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厂门口的来历

厂门口的来历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3:09  热度:9℃

开封黄河桥附近,有个叫厂门口的村庄。关于这个村庄的得名,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明朝某年,陈某知封丘县。

封丘县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落后,是闻名于世的穷县,和鱼米之乡、天府之国有天壤之别。

陈某乃两榜进士出身,无奈既非富户又无官亲,能任封丘令已是不错,做官富县,非他敢想。

封丘县是鸡肋,然而这鸡肋也是十年寒窗熬出来的啊!带着复杂的心情,陈某奔封丘而来。

踏进县界,但见黄沙遍地,荒草杂生。断垣残壁,小道泥泞。老百姓衣衫褴褛,肤瘦肌黄。陈某心中,再生几分悲凉。

俗语曰:千里去做官,为的是吃和穿。陈某虽非贪婪之辈,这衣锦还乡的念头还是有的。再者:治下百姓,度日如年,不是他的光彩;上司那边,不去打点,也会断了前程。

陈某苦思冥想,夜不能眠。某夜,浅浅睡下,但见黄河北岸遍地生银,树挂红彩,鸡犬相闻,老幼怡然。

醒来反思,觉得似是吉兆。

第二天坐轿下乡,行至曹岗古渡口,但见:一望之内,草木稀疏,鸟兽绝迹,土地上生有一层白霜盐碱!

陈某苦笑数声,道句:天绝我也!然而,他是极聪明之人,令人头痛的盐碱地,让他看到了铜钱。

原来,这里可以熬盐熬碱。盐、碱是百姓的必需品啊。

陈某命人四处张贴告示,招收熬盐制碱能手和青壮年村丁,开工兴建盐碱厂。

可能陈某给了盐碱厂一些优惠政策,也可能厂主经营得法,没几年,盐碱厂办得红红火火。

刚开始,盐碱工吃住在此,小饭馆、小百货店,便在此生了根。后来,盐碱工的家属也搬来居住。一业旺带来百业兴,三十六行的生意人,也云聚于此做生意。

人越来越多,就在盐碱厂大门口不远处,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人们把这个村庄取名为厂门口。

后来,海盐内运,土法熬盐制碱已无利可图,盐碱厂慢慢倒闭了。然而,厂门口的家家户户,仍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猜你喜欢

  • 父亲

    那一天,我从瑞丽乘车前往西双版纳。将近黄昏,途中上来一位黑瘦的农民,两手牵着他的两个年幼的儿子。虽然父子的衣服上都打着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路面坑洼不平,站在过道上的两个男孩显然不是经常乘车,紧张地拽住座位的扶手,小脸蛋涨得通红,站得笔直笔

  • 要求婚,找我妈

    一离婚时,前夫说,房子是我奶奶的,不能给你。我说,行。他又说,我公司里的那些产品,你要它也没用。我说,好。他说,我家三代单传,小帅得跟我。我拍案:不行!晚上,我去接小帅放学,第一次在路上没对他指手画脚。“妈,你怎么不教训我?”我不语,那晚破

  • 失恋后的倒数

    她失恋了,QQ签名开始每天更新,记录当天心情:“……”第一天是一串省略号,痛彻心扉时,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就用沉默来代替吧。“对你微笑,纯属礼貌。”第二天,不能再对你撒娇,也不能放下自尊对着你哭,那么矜持又勉强地对你笑吧。不是恋人的时候,我

  • 八十四

    八十四外婆已经八十四岁了。在母亲十二岁时,外公去了,留下外婆和一窝孩子。这是个有浓烈传统思想的大家庭,为了得一“可以传承家族香火的继承人”,在生下六个女儿之后终育一子,也因为家庭不堪重负将四姨过继给外人。也许因为家中男人离开得早,培养出了外

  • 丈夫的秘密日记

    丈夫的秘密日记那本日记,深蓝色的粗布封面,一直放在衣柜顶上的储物箱里。日记她看过,记录了他大学时和一位女生历经4年、却无疾而终的恋情。准备结婚时,两人一起布置新房。看到这个日记本被他细心地放到储物箱里,她心里有些不舒服,说:“这个,还留着吗

  • 废墟里的爱

    废墟里的爱兰登尔背着包走进邮局的刹那,王娜尔斯的眉头不禁皱了一下:这个讨厌的家伙第三次来邮局取款。他和别的人儿不同,走进窗台前,目光像张开大口的狮子,停留在她的脸上。一看这家伙就不是个好东西,是个十足的色狼。兰登尔走进窗口,掏出卡递进去,晃

  • 曾经的班主任

    步入中学的那天,我与小学同班的人在一起,分班时我被分到了二班其他人我就一概不知了。坐在分好的座位上,我东张西望盼望着班主任的到来,看到门口,太阳照过来一个影子我知道班主任他来了。进来之后我心中像被泼了冷水似地一个中年男子很矮他的背驼的厉害,

  • 感恩

    “……我将永怀感恩之心,感激所有曾对我好的人。滴水之恩,我当涌泉相报!”说完最后一个字时,他泪流满面。他激情投入的演讲,高亢洪亮且铿锵有力的声音,触动着观众评委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场的观众评委无一不被感染着,引得掌声连连。他的耳朵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