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顾横波

顾横波

收录日期:2025-08-08 05:10:10  热度:10℃

顾横波,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艳”中,顾横波1619年-1664年)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柳如是陈圆圆亦有不及;同时,她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据说先有一位与她私订终身的才子由于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后来她那仕于明朝晚节不保的丈夫龚鼎孳每谓人曰“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俨然一个红颜祸水,不是害人性命就是毁人名节,与多数人印象中“秦淮八艳”的侠骨柔肠,深明大义迥然有异。著名史家孟森先生尝作《横波夫人考》一文,对龚顾之人品大大不以为然,认为夫妇二人皆是势利无耻之徒,利欲熏心之辈。曾被誉为““礼贤爱士,侠内峻嶒”的横波夫人,真就如此不堪吗?

顾横波,生于1619年,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上元(今南京)人。据《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十八岁与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参加扬州名士郑元勋在南京结社的“兰社”,时人以其画风追步马守真(即出生较早的马湘兰,也是秦淮八艳之一,明代知名女画家,尤善画兰),而姿容胜之,推为南曲第一。(南曲,泛指卖艺不卖身的江南名妓)又精音律,尝反串小生与董小宛合演《西楼记》《教子》。

顾横波居于眉楼,“绮窗绣,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时人戏称“迷楼”----有人谓“迷楼”系指顾横波风流迷人,访者无不神魂颠倒,实属望文生义。“迷楼”本系隋炀帝时建于扬州的别院,因该处“曲折幽深,阁楼错落,轩帘掩映,互相连属,如仙人游”,

故名“迷楼”。以“迷楼”戏称“眉楼”,始作俑者的余怀系江南才士,当时又正对横波一往情深,所言当为褒意,指“眉楼”建筑巧夺天工,布置匠心独具,观之仿同仙境。此誉一出,即不径而走,广为延用。顾横波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在秦淮八艳中与柳如是较像,时人尝以曰“眉兄”呼之,颇似柳如是之自称为“弟”。但较之柳,又多几分任性嫉俗。

相传当时的理学家黄道周(后抗清殉节于江西)尝以“目中有妓,心中无妓”自诩,东林诸生乃趁其酒醉时请横波去衣共榻,试试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这个传闻未必尽实,却反映出时人眼中顾横波不以世俗礼教为意的作风。她的这种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风,恐怕是她后来能与江左才子龚鼎孳缘定三生比翼齐飞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备受争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个性招来的恶果。顾横波才貌双绝,有“南曲第一”之称,自然广受风流名士们的青睐,以致眉楼门庭若市,几乎宴无虚日,常得眉楼邀宴者谓“眉楼客”,俨然成为一种风雅的标志,而江南诸多文宴,亦每以顾眉生缺席为憾。

猜你喜欢

  • 美妙的私奔

    美妙的私奔在南希不大却充满艺术氛围的家里,我暗自揣摩,南希和她逝去的先生鲍勃曾经共同经历的那些岁月,该是多么地美妙!七十多岁的南希仍然睡在鲍勃四十年前亲手制作的木雕大床上,床头柜和木制橱柜都是那个曾任职纽约女装公司执行长的鲍勃的手工制品,卧

  • 爱到深处是不舍

    吴晗第一次见到袁震,竟是在病榻上。当时,27岁的袁震虽是一位病人,但她优雅的气质、从容的谈吐,给吴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吴晗和他清华的同学们还特意一起给袁震起了一个“睡美人”的雅号。原来袁震在一次回家看望患肺结核的父亲时不幸被传染,也患

  • 微博的力量!

    小米爷爷的三轮车刚进院子,6岁的小米就从爷爷的三轮车上跳下来,踉跄了一下,猫着腰一头钻进里屋,门关的哐当响……正忙着喂鸡鸭的小米奶奶怔了一下,拉下脸数落起老头子,“我跟你怎么说的,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别舍不得钱,都应了她个小祖宗,你怎么就给忘

  • 吴阿希戒酒

    在柳村说起吴阿希,众人都抿着嘴偷偷笑。吴阿希弟兄四个,他排行老大,结婚十几年了老婆也没给他生下一儿半女,日子过得温吞吞的,一日两餐酒是断断少不得的,众人不是笑他其他,笑他老婆一吼他就没了声音。吴阿希怕老婆刘招弟可是出了名的,他老婆刘招弟粗喉

  • 爱情是洁白的棉球棒

    生和霞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女儿快十岁了,从来没见两口子没红过脸。每当姐妹们无比羡慕霞嫁了了一个好老公时,霞总是一脸的幸福。生对霞的好是没得说的,一回到家,生把什么活都抢着干了。霞有严重的中耳炎,每每发作时头痛欲裂,每次都是生不厌其烦地用棉球棒

  • 回家过年

    眼看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在外打工的都忙着大包小包准备回家过年,杨村的阿青心里却翻了五味瓶。阿青在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一个月好几大千,本来计划今年春节回家结婚的,可女朋友阿花却飞了,阿花是阿青邻村的,出落得有模有样,用阿青老板的话说,清水出芙蓉

  • 母亲的憧憬

    母亲是读了前些日的报纸,得知政府将给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的消息后,变得这么高兴的。她花白的头发下,满脸皱纹微笑着,像盛开的老菊花一样,显得神采奕奕。这不,一见到相识的人,她就紧着跟人家说:“要爱惜自个的身体,好好活呢,如今社会好

  • 最后一碗热汤面

    一个月前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迟迟疑疑地说:“俺俩想到你那儿,也摆个卖饭的小摊儿,你看中不中?家里实在没啥活儿。憋闷得慌……”父亲的电话是有来由的。学校放寒假时,我回到豫中农村的家,父亲谈到农村的钱不好挣,我就随口说道,我们学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