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你离开之后,我为你骄傲

你离开之后,我为你骄傲

收录日期:2025-08-07 17:38:39  热度:10℃

若不是因为最近搬家,无论如何我也想不起这些来自上个世纪的家信。那是20年前,我在大学读书时,家人写给我的信。感觉它远得已有一个世纪那么长,长得让人有些恍惚,近乎不真实。可当我重新读起这些书信,从前的一切又逐渐清晰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我出生成长在哈尔滨,尽管它不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但人们的幸福感很强。人们热衷于过节和聚会,记忆中,家家都是人口众多,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聚会连连,这也让我从小就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亲情。这座城市给予我的,除了得天独厚的美好景色之外,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由于我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刚上大学时,很不适应一个人独立生活,总是想家。而盼望家信,则成为我校园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内容。每天放学,我就在传达室信件堆积如山的桌子上,寻找自己的名字。其实每封家信的内容都大致相同,而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家信中,除了嘱咐我努力学习和注意身体外,就是告诉我别怕花钱。那时候,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大都差不多,不太富裕,尤其是我们家里有3个孩子,抚养的过程像是在爬上坡路一样,多少还是有些费力。可是在信中,母亲经常有意无意地透露,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好,让我安心学习,而我也是竭力找出一些可能会让他们高兴的事情,甚至是自我描绘对未来的畅想。

1995年,我随学校艺术团去香港演出,那时香港还没有回归,去香港相当于出国,看什么都觉得很新奇。我在信中向父母描绘了香港的样子,还告诉他们,其中的一所大学非常喜欢我,有可能以后去那里读研究生。母亲来信说,这个消息让全家人兴奋了好几天,还说了将来学成归来要好好建设家乡,将来家乡也会赶上香港之类的话。

清华大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份很大的荣誉,而这份因我而获得的家庭荣誉让我觉得更有责任去守护它。这是一所功课繁重的学校,尤其是我们电子系,更是以学习压力大而著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厌学,心中竟隐约闪现了退学的念头,整天都郁郁寡欢。

记得有一天,我在宿舍里整理书信时,翻看了大一时家人的来信,那来自父母的满篇的喜悦与自豪,让当时的我羞愧难当,一时竟泪流满面。我心想,我不能为难善良的父母,不能打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更不能让我的家庭布满愁云。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坚持到毕业,拿到学位。

回想起来,我应该感谢那些信件,感谢我平凡而温暖的家庭,给了我最初的力量。事实证明,许多事情就是一念之差,许多结果也只有一步之遥。

当时我在大学经常演出,也写歌作曲,母亲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业,在信里写道:“你现在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要总想着当歌星之类的事,那些都是梦,不现实。咱家人都是普通人,你要学一门技术,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父母不指望你能出名挣钱。”

其实那时我就是热爱音乐而已,在校园里比较活跃,并没有想过要把音乐当作职业,因为就像我母亲说的那样,这样的职业离我们这样的家庭太遥远了,我不可能成为经常在电视里出现的人。她也深知,靠唱歌为生有多难,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名京剧演员,他知道从事艺术工作所付出的代价。

父亲是我见过的最老实善良的人,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完全无公害”。记忆里,关于他最初的印象是在一个初冬,当时我也就3岁左右。我记得我站在床上,父亲边给我穿棉裤边说:“下雪了,冬天来了。”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看着窗外鹅毛大雪从天而降的情景,那也是我关于雪的第一次记忆。但这次记忆中,完全没有关于寒冷的感受。

几年后的一个寒冬,我常常在半夜醒来,发现父亲在写东西,有时还捂着胸口。我感到很奇怪。原来单位给许多演员都涨了工资,却没有父亲,据说是一个给领导送礼的人占了本应属于父亲的名额,父亲在给上级部门写信投诉。

由于心情不好,他的胃病犯了。我想,父亲在乎的不仅仅是几级工资的钱,还有一个演员对职称的认可和对艺术的尊重。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他的忧郁,至今还能想起他的表情。

这件事后来的结果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他的忧郁是何时消散的我也忘记了。普通人的家庭就像漂浮在海上的小船,随时降临的风雨都可以让它摇晃,而对我来讲,感受更多的是小船里的温馨。

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相当于中学里的清华。

有一次父亲要去俄罗斯演出,当天母亲让我去火车站送父亲,我感到有些意外。以前他出差时都是自己去车站,因为平时父亲的话不多,也从来不让我为他做任何事情,后来才知道,父亲是想在同事面前小小地炫耀一下他的儿子。因为小时候那些叔叔阿姨都很喜欢我,如今多年不见,我又考上了最好的高中,父亲特别想让他们见见我。我还记得当他们夸奖我时,父亲流露出满足的表情,那时我真正意识到他为我感到骄傲了。而同时我也发现他有些老了,和从前那个神采飞扬的武生父亲略有差别了。我的心隐隐地收紧了一下。

记忆中,我的父亲在我面前只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有一年从北京放假回家时,我跟父亲说我给爷爷带了一件礼物,他告诉我爷爷去世了,我看到他流下了眼泪;还有一次是他得了癌症之后,要做手术,我和姐姐凑齐了钱去缴费时,他感动得哭了,他说孩子们懂事了,给孩子们添麻烦了。这让本已焦虑的我心如刀割。

