”了。史玉柱说:“如果当年我能够对珠海市的领导说‘不’,能够意识到这样的机会对于我来讲也许就是陷阱,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巨人集团破产这样的事情,我也就不可能走了那么大一个弯路,才重新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

的确,很多人都以为只要是机会就必须得抓住,却不明白有些机会的背后也隐藏着陷阱。我们在懂得抓住机会的同时,也要懂得分辨,对不利的机会说“不”,这样我们才能一路走好。

猜你喜欢

  • 偶遇前妻

    我埋着脑袋,满腹心事,刚刚从一个胡同口走出来,就差点儿跟一位30多岁的女人碰个满怀,我朝她一瞅,她也冲我一瞧,四目相对,两人发出老熟人般的惊呼:“老公”“哈,媳妇儿”两人都想扑上去紧紧拥抱,但又觉得在大街上不合适,想去握握对方的手,也觉

  • 冤中缘

    王大牛是红旗镇镇办鞋厂的推销员。做推销就得经常往外跑。这天,王大牛又到市里推销他们厂新生产的一批童鞋。几个关系户跑下来,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钟。以往,他都是找那便宜的小旅馆住,今天天气实在是太热了,为了能冲个澡凉快凉快,这回他破例要了个带卫生

  • 眼睛

    周翔爱写诗,他常到江滨公园去观察那些谈情说爱的景象,寻找灵感,于是在文学刊物上经常出现他写的爱情诗。一天黄昏,他发现一条长椅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个长发姑娘,便不由自主地走到姑娘面前,细细一看,才发现姑娘长着一双特美的眼睛,像清泉,如蓝湖,似山溪

  • 2080年的爱情

    2080年的一天,任明打开墙壁上的巨型视屏,找到电影频道。他看着看着,渐渐被吸引住了。这部剧名为《惊世奇情》的影片写的是20世纪初的一个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梦倩为了寻找自己初恋的爱人,拒绝了名利金钱等方面的诱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任明被感

  • 爱情回家

    和汉相恋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时,我带着一种沉醉走进了婚姻,语言的表达显得有些乏力了,只有用深情的目光去感读彼此的爱意。日子的流逝中,新婚的甜蜜渐渐地淡去,剩下的便是平庸与琐碎,家里渐有一些冷漠和沉闷,日子显得悠长而缺乏激情。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

  • 手机缘

    顺发贸易公司经理李小姐到办公室刚坐下,就习惯性地打开手提包要用手机和生意场上的一位朋友联系一笔业务,她翻遍了整个提包,也没有找到自己刚花1万多元买的那部手机,接着又找遍了全身每一个口袋,也没有找到。她感到很纳闷,手机到哪儿去了这时,她突然

  • 送给妻子的鲜花

    4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忽然心血来潮,去了一个我根本不清楚为什么要去的地方。在那儿,我因为一个小小的偶然事件而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女子。那女子长得阳光明媚风采照人,一下子勾去了我的魂儿。我认为这绝对是命运的有意安排。她叫白玫,跟我一样也是个狂热的诗

  • 卡为媒

    说起来,我与梅的爱情,还要感谢那张小小的明信片。1999年底,古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处处洋溢着喜气,人们都在兴高采烈地准备“跨世纪”,迎接新千年的到来。那时我刚从医科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在一家大医院工作,正是意气风发、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