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中国历史记录下的千古冤案

中国历史记录下的千古冤案

收录日期:2025-08-08 00:16:19  热度:8℃

伍子胥

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员四处逃亡。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他胸中始终回荡一股愤懑之气。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相比,吴国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国,《战国策》的作者甚至不屑于提到他。伍子胥来到吴国,掀开了吴国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一个弱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振兴。

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国家日趋富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楚国是七国中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国,吴楚交兵,吴兵攻入楚国国都,几乎灭了楚国,这是楚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吴国向南制服了越国,向北伐齐,大败齐兵,威震天下。

吴国攻破楚国国都,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完全不顾君臣父子之伦理,毅然逃亡,历尽艰险,最终掘墓鞭尸,报仇雪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伍子胥是真真正正的大丈夫。

吴国的辉煌,仅是昙花一现。阖庐的儿子夫差当政后,重用奸臣,疏远伍子胥。其时越王句践正在卧薪尝胆,一心灭吴,吴国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锐地感觉到即将发生的亡国之祸,数次进谏,“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夫差不听,偏信奸臣的谗言,竟然赐刀令伍子胥自刭。

刚烈的伍子胥,刎颈之前,对其舍人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在吴东门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寇是如何经此门灭吴的。夫差得知此话大怒,令人用马革裹伍子胥之尸,浮尸江上。卧薪尝胆的句践果然灭了吴国。夫差临死时“掩其面”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吴国人可怜伍子胥之刚烈,为他立祠于太湖边的一个山上,命此山为胥山。一个人的到来可以兴国,一个人之死可以亡国,这就是伍子胥的故事。

直言贾祸,真话说不得,犯颜极谏,龙颜就要大怒,要杀头。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人为什么不追求荣华富贵而要自寻死路?中国的历史上,偶尔也会生出一个伍子胥一样的人,说话行事总是爱惹麻烦,大家都不喜欢。这种不管不顾的人,总是难得长命。惟其如此,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兔死狗烹

天下第一智者当数范蠡。人皆以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之智与范蠡之智相比,略见逊色。一篇“出师表”千年传颂。诸葛丞相的忠信与睿智,世代相传。但诸葛一生也有几处败笔。一是痛失荆州,接着又有“火烧连营”,打了两个大败仗,死了关羽和刘备,难道丞相一点责任也没有?二是兵出岐山,耗费多少人力和财货,一无所获,岂是智者所为?最主要的是诸葛亮不能像曹操那样,在自己身边聚集大量人才,这是蜀国很快败亡的主要原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终于没能成功。

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弱小的越国要想打败强大的吴国,没有这种非凡的、艰苦卓绝的精神是不行的。但仅有这样的精神还不够,还需要大智慧。非凡的精神更兼非凡的智慧,句践与范蠡、文种,君臣戮力同心,成就了大事业。勿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成功的不知几多。范蠡的非凡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成功,更高人之处在于他成功之后所说的一段话。

越国灭了吴国,范蠡随即离开了越国,并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执迷不悟的文种不肯离开越国。越王赐文种一剑,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他带到先王那里去吧。”文种只好自杀。

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次变法革新,最成功的要数商鞅变法。戊戍变法是失败了,使我们中国失去了一次最好的富国强兵的历史机遇。究其失败的原因,是保守派的势力过于强大。在这个保守的国度,要变更祖宗之法,谈何容易。但商鞅却成功了。商鞅成功,因为不仅有超人的胆略,还有超人的政治智慧。

一开始,他就作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悬赏五金,募一人将一根木头从国都南门搬到北门,“民怪之,莫敢徙。”于是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人做到了,立刻兑付了赏金。民怪之是因为政府缺乏公信力。商鞅用这样一个小故事确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于是推行新政。在各种政令中有一条颇有意思,“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就是说不准吃大锅饭。

