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冻不住的音乐

冻不住的音乐

收录日期:2025-08-07 21:34:13  热度:9℃
从前,有一个长鼻子巫婆住在黑洞洞的地底下。她最讨厌音乐,一听到音乐,她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春天到了,村子里的人们可高兴了,他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弹起了动
听的冬不拉。长鼻子巫婆气坏了,连忙念了一段咒语。转眼间天上就下起了臭烘烘的黑雨,人们拼命地朝家里跑。歌不唱了,舞不跳了,冬不拉也不弹了。哈哈哈,长鼻子巫婆大笑起来。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流浪的音乐家。当时人们正在金
黄的地里割麦子。音乐家拉起了小提琴,音乐就像糖浆一样慢慢地流淌到了每个人的心里。人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琴声里好像有百灵鸟在飞,有蒲公英在歌唱,有蓝色的蝴蝶在跳舞。
当人们都陶醉在这音乐中的时候,长鼻子巫婆却感到有针在刺她的耳朵,那些音符就像一道道闪电向她劈来。长鼻子巫婆翻箱倒柜,找出了咬人草、蜈蚣血、毒蘑菇、壁虎尾巴干,嘎吱嘎吱地磨成粉末。然后,她带上粉末,穿上隐身服,骑上魔法扫帚来到了空中。哗啦啦,巫婆把粉末全部撒到了音乐家的小提琴上,还念了一段咒语。小提琴声一下子被冻住了,音乐家拉呀拉,怎么也拉不出声音。
嘿嘿,这下你没戏了吧。
长鼻子巫婆高兴得笑歪了嘴,放心地骑着扫帚回去睡觉了。
“呼——”长鼻子巫婆刚想打呼噜,又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了。这声音搅得她心里发慌,她竖起耳朵仔细听。 可恨,还是那个音乐家!小提琴虽然发不出声音了。但他指挥村民们围成一圈唱歌。长鼻子巫婆气坏了,我倒是要瞧瞧,看看到底是谁厉害,到底是谁能笑到最居!
长鼻子巫婆又回到了地洞里,找出刚才剩下的粉末。这回她不再把粉撒到小提琴上了,而是全部撒到了每个人的身上。村民、音乐家虽然嘴在动,但是音乐被冻住了,没有一点声音。
哈哈,你们倒是再唱呀!
长鼻子巫婆大笑一声,回到了地洞里,继续睡觉。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长鼻子巫婆在梦中听到了一种更加奇怪的声音。这声音一震一震的,好像是从地底下发出,然后又震到人的心里去。长鼻子巫婆给这声音震得从床上弹了起来。
长鼻子巫婆给这声音弄得受不了了,她爬出了地洞。
音乐家和村民们还是站在那里唱歌。他们的嘴在动,但是发不出声音,可他们在心里大声地唱,从他们的嘴里蹦出一个个金色的音符,音符落到地上,钻到土里,长出了一棵棵绿苗苗。绿苗苗开出了一朵朵紫色的花。就在花“啪”的一下开放的时候,从花蕊里进发出了一种声音: 村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忍不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听了这音乐,人们好像看到了百灵鸟在飞,蒲公英在唱歌,蓝色的蝴蝶在跳舞。
也许是这音乐太好听了,长鼻子巫婆的魔法扫帚也在半空中跳起了舞。扫帚一个翻身,把巫婆从天上摔了下来。那些音乐就像一张网把巫婆罩住。
“啊,我的魔法破除了!”长鼻子巫婆大叫一声。
她在这张音乐织成的网中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到消失。

猜你喜欢

  • 驴蹄和尚

    妖孽横生仙台镇的人们每到初一、十五都会去镇子西边的仙斧庙烧香拜佛。这时,总会有一个老和尚在庙门外倚着墙根坐着,专注地打量每个来烧香的人。这个老和尚常年穿着一件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僧袍,左袖子比右袖子长出一大截。这样一来,老和尚便只把右手露在外

  • 老鼠刘家

    相传民间有这么一个规矩:祭祖时,神坛上要摆个老鼠牌位,跟祖宗并列祭祀,说起这个规矩,可有一段大来历……明朝正德年间,朝中有个叫刘义山的言官,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榆木脑壳不转弯,遇事强抗强谏,爱跟皇帝老儿唱反调,外号刘倔头。他历经三朝,皇帝虽

  • 感恩

     清朝光绪年间,安徽桐城有个棺材铺,掌柜的名叫孟锡山。这年冬天,下了一场罕见的鹅毛大雪。夜里。孟锡山刚打烊,门外就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孟锡山轻轻推开门,见一个长发女子蹲在屋檐下啜泣,身上只裹了条破毯子。女子颤抖地说:“大哥,能让我借宿一晚么?

  • 贼王

    一、贼王偷妻民国时期,河桥头有个贼王,叫苏金毛,偷盗的本领大得不得了,只要他想得到就能偷得到,方圆几十里有名气。那年,邻村有个叫李阿桂的年轻人不服气,同他打赌,说若是他能在晚上偷走他的婆娘,婆娘他不要了,送给苏金毛。村里人围着看打赌,有的劝

  • 半仙求雨

    相传,清末年间,都梁有一奇人异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呼风唤雨。确保了一方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畜兴旺。在湘西南,每年逢七八月,便进入旱季,溪河断流,池塘水库干竭见底。人畜用水都成问题,而禾苗庄稼早就病怏怏,奄奄一息,呈枯萎姿态。村民个个

  • 灯笼县官

    灯笼赵姓赵,叫赵德亮,武清县城关镇人。因为他开了一个灯笼铺,灯笼做得又特别好,人们就送他一个外号叫“灯笼赵”。灯笼赵卖灯笼很特殊,别人开的灯笼铺都是先做好一大堆灯笼,挂在那儿一个一个卖,灯笼赵卖灯笼却不在铺子里挂一盏灯笼,谁要是想买灯笼,得

  • 生死局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天,在鲁南地区官道至两骑骏马飞驰而过。骑马的是一老一少,这两人衣着华贵,气度非凡。老的估计岁数有五十左右;小的不过二十出头。他们不是别人,年纪大些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当朝大学士宋一峰,年轻的是他的小儿子宋永。这宋一

  • 奢侈的伙计

    宣州城里有一家杂货铺,掌柜姓高。高掌柜雇了一位年轻的伙计,名叫彭小根。高掌柜很小气,常常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所谓人以群分,彭小根也衣着破旧,可最近,彭小根忽然讲究起来,天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不说,甚至还去裁缝铺里,缝制了一件崭新的棉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