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大国空村

大国空村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9:32  热度:12℃

舅舅家所在的村庄2014年有3位老人自杀,原因都是疾病缠身,不肯拖累儿女,因此选择自我了断。

突然想起2013年夏天回乡,正是插秧的时节。我回到村庄,村邻议论的热点不只是上涨的化肥、农药价格和人工费,还有两位老人的相继自杀。

香婆的家在旧小学旁,是拆了原来的队屋建起来的两层小楼。老伴去世后,香婆空巢独居在家多年,儿孙常年在贵州经营煤气生意,还开起了自己的煤气站,生意越做越大,无暇顾及香婆。

香婆早年患上青光眼,2012年到医院做了手术,但依然视物模糊。不料祸不单行,香婆于同年中风后半身不遂,从此大多数时候卧病在床,饮食起居需要邻里照看。

春节期间,香婆刚刚享受了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孙子的婚礼在大年初八举行,婚礼隆重而热烈,村邻对香婆孙子婚礼的描述中透着羡慕。

村里人对香婆自杀原因比较一致的描述是:香婆中风后,儿子委托村里另一位老太太照顾香婆起居,但这位老太太的儿子不同意年约七旬的母亲照顾香婆。香婆听到消息后一时想不开,就喝农药自杀了。

也许是孙子婚礼期间的热闹,让香婆在随后的3个月里更觉冷清,最终选择了自我解脱。

村邻对香婆自杀的具体日期记忆模糊,只记得几天后七旬的木叔也自杀了。

木叔有两个儿子,儿孙常年在外打工。前些年,大儿子到邻镇建了房,搬离了村庄。木叔还留在村里,住在小儿子家里。几年前,木叔的老伴上吊自杀,给这个家庭蒙上了阴影。大多数时候,木叔一个人在家。

木叔的小儿子这些年一直在哈尔滨做泥工,每天有约300元收入。当年春节后,木叔的小儿子急着与同伴外出,并买好车票,但在这节骨眼上,木叔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送到市人民医院,检查出木叔患有心脏病和肺病,各个器官都有老化衰退症状,这样的病不好治。

随后的日子就是两代人的枯守,木叔病病歪歪地躺着,小儿子心急如焚地回应着远在哈尔滨工地的同伴的召唤。最终,木叔的焦虑决定了事情的走向,木叔上吊自杀,步了老伴的后尘。

木叔的族人对木叔的选择充满感伤,称木叔担心拖累儿孙,又忍受不了病痛折磨,所以开了“快车”。

据有关报道,中国平均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医学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约有1/3发生在中国;中国的自杀死亡者,80%来自农村。

接连发生的老人自杀事件,牵出村庄空巢家庭的养老困境。

程湾村现有40多个留守家庭,绝大多数是空巢家庭,其中21个家庭只有老人留守,更有5个家庭只有1个老人枯守,沦为独居老人。对于独居老人而言,白天还可以找人闲聊化解寂寞,当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冷清的家里如同炼狱,孤独、寂寞、无助、焦虑之下,如果再遭遇病痛的折磨,老人就容易走上极端的自我了断之路,留给家人无法释怀的愧疚。

与村中留守老人闲聊,他们大多故土难离,不愿意到儿女谋生的地方给儿女增加负担,也不习惯异地他乡语言不通的环境。但在缺少年轻人的村庄里,老人成为容易受伤的群体。

去舅舅家探望,屋里没人,向邻居一位七旬老太太打听。这位老太太以前我见过,但那天她显然没有认出我,用警惕的眼神看着我,没有作声。我讨了个没趣,转身要走开,恰好亲戚闻讯走来,热情招呼我。邻居老太太见了,面露喜色,立即报出了我母亲的名字,不好意思地向我表示歉意:“怕遇到骗子,以前就有人来骗钱。”