新法很难执行,因为大家都反对。碰到太子犯了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太岁头上动土,商鞅之胆略可见。“明日,秦人皆趋令。”今天的改革,碰到最大的难题是执行难。法令如果不能执行,就是一张废纸。“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果今天也有一个铁面无私的商鞅,改革或许会顺利得多。正因为有了这个大智大勇的商鞅,“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变法最终取得成功。

商鞅变法之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雍州位于陕西西部,所处环境,十分偏僻、闭塞。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诸侯卑秦。变法之后,秦一跃成为西部之强国,诸侯惧之,称为虎狼之国。到后来,秦始皇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若论统一大业,商鞅变法应是第一功,因为他为秦国以后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后来的结局十分悲惨,秦孝公死后,他四处逃亡,走投无路,终被秦惠王捉住,受了车裂之刑。历来的改革者,少有好结果。战国时的吴起,汉代的桑弘羊,唐代的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宋代的王安石,清代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都不得好下场。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花样翻新,所以不断地有新东西发明出来。我们中国人尊崇老的,喜欢旧的,凡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都是极为珍贵的,若有标新立异,一律视作异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这是东西方观念的差异。再者,千年大树盘根错节,既得利益者各据要津,要把他们挪动挪动,无异于要他们的命。改革者与既得利益者最终是鱼死网破。

猜你喜欢

  • 等到等不下去,还要等

    一远方一文友和我聊天,说,她等不下去了,这半年来,写的文字发出去,石沉大海,没有一篇发出来的,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笔名起得不够好,她想停一停,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可是,第二天,她就发来一条消息,她的文章见报了。她高兴地说,她

  •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当你抱怨自己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劳动者,在办公室里整整资料能算吃苦?在有空调的写字楼里敲敲键盘算是吃苦?如果你为人生画出了一条很浅的吃苦底线,就请不要妄图跨越深邃的幸福极限。当你看了《杜拉拉升职记》,你觉得外企

  • 人生需要勤撒网

    第一次随父亲去捕鱼,看着父亲一网又一网的朝河里撒网,我原本以为,每一网都会有沉甸甸的收獲,可事与愿违,父亲每次拉上来的都是空网。我有点泄气,对父亲说:“爸,我们回家吧,这样子不是白白浪费力气吗?”父亲说:“捕鱼就得勤撒网,撒在哪里,收获就在

  • 感谢泼你“冷水”的人

    生活中,总会遇人泼“冷水”。当自己被泼“冷水”时,极易认为对方是成心,是嫉妒,是不怀好意,是别有居心。殊不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别人泼你“冷水”是为你好。后汉时期,河中等地发生叛乱,大将郭威受命出征。郭威能征善战,爱兵如子,

  • 生不逢时

    公元2500年,丢子好不容易进了家不错的事业单位,从象牙塔里带出的稚气未脱,正勤勤勉勉地努力学习如何以社会标准方式待人接物。叹只谈叹他生不逢时,命途多舛。独立办公室的办公椅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和,值班做事的流程还仅仅限于低端的端茶倒水,跑腿送资

  • 公主

    彼得站在一棵高大的树上,这棵树估计有几百岁了,他费了好大劲才爬上来的。可惜他依然看不到王宫的全貌,因为王宫实在太大了。他迷路了,今天早上他的爸爸杰克好不容易才同意偷偷带他来王宫玩,他的爸爸是皇家花园的守卫。彼得太想见见传说中的国王、王后长什

  • 清除心灵的杂草

    我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坐下来,眼前是空荡荡的山谷,树也茂盛,草也丰郁,满眼是绿的海洋。远处,还是山,还是林,还是纵横的马路,还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只是心里空空的,如毫无遮拦的一望无际的天空。觉得,走过来的日子,忙乱而又空洞。坐在书桌前,走在胡

  • 李嘉诚请客

    几年前的一天,李嘉诚在香港宴请一批来自内地的著名企业家。大家以为,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一定是等到大家都坐齐了再入场,然后简单、礼节性地跟大家打个招呼,讲几句话便会匆匆离开。因为大人物一般都是这样的,他们时间宝贵,绝不会提前来或者最后走,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