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最好的爱是在一起

最好的爱是在一起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3:44  热度:7℃

夏天来的时候,我给婆婆打电话,想让她从老家过来一起生活。

自从老公颜浩因病离世后,我有一年多没见过婆婆了。有好几次打电话让她过来,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托。春节时,我原本打算带儿子小越去她那里过年,她又说她和大姨一家报了去昆明的旅游团,准备出外散心,所以过年又没有见到她。

我时常想,我失去了爱人,婆婆失去了儿子,随着时光一天天的流逝,她有没有像我一样从悲伤中走出来,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尽管她总在电话里说自己还好,也算坚强,但是否真是这样,还要等我见到她才知道。

电话打通了,我刚说完自己的想法,婆婆又像往常一样推托:“芸芸,咱老家过夏天虽然没有你们青岛凉快,但也热不了多长时间。再说就是热,家里还有空调。在老家,有熟悉的邻居、朋友,平时跟她们一起聊个天,遛个弯也很好,你那儿我就不去了。”说到这里,她又嘱咐我:“平时你和小越要注意身体,不要太俭省,经济有困难了,给我说声。”

听婆婆这样说,我心里暖洋洋的,又有些酸涩。老公走后,供儿子读书和还房贷的重担就压在了我身上,为增加收入,我又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份兼职,经济状况才有了一些改善。

“放心吧,妈,经济没有什么问题,一切都好,”我故作轻松,紧接着又劝她,“我看你还是过来住吧,咱老家再好,也看不到大海。你来了可以常去海边散散步,吹吹海风。到周末,我们带着小越去海边钓鱼,想想看,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可美?”

婆婆在电话那边难得地笑出了声:“傻闺女,看风景还用走到跟前看啊,想看的时候,你在海边,我们用微信视频聊天,我就能看到了。”

我笑了。婆婆退休前虽然只是工厂里一名普通工人,但她从年轻时就爱钻研学习,如今60多了还能紧跟时代,早早就学会使用微信。

我说:“妈,小越今年秋天就该读初中,暑假想给他报两个培训班,所以我们也没有时间回老家了,你还是过来吧,小越也想你。”

以前颜浩在的时候,每年暑假都要带上小越在老家住上一阵子。如果没有及时回去,婆婆会一天打好几个催促电话,等不及了,她就从老家过来看孙子。小越是婆婆一手带大的,祖孙间感情很深。没想到婆婆今天依旧不为所动,她沉吟片刻,说:“等过一段,我一定过来看小越。你们多照顾好自己,不用挂念我。”

那天放下电话之后,我总觉着哪里不对劲,婆婆和以前反差太大,想来她是不是因悲伤过度得了忧郁症,不愿意出门见人?但仔细想又不像。我思来想去,放心不下,决定先不给婆婆打招呼,到老家一看究竟。

我坐了5个多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家。

婆婆不在家,小院一切如常,非常干净。打婆婆的手机,只听手机在小屋的桌子上响了起来,看来她出去忘带了。我拿起手机,第一眼就看到了婆婆的微信。想当初还是我教婆婆用微信的,会用以后,她经常在家跟我们用视频聊天,现在想来,那些过往的好时光好像就在眼前。

我随手点开婆婆的微信朋友圈,忽然,几条评论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由一组图片引发的评论和回复。最开始的时候是有个李姓朋友晒出了一组在海边旅游的照片。婆婆点了赞,评论说:“风景真美。”那朋友回复:“你什么时候去青岛看孙子啊?到时也能看到大海了。”婆婆说:“我也想去那里看看,只是他们刚买了房子,日子过得紧,我就不过去给他们增加负担了。”

看到这里,我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我又接着往下看,只见那李姓朋友又说:“那下次就跟我们一起参团去旅游,你就是生活太俭省,退休工资足够花了,怎么现在又自找苦吃,在外边当环卫工?”婆婆说:“我是想给孙子攒点儿钱,让他以后读大学用,省得到时作难。”

那一刻,我无法形容内心的震惊和感动,婆婆在外边当环卫工?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现在想来,那些婆婆让我不理解的地方,如今都有了答案。原来,她为了帮我撑起这个家,让我和小越生活得好些,竟然一直瞒着我,在外边辛苦做工。如果不是我这次回老家,还不知她要瞒多久。

正抹眼泪,院门响了,抬头看,婆婆回来了。只见她身穿橙红色的环卫工作服,肩扛一把竹扫帚走进了院门,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脸晒得黝黑,整个人瘦了好多。

我轻轻喊她:妈——

婆婆看见是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眼睛似的站那儿一愣,很快那愣怔又化成满脸惊喜的笑容,她高兴地大声说:“芸芸,你来啦,小越来了吗?”

