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难得诤友

难得诤友

收录日期:2025-08-08 06:33:02  热度:11℃

宋朝诗人张咏做湘东太守时,一日在家作诗,偶得“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之句,写完之后就出去了。溧阳知县萧楚才来访,见了墨迹未干的诗作,提笔将“恨”字改为“幸”字。张咏回来见后不悦,认为这一改动违背了他的本意。萧楚才当即批评说:“当今小人当道、奸佞横行,大人位高权重、功勋卓著,已成众矢之的,你居然说‘恨太平’,恐招杀身之祸。”这一字之改,不仅救了张咏一命,也给诗句增添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多的回味。张咏听后大悟,感激地说:“萧弟,你心地善良,又有才情,我极愿与你结为好友。”从此,二人成为至交。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萧楚才能与张咏结为诤友,就是因为他在张咏诗上改“恨”为“幸”。尽管只是一字之改,却救了张咏一命,也让张咏洞察到萧楚才的政治敏感、文学修养和仗义执言的人品。

郝天护毕业于清华大学,被下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艰难的生活并没有磨灭郝天护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他发现钱学森在国外发表的论文中有一处错误,便大胆地给钱先生写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信发出后,他惴惴不安。没想到,钱先生给他回了信,对他及时纠正自己文章中的错误表示感谢,并鼓励他把意见形成文字。在钱先生的鼓励下,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由钱先生推荐发表在《力学学报》上。这段渊源也让郝天护与钱先生结下了一生的诤友之情。在钱老96岁高龄时,他们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在钱老帮扶下,郝天护对科研工作更努力,科研成果日渐丰硕。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郝天护能直抒己见,足见他是个忠于科学、敢想敢做的人。而钱学森更是位虚怀若谷又有慧眼的大家。诤友在身旁,能不结交吗?

席勒被《少年维特之烦恼》深深倾倒,从此他开始梦想结识歌德。歌德因忙于政务,早已荒废了写作。一天,席勒给歌德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在信中,席勒对歌德表现出了深刻的理解,又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疏于文学创作的错误。这终于击中歌德尘封心底已久的梦想,令他感到遇到了一个知己。他约见席勒,说:“你年轻有为,又有思想与理性,我乐于与你为友。”从此,歌德给了席勒提携,而年轻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经典诗剧《浮士德》因此跃出水面。他们常在一起写诗,很多诗篇,是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共同创作出来的。他们友谊分外深厚,成为生死相依的诤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席勒严厉指出与批评歌德放弃创作的遗憾,促使歌德幡然醒悟;席勒的激情与思想又使歌德有了创作动力,再加上歌德视席勒为为诤友,两人共同进步就很自然了。

交诤友,如得一面镜子,可正人生。诤友在朋友面前,不论你位高位低、是富是贫,他都能在你面前敢说真话、敢批评、敢指正,使你福虽未至,却与灾祸远离。

猜你喜欢

  • 义无反顾

    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是一个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官。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大臣唐蒙

  • 庸人自扰

    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

  • 尾大不掉

    春秋时期,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公子弃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军功。为了表彰弃疾建立的功勋,楚灵王把蔡国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他,并且封他为蔡公。但是过了不久,楚灵王又感到不太放心,特地派人把大夫申无宇请进宫来请教。楚灵王问

  • 无可奈何

    西汉时期,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他们纷纷举行起义,自立旗号,攻打城池,夺取粮仓,释放死囚,杀官员,在乡里抢劫富豪,救济贫民,响应者不计其数。起义震惊了皇帝,他急忙派重兵前去镇压。然而,起义的队伍却越战越勇,有不可阻挡之势。

  • 吴牛喘月

    西晋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名叫满奋。他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体格似乎很健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生来体弱,尤其怕冷。每当冬天来临,京城洛阳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时,他就整天待在家里。在这些寒冷的日子里,他住的房屋不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而且还要挂上厚厚的

  • 先发制人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个皇帝,可他只当了十二年的皇帝就死了,把皇位传给了二儿子胡亥,也就是秦二世。秦二世当了皇帝,和他的老爹一样横征暴敛,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难。大家再也活不下去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率先在大泽乡造反,天下群雄纷纷响应。项梁

  • 先声夺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的宋国。宋国的司马华费遂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华驱、华多僚和华登。人说多子多福,可惜华费遂这仨儿子,净给他添乱了,因为他的三个儿子一向不团结。其中华多僚最爱挑事儿,偏偏宋国的国君元公最信任他,华多僚就使劲在元公跟前说自己两个

  • 相见恨晚

    西汉时,原来齐国临淄这个地方有个人,名叫主父偃。他早年曾学习纵横术,后为纵横术没什么用处了,便开始学习《周易》、《春秋》等儒家学说。大概因为半路出家,修养不够,所以受到当地儒生的排斥。汉武帝初年,主父偃听说大将军卫青爱惜人才,就长途跋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