我把当时仅有的几万块钱全都拿出来,我知道,父亲对我而言是多么重要。随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送他回哈尔滨。火车上,他已经很虚弱了,每次去洗手间都要我搀扶或者背着他,我一宿没怎么睡觉。记得当我背着他时,他说了一句:“原谅爸爸。”

那一瞬间,我强忍住了泪水。他太客气了,竟然对自己从小背到大的儿子客气,而我只是背了他几次而已。

尽管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我知道那是我熟悉的表情,我深知这句简单的话里的含义,有内疚、有感激、有牵挂,更有不舍……当时我的歌唱事业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他一直在担心我的生活。

多年以后,我偶尔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这句话,常常不能释怀,就像在落笔的此刻,我的眼泪又夺眶而出。

我曾经写过一首歌叫《父亲》,里面写道:“你为我骄傲,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惭愧。”去年我重新录制了这首歌,在最后加了一句:“我终于明白在你离去的多年以后,我为你骄傲,当谈起你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为他感到骄傲的,是他对生活的隐忍和对家庭的忠诚。

如今,我们3个孩子都生活在北京,母亲如候鸟般往返于哈尔滨、北京和海南。她在孤独中寻找快乐,寻找能让她过下去的生活。人生终究是残酷的,母亲步入这个人生阶段后,开始面临着更多意外的告别,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也陆续发生着生离死别,有时想想我真为她担心。

现在,每当我取得成绩时,她在高兴之余常常会说:“要是你爸还活着该有多好。”

前些天,她在看我的电视节目,我唱完一首歌后,她一个人对着电视机激动得鼓起了掌,还连声喊道:“好好好!”她把这些当作有趣的事情告诉了我,听后我也乐了,可随后心里却涌出一丝悲凉。是啊,要是父亲还活着该有多好,那鼓掌的就不是她一个人了,他们俩一定会热烈地讨论,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他们谈话的内容。

只是,我想象不出父亲如果活到现在时的面容,在我的记忆里,他最后定格的样子远远年轻于现在的母亲。

猜你喜欢

  • 给卑微的生活一个动人的理由

    春儿坚定地拉着我转身就走,竟忽然觉得几分悲壮。身后胖胖的鱼店老板娘用阴阳怪气的一句难得啊,你这么会过日子”送给春儿,春儿表情淡然,却在眼里有泪光一闪。春儿是我的同事,两个人的家也住得近,下了班经常一起去菜市场,她会几毛钱

  • 我的新婚之夜与死党共分享

    从现在开始,你就没有私房钱啦!哈哈!!!”紧握着手中的一纸文书,我上蹿下跳地调侃着几分钟前的男朋友”,现在的合法丈夫诚轩。今天,我们终于结束了3年抗战,正式登记了!走出大门,外面温度依然很低,但路人脸上都似乎

  • 许我将来救我于水火

    我看着徐戎诚恳认真的样子,突然间百感交集。并不是所有登对的情侣,都有机会相濡以沫荣辱与共。所以我暗暗庆幸,在我有生之年,终于遇见相亲相爱并且厮守终身的伴侣。 阿骏死了以后,我慢慢变成另外一个人。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唱卡拉OK、不跳D

  • 这份暗恋在等待中错过

    小娅是这个版的忠实读者,她说很感谢大河报提供了一片这样的天地,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中能够静下心来感悟许多至真至纯的情感。看多了,就想要说说自己的事情。这段感情已经深埋在心底三年了,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唯一倾诉的对象就是日记本。不管故事是否精

  • 站在爱与死亡的边缘

    一个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一个愿意在她最艰难时给她真挚的爱与帮助。当一场灾难性的疾病降临,改变的绝不只是三个人的命运。爱情、友情、亲情、生命以及疾病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办法解开这个结。■讲述:瑶迦(化名)■性别:女■年龄:2

  • 友谊和爱情我都想留

    A我爱上好友的前女友紫娟我和紫娟依偎在沙发上看电视。沙发很宽,我们却偏偏要挤得不留缝隙。既然爱了,就要表达出来,这没什么不对的。我喜欢这种亲密的感觉,特别是在每天下班回来后,知道家里还有个人等着,而这个人,是爱着且需要着自己的,内心

  • 失散30年 您还好吗

    ●这是一个西安名医世家与一位上海支内姑娘之间回肠荡气的友情故事。年幼的她因这位上海"袁姨"的印象而有了深深的上海情结。●后来袁姨回到上海的老城厢,等到再次去西安找他们一家时,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错过。●她的母亲想方设法找

  • 心清如水即是佛

    一痴师太向三个徒弟宣布,要在她们当中挑选掌斋师。掌斋师是看秧庵掌管膳食财务的神职,庵内几百号尼姑居士的饮食起居、一应开销全由她负责。一旦师太圆寂了,掌斋师就自然接替师太,就任看秧庵的当家师。看秧庵的前任掌斋师是一痴师太的师姐,法号一傻,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