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古楼钟声

古楼钟声

收录日期:2025-08-08 08:17:10  热度:10℃

一道道钟声从山中杳杳传来。

小和尚:“师父,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辛苦的敲钟呀?”

老和尚:“因为这是我们的修行啊。”

小和尚:“可是,为什么师兄们不来修行呢?”

老和尚:“因为,他们换了一种修行的方式:”

小和尚:“师父,为什么你要赶今天那位施主走啊?我们出家人不是应该和善对人吗?我记得他已经来过好多次了吧?”

老和尚:“因为他的心,不诚。”

小和尚:“可是可是,他每次来都会带很多的香火呀!为什么师父说他的心不诚呢?”

老和尚慈祥的看了眼小和尚:“你呀!太小,还不懂,走,跟我敲钟去!是山里砍樵夫回家的时辰了。”

小和尚只好低着头:“哦。”

小和尚:“师父,今天那位施主又被您赶走了,我看他的脸色很不好,您为什么要屡次赶他走呢?”

老和尚笑而不答,起身招手示意小和尚跟着他去敲钟。

小和尚:“师父,为什么师兄们不回来看我们呀?您不是说他们出去修行了吗?但是也要回来呀?”

老和尚:“僧多粥少,他们呀,佛祖自有安排。”

小和尚:“对了师父,咱们的粮食不多了,那位施主好久没来了。”

老和尚:“怎么?你盼着他来?”

小和尚:“不是不是!可是他每次来都会给咱们很多香火,咱们寺里香火一直稀少……”

老和尚无奈道:“唉,也罢也罢,你去山下村子里去化缘吧。”

小和尚:“是的师父。”

小和尚:“师父,这些天咱们一直靠化缘,山下的村民也都越来越舍不得给我们粮食了。”

老和尚对面佛像:“佛祖,这是您留给弟子的出路么?也罢也罢!”

小和尚:“师父,您怎么了?”

老和尚:“你随我来古楼。”

小和尚尾随。

老和尚:“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师兄们去哪里修行了吗?今天我告诉你吧,你可自行寻找他们。”

小和尚:“真的吗?师父,徒儿可想死师兄们了,自从他们走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老和尚:“那好,随师傅最后敲一次这钟,你打点行李下山吧!自此以后不必再回本寺。”

小和尚:“啊!师父,怎么了?徒儿哪里惹您生气了?您不要不要我啊,徒儿自小被您养大,徒儿要侍奉您功德圆满!您不要赶我走啊!”

老和尚:“你呀!你呀!我寺香火不济,况你尚年幼,不可将一世年华葬送于山中野寺,我批你还俗,去投奔师兄们去吧!要是真想老僧我,就抽空回来看看我吧,你师兄们皆在俗世寻生,你去寻他们也好有个照应。”

小和尚泪如雨下:“我不去,我不去!我要陪在师傅您身旁,如果您真要我走,那我也要侍奉你圆寂了再走!”

老和尚:“也罢!也罢!你暂且留下吧,为师已感应到我佛召唤,以后,由你代替我在这寺里敲钟吧,也好钟鸣万生,予世佛声”

小和尚:“恩恩,您不赶我走了,徒儿定当代替师父每日敲钟,警醒世人。”

老和尚微笑不语。

自此,老和尚的身体越来越差。

一个月后,老和尚圆寂。

小和尚没有履行对老和尚的承诺去外谋生,而是继续留在了寺庙,守着微薄的香火,守着破旧的寺庙,守着残破的古钟。

这天,曾经屡次被老和尚赶走的施主再次来到了寺庙。他是个中年胖子。

小和尚一眼就认出了他:“施主,你来啦?”

中年胖子显然也认出了小和尚:“嗯,请问师父,方丈在吗?”

小和尚露出悲伤地神色;:“师父老人家上个月圆寂了,请问您有什么事?”

这时,中年胖子反而露出喜悦的神色,不过随后便迅速掩饰,显露出悲伤的表情。

不过这一切都被小和尚收在眼底。

中年胖子说:”师父,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打算把这座山买下来,建一个旅游风景区,前几次来我都是和老方丈商谈咱们寺庙开发的事情的,可是,在收费上面我们有了争执,老方丈思想太顽固,坚决不同意我们收费,非说我们收费会玷污佛祖,为此,你有的师兄都埋怨方丈,不知变通,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老顽固,假如他同意我们的开放方案,现在寺庙也不会人烟稀少,弄得自己徒弟都打工跑光了!”

