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三句半的故事

三句半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0:30:09  热度:10℃

话说从前有一姓潘的公子,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到了一件艳事,也因此而闹出了一宗绝世佳话。

这一天,潘公子骑一头高大骏马,威风凛凛地行进在进京的路上。潘公子一想到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终于快有出头之日了,心中感觉一阵阵地惬意。

书童挑着潘公子的书和行李,紧随潘公子而行。虽感担儿不轻,但一想到公子就快有金榜题名之时,步子也显得十分轻松,真是挑儿颤颤,旗儿(插在书担子上,写着公子姓氏,以示公子身份的小旗)飘飘。

主仆两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姓竹(元外的门前挂有一灯笼,上书一个竹字)的元外的庭园之旁。

此时,竹元外的小姐,正好身倚窗沿,手推窗扇,举目观天,只见天空蓝蓝,白云悠悠,又是一个好天气,小姐心中十分高兴。当小姐低头看地时,更高兴的事儿出现了。只见一姓潘相公打马从窗下经过,而且是进京赶考的,不自觉地随口说出了一个三句半来:

相公本姓潘,

打马上长安,

黄榜一定中,

高官。

潘公子正闭目养神,突听一个娇滴滴、美滋滋的声音从头顶上飘来。他仰头一看,不觉眼前突然一亮,好一个骄娃。他也应着小姐的三句半说出了自己的三句半来:

小姐贵姓竹,

一身白嫩肉,

今晚你和我,

同宿。

小姐一听,十分气恼。下得楼来,拦住潘相公说道:潘相公,你好生无理。我看你进京赶考,送上几句吉言,祝你金榜题名,不曾想到你寒窗十载,只会调戏良家女儿,哪是国家栋梁之才,有负父母重望。

潘公子也是高兴,本想开个玩笑,不曾想到一时失言,惹得小姐生气。潘公子一个公子哥们,说话无局无触,虽然在道歉,还是喜喜哈哈。小姐说潘相公没有诚意。正在两人相持不下时,来了一位大叔。小姐急忙迎上前去,见礼毕,就请大叔为她主持公道。大叔听完二人叙述,也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就说:

潘兄与竹嫂,

两个人莫吵,

小事情闹大,

不好。

小姐一听,认为大叔与潘相公都是男的,俩人一个鼻孔出气。一定要拉他们到县衙去找县官评理。没法,两人只能陪同前往县衙。来到县衙,小姐击鼓鸣冤。县官惊堂木一拍,大声问到:是谁喊冤,带上堂来。

三人齐刷刷跪在堂前,小姐哭着请县官为她一个小女子作主。

县官不等三人呈述完,惊堂木一拍,大声说吆喝道:

人老气氛短,

闲事我少管,

三人滚下去,

夹卵!

注:夹卵。湘西北方言。泛指①好,②就这样,③无所谓,④完了,等等。根据语气不同和副词的添加,还有诸多种解释,这里不一一说明。

猜你喜欢

  • 捆猪蹄与捆香蹄

    新沂县的捆香蹄原先不叫捆香蹄,叫捆猪蹄。相传,朱元璋曾在新沂沈圩他舅舅家放牛,与庄里的一个王屠夫交情很好,每次放牛回来,王屠夫总是给朱元璋一点熟猪蹄。有天,一位白发老头来到王屠夫的肉摊吃熟猪蹄,边吃边说:"味道是不错,就是骨头太多,难啃。"

  • 赵匡胤的战袍

    五代十国时,在一个小山沟里住着一个叫灵枝的女人。丈夫几个月前死于急病,当时她已怀有身孕,只能咬着牙过日子。这天,灵枝在山上种地,远远地就听见人喊马嘶的声音,那时候兵荒马乱,打仗是经常的事。喊杀声很快便越来越小,到最后一点也听不到了。傍晚,灵

  • 救娘饼

    元朝末年,张士诚在苏北兴化误伤人命,怕官府捉拿,就带了老娘,逃到江南。一天晚上,张士诚逃到常熟虞山脚下的一个村庄,他的老娘肚子饿了,便要张士诚想办法去弄点吃的东西来。张士诚听娘喊饿,心里很难过,忙让娘在村外树林里等着,自己就进村去沿门乞讨。

  • 一笔火

    从前,乐山迎春门码头边,有一对老夫妻开了个茶馆。老两口心地善良,广结人缘。只是茶馆座落江边,加上门窗又坏,一到冬天,北风呼呼地刮进来,吹得人直打哆嗦。由于喝茶的人寥寥无几,生意冷落,老两口只得讥一顿饱一顿地打发日子。这一年的冬天,来了个和尚

  • 一双粗糙的手

    小夜上初一时认识了一群社会上的小混混,他和这些小混混在一起学会了逃学、抽烟喝酒、打架骂人。父母老师拿他没办法,亲戚见他躲着走。小夜变得越来越坏。这一天正在上课的小夜接到一个小混混的电话,说是自己被欺负了,找他这个兄弟去报仇,让他带着刀快来。

  • 一棒鹰

    清朝辰光,宜兴蜀山附近有个西望圩村。村上有个姓范的小佬①,名字叫鼎甫,因为家里穷,父母把他送到蜀山一个做茶壶的人家去当徒弟。巴望孩子学会一门手艺,弄口饭吃。范鼎甫年纪小,孩子脾气重,空下来总喜欢拿点紫砂泥捏个小鸡、小鸭白相相。有一次鼎甫又偷

  • 七仙山和饭山

    江宁县和安徽搭界的小丹阳乡,有座有名的七仙山。据讲,当初七仙女下凡时,头一脚就踩在这座山尖上,山上有她走过的脚印,山下有她坐过的七仙墩。老早,当地人还盖了座七仙庙来纪念她。离七仙山不远还有座饭山,看上去就像一碗堆得尖尖的饭。这饭山又怎么来的

  • 韩信瓜

    邳县倚宿山盛产三白西瓜。这三白西瓜有三好:"个儿大,皮儿薄,能治病。"老辈人留言:"说三白,道三好,韩信留种有功劳。"由此它又叫"韩信瓜"。韩信年轻时,遍访名山,广交豪杰。听说下邳南蔽江淮,北控齐鲁,是兵家必争之地,韩信便决定到下邳去。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