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南门立木

收录日期:2025-08-08 01:59:55  热度:10℃

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猜你喜欢

  • 天与地

    很久以前,盘古开天辟地后,许许多多的生命就陆续出现,有天,有地,有无尽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天发出洁白的光,照亮了大地,地望着天,天望着地,在光的照耀下一切都如此清晰,天和地久久注视。随着时间的相伴,地爱上了纯洁的天,天也爱上了憨厚的地,时

  • 军训有感

    我们大家带着新奇与幻想走进了四十二中。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军训,我们都知道,军训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军训是一个严肃的字眼儿,使我们踏进中学必不可少的别有意义的课程。在这五天的军训里,我们学到了许多。要有铁一样的纪律,是我

  • 夜半惊魂

    年少时,村中有一貌美女子串门于我家。我和小伙伴也常在她家院外那片空地上玩耍。因其面如秋月,辫长及腰,且性格温顺,故而印象极深。忽一日,听闻其不堪忍受继父之辱,上吊而死,一村人皆为之叹惋。此后门前空地再无孩童嘻戏。适逢乡里准备竞赛,老师挑选几

  • 不能挖的墙角

    一男子偷偷恋上了邻家的一女子,却始终没有表白的勇气,到后来那女子有了男友,男子既难过,又愤愤不平。一天男子终于忍受不住自己喜欢的人送在别人的怀抱里,他愤愤的下了一个决定,决定要挖人家的墙角。临走前,他拿着一把木斧头去请教了一位老者。与老者诉

  • 长鞭夕照

    一抹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汉白玉大桥雕花的栏杆上,河岸婆娑的杨柳倒映在静静地流水中,路边三五成群散步休闲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近些天来,每当这个时候,桥南头那片开阔地上,便会传来清脆悦耳的炸鞭声,鞭声一阵高过一阵,在清水绿树间回荡,引来众多人的围观和

  • 如果要让我遭受这样的罪为什么还要让我来到

    刚落地时,家人知道是个女孩,就说要把婴儿送给别人,当婴儿被送入别人怀中时,却遭到在一次被嫌弃,最后还是回到母亲怀里,两个月时开始与死神战斗直到五个月大,长大了,母亲上班,小女孩跟在奶奶身后,当奶奶带着堂姐,堂哥买零食时,小女孩却站在门口守候

  • 大柳坑的故事

    间万物本应名副其实,但是许多事却往往实去而名存。我们村大柳坑的地名,就是一个例子。大柳坑位于我们村西一里多的地方,西临红土岗,东临流水沟,一年四季多涝而少旱。周围全是一马平川的庄稼地,几乎没有树木,更没有柳树。我常常奇怪,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 夜的神秘想象

    夜是无声的,却被城市的噪音打破,各种声音掩盖了她应有的安静,夜空是透彻的,却被浮沉遮住,让我无法看见那颗微小的行星,记得小时候,每个夏日的夜晚,村里的胡同口便会成为大娘,大婶的聚集地,坐着马扎,摇着蒲扇,纳凉闲聊,年小的我们便会嬉笑的在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