那天在邻居香伯母家闲聊,她的5个儿子都在外做小生意,她和老伴留守。说起村里的事,她说,年年冬月都有好吃懒做的人偷鸡,贼人有时撬开门进来,有时揭了瓦翻进来,有时打个墙洞进来,有时将门上锁链剪断。他们晚上进了屋,用袋子封住鸡笼口,用手电对着鸡一直照,鸡就不动也不叫了,然后他们就把鸡赶进袋子里偷走。这些人平时不偷,专拣冬月间偷,因为平时偷了卖不出去,还要喂食。

村庄里,不少家庭有条件带老人一起生活,但一些老人自己选择留守。这些老人选择留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很多生活习惯与儿女不相融合。

程湾村与中心集镇只有1公里多的路程,村口建有全镇唯一的液化气站。在燃气灶具早已普及的当下,想象中村庄炊烟缭绕的景象应该已经不存在了。

意想不到的是,行走在村庄内,许多家庭前场后院堆满麦草和油菜秸秆,有的家庭门口廊檐下堆满柴火。

走进村民家中的厨房,我惊讶地发现,多数老人在使用一种三脚架支撑的钢灶,以木材为燃料。炒菜、做饭时,炊烟和油烟混杂着弥漫在厨房内,向窗口和门口方向飘散。留心观察,钢灶下积了厚厚一层灰尘,钢灶上方的墙面被熏得油黑发亮。传统土灶也没闲着,这种土灶有烟囱直通屋外,千百年来制造着炊烟缭绕的乡村景观。如今,村庄里留守人口太少,老人做饭往往因陋就简,主要采用钢灶。城市家庭必备的燃气灶,在许多家庭也有配备,但往往被老人闲置。

年迈的老人说起钢灶和土灶,往往不忘感叹一句:“烧出的饭真香!”他们埋在心里的另一句话是:“柴草不用钱!”

村庄炊烟缭绕的背后,是野蛮生长的杂草、树木。疯长的杂草、树木,给村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燃料,年迈的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以就近取材,顺便疏通村庄通道,一举两得。村民收割稻谷留下的部分稻草,收割小麦留下的部分麦草,收割菜籽和棉花留下的部分秸秆,也被保存下来,不再在田间地头付之一炬,白白浪费。

当许多人为昔日炊烟缭绕的乡村生活不再而惋惜时,程湾村留守老人以最后的炊烟,留住了久远的乡村记忆,也留给我们一段文明的感伤。

猜你喜欢

  • 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

  • 匈奴人称汉帝

    在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汉王。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

  • 八王混战

    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道这

  • 周处除“三害”

    西晋时期,除了像王恺、石崇一类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外,还有一批士族官员,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乱吹牛,尽说些脱离实际的荒诞无稽的怪话。这种谈话叫作“清谈”。这种人,往往名气很大,地位很高。这也可见当时风气的腐败了。但是在官员中

  • 王濬楼船破吴

    司马昭灭了蜀汉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攻东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把挂名的魏元帝曹奂废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这就是晋武帝。从公元265年到316年,晋朝的国都在洛阳,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西晋。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唯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

  • 蛇沟战神

    故事发生在1941年夏天的蛇沟。要说蛇沟,是条在大别山深处十多里长的长沟,沟里沟外水草肥美,适合蛇生长,周围的人都叫它蛇沟。蛇沟究竟有多少条蛇,恐怕没人计算过,也无法去猜测。据上了年纪的人讲,相传这里有人见过水桶粗的大蛇,反正从来没有人进去

  • 神医丑道士

    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突发怪病,太医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找到病因所在,就更不用说治疗了,因此朱棣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但为了避免引起朝中上下的恐慌,对外只宣称皇上龙体欠安,暂不临朝,只在寝宫处理政务。正当宫中上下束手无策之际,太医王全德向

  • 国色天香的二乔命好苦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在周瑜的协助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有位乔公,有两位号称国色天香的女儿,聪慧过人,远近闻名。乔公看到这两位将军少年了得,战功赫赫,便把自己的这对姊妹花嫁给二人。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