中年胖子接着说道:“小师傅,看你这么年轻,一定懂得变通,你看,咱们合作,我们公司的收益我给你分成,怎么样?这时一点点小意思……”胖子说着这时往小和尚手里塞着红包。

小和尚终于了然了:原来师兄们是因为这个才走的,师父是因为这个才赶这个家伙走的,师父!徒儿一定会坚持您的做法,不让这些俗人玷污我们心中的佛!。

中年胖子被赶出了寺庙。

清晨,钟声再次从远处飘来,从未停止过,小和尚也从没有离开过这座寺庙,他要永远守着佛祖,守着庙,守着钟。那个胖子再也没有来过,听说这个旅游区的事情也没有做成,好像因为这个公司被人举报违法施工死过人,胖子也被抓进了监狱,后来,政府听说了这个寺庙的事情并且十分重视,文物局开始对寺庙拨款,很快,寺庙的香火盛了起来,小和尚很开心,他觉得没有对不起师父。再后来,有人说寺里的钟有时候会自己响起来……你害怕吗?不知道,反正小和尚不害怕。

猜你喜欢

  • 董永在湖北的民间故事传说

    落籍王母湖汉成帝建始四年至鸿嘉四年之时,黄河三次决口山东千乘闾里为虚。广大农民为饥寒所迫,背景离乡逃往外地。其时,董永鹿车载父,相依为命,随着逃荒的人群向南沿江淮、江汉地区求生。南下江汉,汝南乃必经之地,汝南郡与江夏郡相邻,越过大别山就是安

  • 神刀狗蛋

    早年间,襄阳城十字街拐角处有一家剃头店。店里所用剃头匠人来自天南地北,因为待遇好,想到此店来的剃头匠很多。虽然门面不大,但不是想来就来得了的,据说那时候,进店铺之前,首先得过“剪、剃、刮、捏”四关,过了这四关,才算是剃头的好手,才有资格进店

  •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苏北赣榆县城的老街上,住的全是富户。在老街上过日子,讲的是头脑,玩的是手段。一个店面,头天开张,明儿关门,这不稀奇,你看老街上富丽堂皇的大家院落,哪个没换过几个姓?没点本事还想住老街?一边凉快去吧!就拿街东头的“李记炉冶坊”来说吧,先前是个

  • 李一刀

    药都最盛时当数康熙年间,全国百万药商汇聚于此,商栈会馆自然比肩接踵。同属西路的山西和陕西药商为了一展富有,决定合修一座山陕会馆。会馆动工之时就议定修一戏台,供闲时听戏所用。药都会馆几乎座座内设戏台,要想超人一筹就只有在戏台上装上精致的木雕。

  • 斗玉

    陆王之争明朝初年有个藩王,聪明绝顶却凶残无道,地方官拿他也没办法。他还有个癖好,酷爱玉器,不仅四处搜集佳品,还养了不少玉工,自己采办美玉雕制。有一年,藩王收了一大块名贵山料,府中的玉工没人敢下手,有人便说吴门玉工冠绝天下,还是去苏州请名工来

  • 二月二青龙升

    很久以前,城山脚下有个李家庄,庄里住着个名叫辰生的小伙子,与母亲二人靠种山下的二亩薄地过生活。那一年,天干地旱,田里的庄稼几乎无收。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荒要饭。这天,辰生正在山上砍柴,因肚中无食,又忧心母亲在家中挨饿,忽觉天旋地转,两眼一

  • 鲤鱼穿衣

    唐朝开元年间,潍县有个孤儿叫杨表天。他娘临死前,把他托付给表叔和姑姑学捕鱼。这天早晨,杨表天把渔网收拾好,正要跟表叔出门,姑姑却把他叫住,拿出一件棉裤来,塞到他的背包里。杨表天一咧嘴:“姑姑,现在可是三伏天,不用穿棉裤。”姑姑笑着说:“棉裤

  • 八卦向阳花

    四川遂宁隐居着一位高人,叫邰庚年,此人通周易八卦、奇门遁甲之术,能预测未来。其神,其玄,让人惊叹。那年,遂宁一恶霸在大街上强抢民女,打死民女亲人后大摇大摆离去。那女子悲痛欲绝,十分可怜。这一切让邰庚年尽收眼底,掐指一算正色说道:“姑娘切莫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