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墙上的洞

墙上的洞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6:14  热度:8℃

《墙上的洞》是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程介明先生讲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有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

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

故事简单、浅近、普通,但含义深刻。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他们渴望学习,关键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习是自己的一种建构,建构的基础是已有的经验,建构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和条件,建构的特征是发生变化;有教师在旁边可能是一种学习,也可能不是一种学习,教师不在旁边,倒可能是一种学习。“墙上的洞”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高速公路的入口。

对于课堂教学,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绝妙的隐喻:“到哈佛学习,就像是很快帮助我找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其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隐喻。它和“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一起,揭示了教学的几个基本要义。第一,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路上行走,但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能走得顺畅,也才会很快到达目的地;第二,要走上高速公路,必须先找到入口处,而找到入口处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结果;第三,寻找高速公路入口处是一种探究、发现、辨别方向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能力和合适的方式;第四,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任务在于和学生找到入口处,及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如此等等。总之,概括起来,这一隐喻揭示了教学的核心问题,即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 等待一个爱情要多久

    我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要是你的故事还没有发生,那么它迟早是要发生的。如果你愿意把你的故事告诉我,我可以把它写下来,为你冲洗一张文字的相片,以做纪念。”L女说:“我的故事很平常,没有白富美的女主角,也没有高富帅的男主角

  • 忘了说我想你

    先生不在的这几天,我过着非常平淡的生活。早晨起床读报,陪孩子玩耍,下午小睡片刻,便带着孩子陪阿姨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鳕鱼及牛肉。回家的路上,若是遇到排长龙的红豆饼摊,闻着热乎乎的蛋餅味夹杂着红豆香,我总忍不住跑去排队,然后我们三个人分吃一个饼。

  • 一只名叫“琅”的羊

    从前有一只美丽可爱的小羊,她的名字叫“琅”。她的名字给她带来了不幸, 因为小伙伴们总是问:“‘琅’,就是吃羊的狼吗?‘琅’,就是邪恶的狼吗?”他们害怕琅,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时间流逝,小羊羔都长大了,琅也长大了,可是事情变得更糟了。现在小羊

  • 走出沙漠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它在没有被发现之前,还是一块贫瘠之地,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那儿,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当一个来自东方的人到了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后,他决心做一次试验,他

  • 爱情不只是蕃茄炒蛋

    1小陶下公交车时崴伤了脚,在医院里悬着一只脚跳来跳去地挂号、拍片子。实习医生大林帮她办好手续,处理了脚伤。复诊两次之后,小陶的脚伤彻底好了,心里却像生了病。大林微皱着眉给她上药的样子,就像根羽毛,轻轻地刷在她心头,扰得她什么事都干不下去。小

  • “白玫瑰”前任归来

    当老公要与前任约会我在办公室里魂不守舍,两个眼皮一直不停地跳。手机里传来“嘀”的一声短信提示音,我划开一看:“想知道你老公与别的女人在做什么吗?请点击”后面跟着一串链接。我咬了咬牙:“该来的总会来,勇敢面对也好。”我点了进去,本以为看到的会

  • 兔子黎黎

    黎黎是只快乐的兔子,她从事着一种自己很喜欢的职业——写作。而且,黎黎是专门写梦的作家,她喜欢在晚上写头天夜里梦中的故事,写梦让她觉得很快乐。今天晚上,写完故事,黎黎又开始了她的梦中之旅。黎黎看到胆小鬼兔子灰灰正急急忙忙地跑着,边跑边喊:“想

  • 黑暗中的考验

    19岁那年,他滑雪遭遇意外,颈椎严重骨折,导致颈部以下的全身瘫痪。他成了一个只能摇头的残疾人,一想到自己从此将与轮椅终生为伴,感觉悲痛到了极点。他几次试图自杀都被救回来。家人理解他的绝望,也想劝他坚强起来,但都无济于事。他实在找不到活着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