我说小越还要上学,我离开的这几天,由我爸妈照顾他。

她笑着点点头,放下扫帚,转身快速脱去身上的工作服,那神情里有被我发现秘密的尴尬。

“妈,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去外面当清洁工?”她不好意思地解释:“我在家闲着没事,干这个锻炼身体,早上和下午各打扫一回,总共两个多小时,也累不着。”

婆婆最关键的原因没说,我说:“妈,咱家里现在经济状况还行,你不用这样辛苦啊。”

婆婆看瞒不住我了,说:“芸芸,我干这个临时活,一月能有1000元收入,这样我的退休工资就可以省下来供小越将来读大学了,不能让你娘俩生活得太苦。”说到这里,她声音有些哽咽。

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婆婆的爱是那样无私,她心里只有我和小越,何曾想过她自己。在丧子苦痛的困境下,她還在默默地挂念着我们,想方设法隐瞒着操劳,只为多给我们一些爱。相比较,我给予她的实在太少了。所以这次,我一定要把婆婆接走,不让她过孤单的辛苦的日子。

我终于把婆婆接到了青岛,小越也很开心,家里一时充满了暖暖的春意。

为了打消婆婆对生活的担忧,我向她隐瞒了我在外兼职的事,只是连着两个月让她了解家庭收入。我还告诉她,下一步我准备报考注册会计师,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婆婆夸我:“你真能干,这样我就放心了。”

凡是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从婆婆来到的第一天,我和小越就不断给她强化这种感觉。

小越说:“奶奶,你做的骨酥鱼最好吃了,以后我可有口福喽。”我也跟着连声附和。婆婆眉开眼笑,立即挽起袖子,走进厨房,说:“这好办,我现在就去做,保证晚上你们能吃到。”

从那以后,我家的饭桌上,时常会有一道鲜美可口的骨酥鱼,婆婆看着我们大快朵颐的样子,非常开心。

我感叹:“妈,有你在真好。”小越说:“奶奶,不许走了啊。”她笑着点头。

为让婆婆尽快熟悉新环境,下班后,我常陪着她去市场买菜,或到海边散步,边走边聊聊一天来的见闻。海边风光旖旎,婆婆不时用手机拍一些照片,看得出来,她渐渐喜欢上这里。

但我和小越白天各有各的事情,能陪婆婆的时间毕竟有限,婆婆的生活里难免会有一些孤独和寂寞。正好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个成员全是中老年人的业余文工团,平时演出,吹拉弹唱样样都有。我想,要是婆婆能加入这个文工团多好。

婆婆年轻时曾是厂里的文艺骨干,早些年还是家乡小城一个文工团的编外成员,最擅长的是唱豫剧。只是近年生活坎坷,再也没有开口唱过了。

我征求婆婆的意见,她说有个事情做也不错。我替她报了名,进团没多久,她就跟几个大妈一起学弹古筝,生活充实了许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年时光过去了。我们的小家就像一只船,抵御了惊涛骇浪,逐渐驶向平静安稳的港湾。这其间,偶尔会有同事或朋友给我介绍对象,我从最开始的抵触,到如今也能坦然接受了。每当有人问我有什么择偶条件,我说,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同意我带着婆婆一起生活。这样的条件总是让人望而却步,有人劝我放弃这样的想法,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和小越是婆婆在这世上最亲的人,婆婆也是最爱我们的人,没有什么能将我们分开。

最好的爱是在一起,最好的家是相亲相爱,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坎坷之后,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属于我们的好风景会有好多好多。

猜你喜欢

  • 画一百头骆驼

    唐伯虎早年曾以画扇为生,他画技超群,家喻户晓。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画出一百头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出三倍价钱购扇;若画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这分明是刁难,可唐伯虎也不恼,提笔就在扇面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

  • 对梦想坚定的人,不需要心灵鸡汤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每次累趴,躺在地上,望着天空,我有怀疑最初的决定是不是错的,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也没有后悔,虽然有时会停下脚步看看迷茫的前方,没有希望我不知道后退。听着前人讨论起未来时,我也怀疑过,却没有胆怯。致所有在人生

  • 只有强大才能无敌

    威廉是达尔文的长子,在一家银行做普通职员,是个诚实勤奋的孩子。一天,威廉十分沮丧地找到达尔文:“父亲,我真的受不了了!公司里的那些家伙总是在背后诋毁我。就连汤姆,这个我最信任的朋友,当面和我笑嘻嘻的,背地里居然也用最恶毒的语言中伤我……”威

  • 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我在华盛顿大学里学习韩语快半年了。前些天从韩语老师那里收到一封邮件,大意是韩国领事馆举办一年一度的韩语演讲大赛,鼓励我们全体同学报名参加。耳边一时想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个快乐的声音说,可以啊,参加了玩一玩呗,反正又没有什么损失!说不定还有

  • 5年后你最想要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是休士顿总署的太空梭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他同时还在总署旁边的休士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他一天24小时的全部时间,但中人要有多余的一分钟,他总是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他的音乐创作上。写歌词不是他的专长

  • 坚持的附属品

    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和上一家老板联系了,但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他发信息,从他的公司离开之后每年都会发,尤其是传统的节日里,比如中秋和春节(当然短信自然是限量版的)。我发现在他手底下给他卖命打工的时候,很多想法每每总是如鲠在喉了,关键的时刻却说不

  • 从害怕中走出

    每个人都有感到害怕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你就无法保护自己,并对危险的情形做出理智的判断。所以说,害怕并为之做出反应,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比如:第一次坐过山车,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抽血……抑或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时候,就连大人都会结巴,都会脸红,

  • 临事而惧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刘墉赴任安徽学政,这时刘墉初入仕途。临行前,其父刘统勋赠墨一幅:临事而惧。为官期间,刘墉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肃和变革,为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因为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