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自己动手制作一盏灯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灯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9:04  热度:8℃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调侃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过分,但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回到家里后,为回应朋友的调侃,托尔斯泰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腰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苏霍京便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又是出身贵族,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但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却正是这个。他想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能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

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四年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闹僵。到82岁时他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到临死都相信:“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托尔斯泰的信奉劳动也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构思了一盏“托尔斯泰灯”。一张大桌子,上方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下方是13块隔板,均匀地分开了灯光。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也自己读书,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灯”很难吗?不。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

猜你喜欢

  • 高唐民间故事:古槐知恩

    高唐东门外有一棵古槐,古槐胸围九尺三寸,身高14米有余,遮荫近60平方米。每年从立冬到第二年的清明之间,每到深夜万籁俱寂之时,在此树下或在附近人家的住房内,静下心来,总能听到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还可呜呜咽咽、忽高忽低、或促

  • 离婚前一个月 请你每天抱我出门去

    与妻结婚的时候,我是将她抱过来的。那时我们住的是那种一家一户的平房,婚车在门前停下来的时候,一伙朋友撺纵着我,将她从车上抱下来,于是,在一片叫好声中,我抱起了她一直走到典礼的地方。那时的妻是丰盈而成熟的娇羞女孩,我是健壮快乐的新婚男人。这是

  • 爸爸,若有来生,让我做你的女人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踹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

  • 做给自己看的广告

    老德斯上世纪初来到纽约,定居在46号街,靠收集学校食堂的剩菜剩饭加工成饲料和肥料起家,然后,进军房地产市场,创建了家族企业——德斯公司。创建之初,他在报纸上做了一条广告,只占一指宽的版面,就一句话“这条街必火”。绝大多数人搞不懂这条广告是何

  • 侮人取祸

    关于“侮人取祸”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所以古语有云:“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一个“侮人取祸”的鬼故事:有个人正在夜读,忽然

  • 能不能请你去划船

    在北大校园的五年中,同学们的爱情之花处处开,而我却无人问津,五年来我的爱情生活是一片空白。初秋的一天,我一个人在校园林阴小道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我那嗜背英文单词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了“扑哧”一笑。我转过身去,一张清丽的面容

  • 失明以后

    走出医生办公室,我的未婚夫基恩紧紧搂住我说:“你的眼睛肯定不会有事的,我们还要准备婚礼呢!”他用手指擦去我脸颊上的泪水。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关怀,但医生刚才说过的话仍在我的脑海里翻腾。借助强光灯,医生观察我放大的瞳孔,告诉我:“你的视网膜受到

  • 好好听我说话

    明了在客厅的落地窗前读书,孩子在睡觉,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我拿起手机看短信,上面写道:“若你的妻子感觉你不愿听她说话,她会有两种方法:要么说得更多或更大声,要么不再说什么了。将任何一种方式用在婚姻中都是非常糟糕的。”我念给他听,之后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