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周作人的妻子是谁?鲁迅为何会与周作人闹翻

周作人的妻子是谁?鲁迅为何会与周作人闹翻

收录日期:2025-08-08 02:56:55  热度:10℃

鲁迅本人是中国伟大的文人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弟弟周作人评价就不那么好了,虽然周作人在文学上也有些成就,但大家一直记着的却是他任职伪政权的事儿。

周作人历来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因为在抗战时期他曾与日本有过文化上的合作,所以被批评为投敌汉奸。后来又在汪伪政权工作,这更加重了他汉奸的分量。

前一个还比较好解释,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周作人没有随行。但是他并不是投敌,而是因为他被校长蒋梦麟委托为留平教授之一。周作人后来因为这事儿被关在南京,蒋梦麟还曾写信为他作证。

后面出任汪伪政权却是实打实的,本来就受人非议,又出任伪政权,也难怪大家对他不那么友好了。

周作人不仅被外人议论,实际上他与自己的兄弟也闹翻了。三兄弟本来感情很好,但后来鲁迅、周建人与周作人闹翻,鲁迅还搬出了北平的家另住,将周老太太也接了过去。

两兄弟与周作人闹翻,倒不是因为他有通敌的嫌疑,而完全因为一个日本女人。此女便是周作人的日本籍太太羽太信子。

后人曾分析鲁迅和周作人为何会闹翻,说法多样,但都围绕着羽太信子展开。

第一种说法是羽太信子爱慕虚荣,生活挥霍,花钱大手大脚的,以至于家中常常入不敷出,使得两兄弟产生嫌隙。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鲁迅和羽太信子有私情,因此引发兄弟不和。

第三种说法则是周家众人都对羽太信子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紧张。

周作人和羽太信子是在他留学日本期间相爱的,并于1909年步入婚姻殿堂,1911年羽太信子跟随周作人来到中国。

羽太信子不是没有优点,她和大多数日本女人一样操持家务。但她爱慕虚荣,挥金如土则将这优点给掩盖了。

周建人曾在《鲁迅与周作人》一文中记述:增田涉(鲁迅的学生)说:他常买糖果给周作人的小孩,周作人夫人不让他们接受而抛弃掉。他用充满伤感的话说:好像穷人买东西也是脏的,这时候使我想起他常说的寂寞这个词来。

周建人还记述鲁迅曾对他说:他偶然听到对于孩子有这样的呵责:你们不要到大爹的房里去,让他冷清煞。

羽太信子生活挥霍,周作人不仅将自己每月的稿酬工资给她,连以前的积蓄都花了个精光。后来羽太信子还将自己的亲戚接过来住,吃穿用度一度日化,花销更大。

鲁迅也曾劝过周作人,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干脆眼不见为净,自己搬离了八道湾。

在鲁迅的日记中,记载了一件小事。鲁迅后来去八道湾拿一些东西,和羽太信子发生了冲突。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既是秽语自然不是什么干净话。

所以鲁迅和周作人闹翻,因为羽太信子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猜你喜欢

  • 平常的幸福

    张超和刘云霞在这座海滨小城里,应该算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家庭了。张超做着东征西讨的经商营生,收入自然不菲;刘云霞则是一中学教师,收入也很稳定。夫妻二人有一个八岁的儿子,有住房,有为之代步的车子,应该算是小康中的小康了。他们都是从农村打拼出来的,

  • 红与黑

    因为要赶早操,所以我每天都是5:50起床。今天起床后,做完必做的那几件事,时针已指向6:15;匆匆跑到阳台,穿好鞋,下楼骑上电动车就往学校赶。无论如何,学校的事是一点也不能耽误的。 上完操,吃完早饭,天已经大亮了。 晨读时,听着

  • 深夜呼噜声

    上晚自习时,忽然听到呼噜声。初以为是本班同学返校时疲劳所致。于是走下讲台,悄悄察看。都在认真学习,并无一个瞌睡的。这才发现,呼噜声是自窗外传来的。想是其他班级的同学有太过疲劳的。返回讲台,继续构思正在写的一个小故事,却不意思维不再,而是自觉

  • 易局长买狗食

    易局长是某单位的一把手,平时对下属要求甚严,只要听说谁有不孝顺的行为,他一准是大会讲了小会谈,直到该人改正为止。局里上下老少几十口人,没有一个不佩服易局长的,也没有一个不害怕易局长的。去年春天的某个周一的上午,易局长正组织局里一班人开会。忽

  • 劝架

    老张昨天挨打了。 挨打的老张今天还脖子疼,可心里挺舒坦,你说怪不怪! 老张是个司机,开了二十几年的货车。人老实巴交,技术挺不错,从来没听说他违反交通规则什么的,可就是昨天中午活该他倒霉,把人家一头猪撞死了。 事情是这样的,

  • 开门

    三十年前,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队伍不像现在这么庞大,办公楼也没有现在气派豪华。那时,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都还是挤在一座三层楼内办公。一楼是人大政协;二楼是县委政府:三楼是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团委在三楼的东头,妇联在三楼的西头,三

  • 惯性

    有首长要到我单位视察工作,单位早派人在半路候迎,警车前导,医护殿后,数十辆小车浩浩荡荡直奔单位而来。“欢迎视察,恭请指导”标牌显目,各等头目夹道欢迎。录像的气喘吁吁,摄影的步履匆匆。开门,下车,握手,上楼,单位一把手头前导引,陪同官员鱼惯而

  • 不会笑的人

    笑一笑十年少,不但美了自己,还能感染别人。看到现在的城里人有专门练笑的,不由想起了家乡的一个人 :二冷子。 听说二冷子从小就不会笑,无论什么人拿什么样吃的喝的玩的好东西,哄他逗他送他,他就是不笑。成人后,不光不笑,说话也少,更不大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