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国家地理》摄影名家做木匠

《国家地理》摄影名家做木匠

收录日期:2025-08-07 16:26:08  热度:11℃

去年暑假,有一个美国女孩戴安娜到我的公司实习,她的母亲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是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她请我到她家吃一天的饭。我在美国很少到别人家里去吃饭,更何况是吃一天的饭。想到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就带了两本书去。

到了她家不久,有个人敲门,大概五十来岁,穿着工装,带着工具箱。女教授对我说:“是个木匠,来给我修橱柜的。”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上门的美国木匠,我对女主人说:“我的同行来了(我是卖别墅的)。”

我在那里很寂寞,就开始观察他。他一边熟练地修着橱柜,一边跟我聊天。这个人很健谈,他说:“我最喜欢木工这个职业了,这个职业也给了我丰厚的收入。”我说:“我是卖别墅的,对质量要求非常高,对木工很有感情,所以,我很尊敬木工。”讲着讲着,他对我说:“有春天和秋天的时候,我还有第二份工作,是个兼职。”我问他“那你兼职干什么呢?”“我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

在世界摄影界,只要你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也就意味着你在摄影界有着崇高的地位。结果他一讲自己的名字,把我吓了一跳,我看过很多期的《国家地理》杂志,很多很著名的非洲的照片都是他拍的。我赞叹道:“你是一个大艺术家。”他摇摇头说:“我是一个木工,拍这些照片,都是业余的。”我觉得这个人有点犟。他说:“在我们传统的美国人眼里,什么是自己的分内工作,什么是业余工作,我们是有着自己的标准的。我父亲也是个木工,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爸爸并没有多管我,他总是跟我讲人要勤劳,你把一件事情做好了,你就能获得很好的收入。我牢牢记住了爸爸经常讲的这句话,后来,书读得不怎么样,只好跟着他学本事,学完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做木工活。”

在美国,木工收入是中上层的收入,年薪在5万美元以上。这个时候,他越做得多,报酬就越高,生活就变得越好。他说:“我喜欢玩,有了多余的钱,就到非洲去旅游。旅游不能不干事啊,我就照相,我照了相之后就寄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发现我照得蛮好,用了几期后,就和我签约了。现在,我业余的这份工作,一年又能挣个五六万美元。”在美国,每年十几万美元的收入算是很不错了。

这是什么?一个人成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他仍能心平气和地当作兼职,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这就是心态。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是需要这种心态的。


猜你喜欢

  • 到底为的啥

    蕲山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山高田少路难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刘松山回蕲山当县长时,他爹给他下了一号令”:要他无论如何,也要为全县的父老乡亲找条致富道儿。刘松山的爹只有一条腿,少了一条腿的爹在他眼里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虽说他

  • 动婚记

    五毛相貌人品都没什么说的,可眼看二十七八岁了,还没有找到媳妇,听说离这不远的地方有个女大仙,外号叫白云仙子,神通广大,以前的事以后的事一算一个准。五毛就把白云仙子请到家里,求她算一算什么时候能找到心上人。白云仙子见他猴急似的,张嘴就要五百块

  • 酒后

    老刘原来是处长,现在不是了,一年前办了退休,老伴也在那段时间前离开了他。退休和失去老伴两件事都是不幸,老刘心中未免感到孤寂苦闷。处长的官职不算大,但在任时也是一呼百诺、前呼后拥。退下来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变了样子,首先是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了,小

  • 义狼

    野狼山脚下有一个靠山屯,这些天闹得人心惶惶,因为隔三差五便有一户人家的猪失踪,而且这些猪丢得蹊跷,都是在夜间悄无声息就没了。虽然丢猪的村民当晚都把猪圈门插得死死的,但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猪圈门大开,猪早没影了。村民们立即向乡派出所报案。乡派

  • 为了老娘赌一把

    姐姐在和丈夫离婚之后,立即奔赴老家看望自己的老娘。一进家门儿,就发现老娘卧在炕上咳嗽不断。床头上一个小笸箩里放了几个桃子,她拿起一个一看,那桃子只有七八成熟,很硬,娘根本咬不动啊!姐姐问老娘:娘,俺小弟和他媳妇儿没再来看你啊?”

  • 他不是我的情人

    亚红和丈夫福根吵架后赌气回了娘家。刚进屋,亚红就看见已经二十来岁的大侄子柱子正趴在炕上哭呢。马上要上大学了,学费还差一大截呢,孩子能不着急吗?回来了?福根能拿多少钱?”母亲见亚红来了,焦急地问。亚红看看母亲,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 空谷幽兰

    村里很多人养兰花发了家。根宝也想养,无奈没有好苗,一般的兰花养出来也挣不了大钱。养兰靠苗。问村里人要株普通的苗,人家看在熟人面子上会给你,可好点的苗,别人是不轻易给的,你也不好意思开那个口。花钱买吧,根宝又没钱。再说,真正名贵的花苗,你根本

  • “狗宝”传奇

    文革”时期,我的年过花甲、体弱多病的父亲因顶撞革委会主任”被关押在大队小黑屋里批斗。当他被人送回家时,已奄奄一息。本村的老中医来了,细细诊了脉,又配了药,然后把我拉出门说:你父亲的病可不轻,你们还是想别的办法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