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能者不觉多劳

能者不觉多劳

收录日期:2025-08-08 13:56:06  热度:9℃

能者多劳或许只是个安慰奖

你常被“能者多劳”这句话黄袍加身吗?

团体中有人抱怨自己每天累得像条狗时,我们常会拍拍他的肩膀:“能者多劳。”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人,也常以“能者多劳”自我解嘲,为自己的疲惫找到一丝安慰。

但是,你的多劳,多的是举手之“劳”,还是多“疲劳”?

我的观点是,能者多劳的定律,基本上没有错,有办法的人,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疲于奔命的人都是能者。

有位企业主管说得好,在一个企业中,优秀的人只占20%,能力普通的人占70%,根本就是混日子的占10%,最会抱怨“唉,我就是能者多劳啦”的人,其实都是能力普通的人。他从未听到任何优秀人才感叹自己“能者多劳”,而露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真正有能力的人的“多劳”,只是多些举手之劳,会把多劳点心、劳点力当成挑战和乐趣,能力不足的人的“多劳”,是越多事越疲劳,未必能够有效率地解决当务之急。能力低劣者的“多劳”,更是没头没脑地向前冲,把简单的事做得烦,还要麻烦别人来为自己收拾像被猫弄乱了的毛线团一样的残局。忙个半死,其实并无贡献。

没有效率的多劳,问题在于:忙的都是琐事,从来分不清楚轻重缓急。搞不清楚大事得先做,小事后做,越帮越忙的事万万别做。分不清楚先后轻重的人,就像在装潢房子时,先把家具全部搬好、摆好之后,才想到是不是该改变隔间、更换地板。这时的麻烦总比处理一间空屋子还大。

有人揽了一身的事情,只是为了讨好。不分青红皂白全面讨好,反而都讨不好。明明一天可以从容应付3件事,他偏答应做6件,结果没有一样做得好。

我也常碰到这样的人:什么人约他都说好,他也企图把时间排得紧凑,但就是因为太紧凑了,所以每次都耽搁,徒然换得一个“迟到大王”的封号,没有人信任他的时间概念。

能者不会觉得自己多劳,他懂得什么事该做、该先做,抱怨自己多劳的,从来不是能者。

猜你喜欢

  • 找打的李小龙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打,这是每一个暂时落后者都要思考的问题。李小龙初学武术时,也避免不了被动挨打的命运,但他的超人之处在于挨打之后不是退缩逃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韬光养晦、独善其身,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继续到胜利

  • 陈维伟:也曾年少,也曾狂

    那一年,他19岁,只身来到深圳闯荡。短零露淳兮。有美一人,清扬婉短一年,他积累到人生第一桶金。当时的印刷业正红火,他就承包了一家印刷厂。干了两年,他又转而卖电脑……几乎是看到哪个行业赚钱,他就赶紧迎上去。看到有人在房地产行业捞到了大把的钞票

  • 郑恺:青春做伴,正在路上

    郑恺于1986年出生在上海,儿时的他就对表演感兴趣。在幼儿园,他经常表演节目,在毕业典礼上,还参与表演了朝鲜舞,老师们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中学时期,由于他阳光俊朗、性格活泼,一进校就成为文艺骨干,在学校的开学典礼、文艺会演等活动中当主持人,

  • 独立名格

    台静农先生有个名号,叫鲁迅嫡传弟子。这名号含金量极高的,顶着这帽子去开讲座,最少可开出一小时1万元的身价来。只是这名号,既非鲁迅所喜,鲁迅先生一向不太喜欢以粉丝数冲大V;也非台先生所愿,鲁迅逝后,台先生再也不“遥想当年”,将曾与鲁迅先生的交

  • 欧阳晔智破杀人案

    欧阳晔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叔叔,曾任刑部郎中,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处理过许多疑难案件,为世人称道。鄂州崇阳县,向来被称为难以治理的地方,欧阳晔到那里之前,就有一百多件案件积压在案没有得到解决。欧阳晔上任伊始就开始着手处理这些积

  • 演员救戏显智趣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不仅具有精湛的演技,而且还具有临场不乱的经验。有一次,他饰《黄金台》中的田单,因为赶戏匆忙,出场后才发现忘了戴纱帽。台下观众一见,正感诧异,却不料他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念了一句“国事乱如麻,忘却戴乌纱”的引子。单此

  • 划自己的船最幸福

    他没有上过一天的音乐学院,却能写出下载量超千万的当红歌曲;他在词坛拥有和方文山几乎一样的地位,却始终不愿意离开家乡贵州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个奇怪的人就是张超,著名音乐制作人,一位清瘦的“80后”小伙子。众所周知,张超在音乐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将就和讲究

    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钱钟书是我国庚子赔款留学的公费生,在牛津却是自费生,而杨绛不忍心向已患高血压的父亲开口要钱交付牛津昂贵的学费和导师费,就做了一名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手头的拮据让一向节俭的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