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狐偃的儿子是谁?狐偃的历史评价如何?

狐偃的儿子是谁?狐偃的历史评价如何?

收录日期:2025-08-08 04:58:19  热度:9℃

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极其卓著的君王,虽然在位短短九年,却让晋国更上几层楼,奠定了晋国在春秋时代中的霸主地位。狐偃就是辅佐这位霸主成就霸业的功臣之一,人们将狐偃以及赵衰、贾佗、先轸、魏犨五人统称为五贤士,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肯定。

身为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尽到了改尽的责任,从重耳的少年时期便一直负责教导重耳。重耳逃亡晋国,也是狐偃的主意,为了保全重耳的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狐突作为晋国的使者来到翟国,传达了晋献公已死的消息,也传来了晋国大臣们迎接重耳回国继位的橄榄枝。重耳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已经很迫切的想要归国,知道可以回去继承君位以后更是想要快点回到晋国,可是狐偃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晋国大臣们的胆子太大了,连弑君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重耳在晋国没有势力,回去了也只会成为那些位高权重之臣的傀儡,有什么用呢?狐突和重耳都被狐偃说服了,最终重耳没有回去晋国继位,晋国大臣们只好迎接夷吾继位,是为晋惠公。

狐偃得到消息,说是晋惠公要攻打翟国,若是翟国不交出公子重耳的话。狐偃认为翟国国弱,没有保护重耳的实力,此时已经到了该离开翟国,另觅去处的时机了。就这样,重耳不得不和翟国的妻儿分离,踏上了另一段艰苦的旅程。经过狐偃的分析,重耳等人来到了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款待,齐桓公还让重耳做了他的女婿。为了霸业宏图,狐偃不得不敲醒重耳沉迷在齐国的安逸生活梦,重拾了重耳建功立业的信心,让重耳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否则,历史上就少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了,中国的历史也会因此而改变也不一定。

        

正是因为狐偃多次的随机应变,重耳没有在十九年的逃亡中迷失了方向,他踏着坚定的步子回到了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国君。狐偃,以及父亲狐突和哥哥狐毛,他们在多年后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所敬佩的人,很多晋国后人甚是怀念他们。都说磨难是最能锻炼和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的,狐偃一行人在逃亡中经历的磨难多不胜举,可是,就算重耳偶尔迷失,狐偃也没有放弃。他意志坚定,就算遭受晋怀公的威胁也不妥协,就算遭受了冷遇和怠慢,他也没有放弃。路上没有吃的,重耳向农夫乞讨吃食,农夫给了他一块泥土。重耳想要发怒,是狐偃阻止了他,他说,这是重耳要得到土地的征兆,是好事。重耳听了才没有发怒,反而向农夫行礼,感激农夫赠给他泥土。能够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坚持自己心中的仁义道义,不滥杀无辜,狐偃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除了狐偃的为人值得人们称赞以外,他对于君主的忠心也是值得嘉奖和褒赞的一件事。很少有人能够在艰难的情况下还不放弃自己的君主,没有自己顾着逃命就不错了,还要照顾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可不是累吗?更何况,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就已经成年了,这意味着,当狐偃跟着重耳逃亡的时候,他已经是年过五旬的花甲老人了。狐偃拖着一身老骨头,跟着重耳东奔西走,照顾重耳的起居生活,面对晋怀公的威胁的时候,狐偃也没有抛弃重耳。这样的忠臣义士就是在当代也是极为难得的。

那么,这位忠臣有没有留下后代呢,他的后人是谁?公元前627年,狐偃因病去世了。相传在晋文公执政晚期,晋文公忌惮说直话的狐偃,狐偃在晋国的地位和权力也越来越大,渐渐不将晋文公放在眼里。但是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推测,狐偃死后,他的儿子狐射姑担任中军佐,后来和赵衰的儿子赵盾成为政敌,死于潞国。

猜你喜欢

  • 不是所有男人都喜欢撒娇卖萌

    我很不喜欢一个论调: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把撒娇卖萌上升到吸引男人的技术层面,是一种悲哀。朋友圈里有个创业的男生,是个出了名的工作狂。最近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他的眼袋都要垂到胸口了。他频频叹气、摇头,我们急忙问:“怎么了?”原来,是婚姻出了问题。

  • 留住友善

    我的同桌黄心玥乍一看,还真算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生。一头如瀑的头发温柔地散落在红白相间的校服上,娴静又高雅。可实际上她是个名副其实的无敌破坏王。自进校以来,与她有关的生活用品最后的下场都是遍体鳞伤。这不,看她一副怏怏不乐的样子,她可能又搞“破

  • 父亲点亮的村庄

    整个秋天,父亲都开着三轮车在田地和各家的院落间往返,好像村庄最鲜活的血液。他一进村庄,留守的老人们便向一个地方聚集,他们一起把父亲倒在某个院落里的棒子剥皮、编成一条长龙。父亲攀上颤颤悠悠的简易木梯,从人们手里接过这条“长龙”,把它围在一根倚

  • 行李架上的呼噜猪

    小猪睡觉时呼噜、呼噜,小猪吃饭时呼噜、呼噜,大伙儿就叫他呼噜猪。有一天,呼噜猪和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猫、兔子、刺猬,一起出门去旅行。为了抓紧时间,他们早饭不吃就出门了。车子太小,坐不下那么多人,大伙儿对呼噜猪说:“你爱睡觉。车厢太挤,你睡到车

  • 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拥有生活品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时,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生活?品质?

  • 相依

    是一位法国画家的作品,画一对老年夫妇,共撑一把雨伞,相互提携着在街巷行走。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找到这样平常的街头小景。画家采用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法,并不刻画人物的性格,仅仅描摹他俩被雨雾蒙罩了的背影,但那神态却自然动人,其间有一缕凄楚的情思拨动

  • 母亲是守护屋角的檐

    主持人也不禁疑惑,问:“为什么只有这么一段呢?”她显得极不自然:面露尴尬,两手还不自觉地拉拉衣角。半晌,她才支支吾吾地说道:“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音乐,也没有音乐细胞。但是,为了儿子,我学了整整十年的音乐……”这名女士叫郑亚波,是一位单亲妈

  • 嘉庆帝师朱珪简介 为何说朱珪是不爱钱典范

    古代清官廉吏不少,而在清代文臣不爱钱典范,当属朱珪。朱珪是乾隆嘉庆年间大臣,深受乾隆和嘉庆帝的重用,为嘉庆帝帝师。朱珪在乾隆十二年考中进士,此后步入官场。为什么说朱珪是不爱钱的典范?这不只是后人的评价,当时嘉庆帝就是这样看的。鸦片战争虽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