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四步“先”机让我游刃职场

四步“先”机让我游刃职场

收录日期:2025-08-08 03:55:23  热度:9℃

1 先把帽子扔过墙

2004年11月,眼看大学毕业在即,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毕业即失业”成为了众多同学的口头禅。我向多家用人单位寄去了简历,要么是杳无音信,要么得到的是礼貌的拒绝。我是一个不轻易服输的人,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年12月,学校筹备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招聘会,在招聘会的前十天,张榜公布了前来招聘的公司和职位。我和众多工作仍没着落的同学一样,对这次招聘会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当其他同学挖空心思拼命往简历里“添料注水”,以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时,我却决定绕过漫天飞舞的简历,另辟蹊径。

我将所有与化学能沾上边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全记录下来。经过比较和选择,我将自己的求职简历和一封措辞恳切的信,用挂号的方式寄给了几家公司的人事部门。我在信中写道:贵公司即将来我校举办招聘会,作为一名仰慕贵公司的大学毕业生,我十分希望能为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我可以联系到招聘会最显眼的位置,还可以帮助贵公司发宣传资料、张贴广告等等。为贵公司做事是我的荣幸,希望贵公司能接受我的请求……

发出信件后的一个星期,上海一家化工公司给我打来了电话,非常客气地说收到我的简历了,并邀请我做他们公司的临时工作人员。

招聘会前两天,我已经开始为这家公司的招聘忙碌了,在张贴栏上粘贴广告,在同学之间发宣传单。招聘会这天,我早早来到了会场,和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坐在格子间里,接受询问和递来的简历。面对同学们又讶异又羡慕的目光,我既坦然又平静。

为期两天的招聘会结束后,公司人事资源部的王经理已经和我很熟悉了,他笑着对我说:“张同学,感谢你的帮助。公司会对你的简历认真考虑的,等我的好消息吧。”

2005年3月,我接到了王经理的电话,他通知我7月份去公司报到,试用期为三个月。公司在我校只录用了两个人,我是幸运者之一。

其实,和其他同学相比,我的简历并不占优势,我胜出的秘密在于:打破惯例先行一步,先将帽子扔过墙,以临时工作人员的身份帮公司做事,实际是在接受公司全方位的面试了。用人单位在确定人选时,不会不考虑这顶帽子的因素,这样,我被公司录用就在情理之中了。

2 先把柿子留在树上

这是一家生产应用化工产品的公司,一般新员工都要到车间倒班历练。三个月试用期后,若所在车间的评分不能令人事部门满意,就意味着自动被淘汰。

我被分配到合成车间,与一个姓林的班长搭档。上班时我虚心向林师傅请教,下班后我一头扎进书堆里苦心钻研业务,不到一个月,我就对公司的工艺流程和本岗位的操作、安全规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刚开始,我给林师傅打下手,按照他的指令开个阀门、按个电钮什么的,后来林师傅逐渐“放权”了,很多活放心地让我单独去完成。作为新人,我也乐得有表现的机会。在公司十几个新来的大学生里,我是第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主任多次在员工例会上夸奖我。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让我对自己顺利通过考核充满了信心。

三个月的试用期只剩下几天了,主任将新员工评定表格交给林师傅,让他先填写意见。林师傅在基层意见签了“优秀”,我心里美滋滋的。

没想到,一次意外的事故发生了。这天,我和林师傅上晚班。林师傅因为和妻子吵架,坐在岗位室里情绪低落,嘱咐我多出去做巡回检查。我每隔半个小时就出去检查一下电机、压力表等设备或仪器。深夜2点,我检查到一楼一号压缩机时,猛然发现第五级压力电流表的指示针迅速上窜,很快超过了安全值上限。我正要跑去向林师傅汇报时,忽听一声巨响,压力表竟然被击穿,刺鼻的气体从表孔里冒了出来。我判断压缩机出现了严重的机械故障,压力严重超标极有可能导致爆炸。

公司的安全规程规定:在涉及重大安全隐患时,操作工有权先紧急停机,再请示汇报。当时,我脑袋一片空白,手不由自主地伸向了红色的紧急停车键。“咣当”“咣当”几声,压缩机沉重而缓慢地停顿下来,整个车间一片死寂。面色惨白的林师傅向这边跑了过来,值班的车间主任、生产部调度也神色慌张地向这边跑来……

事情很快有了结论:由于压力表本身出现故障,没有经验的我不知道去关掉阀门,而是误判断压力严重超标而紧急停车,造成全公司停产两个小时的较大责任事故。林师傅被扣掉半年奖金。作为直接责任人的我,受到了待岗处理。

不言而喻,这次失误让我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果然,一个星期后,公司没有与我签订用工合同,情绪低落的我做好了离开公司的准备。林师傅将我拉到家中吃饭,我哽咽着说:“林师傅,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

“我的事就不要提了,”林师傅轻轻按住我的肩膀说,“公司没有和你签约,但也没让你离开啊。公司对你的处理是待岗,如何争取上岗,要看你的行动了。”接下来,林师傅给我讲了一些公司的规定。那个晚上我失眠了,想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我到人事部找王经理。王经理虽然对我印象很好,但表示爱莫能助。我恳切地说:“我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我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留下来,我不要1分钱工资,直到按照规定的比例赔偿完损失为止。”王经理默默地看着我,终于说:“好吧,我去请示一下老总。”几天后,王经理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我以待岗人员的身份暂时留了下来。

