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苏辙为什么没有他哥哥苏轼出名?

苏辙为什么没有他哥哥苏轼出名?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2:02  热度:8℃

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初任大名府推官,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随后历任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官职,官至宰相,去世后被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南宋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后谥文定。

苏辙与苏轼,一母同胞的兄弟,两兄弟与自己的父亲苏洵一起,被称为三苏。虽然一门三苏,但是实际上苏轼的名声远远要比苏辙和苏洵两人更为响亮。拿现代人来讲,问三苏中都有谁,首先想起的绝对是苏轼。

人们提起苏轼,都知道这是一位极其牛掰的全才,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苏辙相比于自己的哥哥也绝不逊色,他同样是一位全才。就连苏轼自己都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愦愦者。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可笑。

苏轼有句话说的好,苏辙并不是没有才能,而是世人并不知道而已。而苏轼一句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则已经说明了苏辙没有苏轼声名远播的其中一个原因。苏辙是一个内敛、含蓄、低调、沉稳之人,也许他自己并不在乎才名,所以才没有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才被自己哥哥的光芒掩盖。

苏轼其人,本身就具有开阔开朗的心胸,所作诗词散文都具有豪放浪漫的情感。他的文学作品能轻易吸引住人们的眼光,而他个人的魅力也使得人们对他此人印象深刻。

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在什么地方,特点鲜明之人尽管看起来有些突兀,但是却无可否认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个性鲜明,整个人都有一种鲜活的气息。我们可以想象他自由赏阅山水,也可以想象他与朝廷命官叫板,同样的也可以想象出他赤脚与百姓混在一起,专心致志的研究出如何烹煮猪肉。

苏轼之所以名声能远超苏辙,其实很大部分不在于其才学,而在于其个人无可忽视的个人魅力。

苏辙在后世的名声虽然并没有苏轼那般高,但是其才能却是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兄长的。以下列举一些苏辙的代表诗词,供读者赏阅。

猜你喜欢

  • 象牙筷子

    商纣王在刚起头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建造筷子的时辰,他的叔父箕子就暗示出了一种耽忧。箕子以为,既然你利用了罕见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不再会用陶制土烧的粗笨物了,而必定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彩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

  • 越权与失职

    有一次,韩昭侯因喝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片刻都不曾苏醒。他手下的仕宦典冠担忧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候身上。几个时辰曩昔了,韩昭侯终究睡醒了,他感应睡得很舒畅,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感觉很和缓,

  • 清正的夏统

    西晋期间,江南处所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看法怪异,才华出众,聪明超人。夏统的才学远近著名,踏进宦途的机遇良多,可贰心里大白宦海暗中败北,看不惯王侯将相们相互排挤,却争着抽剥苍生,搜索平易近脂平易近膏的世道,是以不肯意仕进,不管谁来

  • 编栅栏选料最难

    汗青上的君王大都爱马,不管是交战、游猎时的胯下坐骑,仍是辎重、稼穑上的役用,都需要剽悍精巧的骏马。有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伴随下,来到马棚观察养马的环境。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肠扣问:“马棚里的巨细诸事,你感觉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覆。

  • 明年再不偷鸡

    年龄期间,宋国医生戴盈之在一次同孟子的谈话中,谈到了若何治理国度的事。孟子提出了平易近众的疾苦题目,除灾荒给苍生酿成的困苦外,捐税对苍生的承担也是很重的。他们谈着,谈着,戴盈之也认可了这一事实,而且暗示:愿意打消部门捐税,可是真正打消这部门

  • 致富的诀窍

    畴前,有一个贫困的念书人,家道麻烦,缺吃缺穿,而邻人家是个财主,吃得好穿得好,经常让这个穷念书人恋慕不已。一天,念书人找出本身日常平凡舍不得穿的一件只打了一块补钉的衣服,往参见他的财主邻人,向他就教致富的方式。他先是彬彬有礼地打躬作揖,向财

  • 见利反目

    有一个念书人出外游历。此日,他来到一个处所,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因而念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辰,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回谁,后见到的人就不要往争取了。你们能做获得吗?”几个儿童都回覆说:“我们做获

  • 修路与架桥

    景差是郑国的相国。一次,景差坐着马车带着侍从外出,出国都走了一段路,发现前面车马拥堵,道路梗塞,景差让侍从上前观察,本来前面很长一段路淤泥聚积,坑坑洼洼,车、马每行到此便难之前进,马摔倒路边,车陷进泥里,人只好下车往拼命推拉那些车、马,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