在收获的季节里,果农一般会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在职场,有时候要以退为进,先想办法留下来,才有机会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3 先当自己置身悬崖

这次我被安排到成品车间总控岗位。因为我的特殊身份,车间主任只是让我在岗位上打杂。我没有怨言,尽力做好这些看起来有些丢份的活。

我的表现赢得了总控岗位员工的满意,他们亲切地叫我“小张子”。渐渐地,同事们不再只让我打杂了,“小张子,和我去看一下蒸气压力”,“小张子,和我调整一下入塔流量”,每次我都愉快地答应,高高兴兴地跑前跑后给他们帮忙。没过多长时间,我就对本岗位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十分熟悉了。

2006年1月的一个深夜,寒风刺骨,我在值班室外给设备排放油污时,遇到了主管生产的王总。他似是无意地问了我一些生产方面的问题,我一一回答了。王总听了,频频点头,突然注意到我的胸前,语气顿时严厉起来:“你为什么不按公司的规定戴工作标牌?!”也不等我回答,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班长急匆匆地跑来,兴奋地说:“刚才王总到值班室问你的情况,我全对他说了。你猜他说了什么?”我摇摇头,班长塞给我一个工作标牌,接着说:“王总说,‘原来那个主动申请零工资的学生伢就是他啊。先让他将工作标牌戴上,都是公司的员工嘛。’”我小心翼翼地将桔黄色的工作标牌戴在胸前,在寒风里,心里竟然感觉暖乎乎的。

这年2月的一天,电工在修理一台进口电机时,不慎将冷却水阀弄破,碗口粗的水柱直朝电机机体冲去。一旁的我想也没想,冲上前用身体挡住了箭一样的水柱。我被冲得东倒西歪,冻得直打哆嗦,但一直咬牙坚持着,直到有人关掉了冷却水总阀。这件事后来在公司的内部简讯上登了出来,我注意到,我的名字前面的字眼用的是“我公司员工”,那种被接纳的感觉使我的眼眶禁不住潮湿起来。

2006年3月,财务部给我送来了一份结算通知单:我个人需要赔偿公司损失8000元,我四个月的报酬是6000元,这样尚欠公司2000元。车间主任发动员工给我凑齐了2000元钱,然而当我到财务部结账时,却被告知:王总已特别批示对我的勇敢行为奖励2000元——这就意味着,“紧急停车”事件已经了结了。

猜你喜欢

  • 给自己找一张凳子

    真实的生活很难有对号入座的机会,上帝的手指常常是漫不经心的。如果总在等待,不付诸行动,不付出努力,你永远不会坐到适合你的位置上。出门旅行时,我们常常因为没有座位只能站着,这个时候你不妨问问乘务人员,或者自己找一找,看有没有可以坐上去的凳子。

  • 不是刀锋

    有一天,天气阴寒如刀锋。下午跟几个朋友喝酒,几杯下肚,几个人心里都有点儿抑郁。忽然谈起人生,這类话题总会让人多喝几杯酒,所以我忽然诗兴大发,就以“风光”为题,赋诗一首:王孙公子裘马轻,马后仆从众如云。鞍前一壶雕花酒,行前轿中是美人。我说:“

  • 理想三则

    少年理想去寻找它的主人。理想找到了少年说:“我来啦,我的主人。”少年抬头看了它一眼,没有理它。他又把头埋进摊开的小说里。课桌上的教科书还没有翻开,打开的笔记簿上也没记一个字。放了学便收起了小说,空手回到家里。有一天,父亲突然问他,是继续上学

  • 有所失必有所得

    艾伦现在是一位知名的律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从前只是个小小的速记员。对于艾伦的一生来说,影响最为深远的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那还是十几年前,艾伦在一家小公司做速记员,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当天晚上有一场重要的橄榄球比赛,艾伦的同事们都急着跑

  • 一盎斯忠诚,等于一磅智慧

    美国著名银行家克拉斯特别信奉一句话:一盎斯忠诚等于一磅智慧。他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很好地验证了这句话。年轻时,他是个不安分的小伙子,不断在变动工作。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统计员、簿记员、收账员、折扣计算员、簿记主任、出纳员、收银员等,

  • 先控制自己才能控制他人

    在宾夕法尼亚的一家杂货铺里,富兰克林(十八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亲眼目睹了一件事,它说明了自制的重要性。在这家杂货铺受理顾客投诉的柜台前,许多女士排着长长的队伍,争着向柜台后的那位年轻女郎诉说她们的遭遇。在这些投诉的妇女中,有的十分

  • 嵌在心灵的三句话

    不知不觉的,已在人生的旅途上走过30个春夏秋冬,想想自己在30年里,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们那里,听到的话语也许不止千言万语,然而使我久久不能忘记,至今铭刻在心的却是三句话。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读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到了县城小学。到城里后

  • 永远把家和家人装在心中

    那是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小男孩出生在一个农家,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就像大人一样每天跟随着父母到田间劳作。因为,他们家生活条件十分拮据,在他的身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每到发洪水时,他就会手持一根带铁挠钩的长竹竿守在河边,瞅机会打捞漂在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