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宋太祖为何传位宋太宗 其中到底有无谋害?

宋太祖为何传位宋太宗 其中到底有无谋害?

收录日期:2025-08-08 05:43:46  热度:9℃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想来很多人都知道。而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并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他的亲弟弟。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般中原皇权的更替,父死子继是基本的传承顺序。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因为皇帝无子,近亲中也没有可以过继的。但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的权利交替却十分奇怪,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当时是有儿子继承皇位。

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对宋初皇位交替十分感兴趣,做了很多种设想,各执一词。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世说纷纭。

其实赵光义继承哥哥赵匡胤皇位,说白了就两种可能。第一,是宋太祖赵匡胤主动将皇位传给赵光义的。第二,赵光义的皇位是他夺来的。随着这两种可能,后世也出现了两种故事。

第一,赵匡胤主动传位给赵光义金匮之盟。

在这个故事中,宋太祖之所以主动传位给赵光义,其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就是两兄弟的母亲杜太后。

杜太后临死之前,将赵匡胤召到自己的床榻前,问赵匡胤: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吗?

赵匡胤回答:儿子之所以能做天下之主,都赖于您老人家积累的慈德。

杜太后摇头,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周国幼主当国。如果周国有年长的国君在的话,你是不可能得到这个天下的。所以你百岁之后,需得将皇位传给你的弟弟,这样咱们大宋才能避免走周国老路,万世长存。

赵匡胤听了之后哭泣答应,随后令赵普写下传位给赵光义的诏书,藏在金匮之中,此为金匮之盟。

第二,赵匡胤的皇位是被赵光义所篡权夺取的烛影斧声。

大宋开宝九年寒冬十月的一天夜里,正是大雪,当时重病的宋太祖召晋王赵光义入朝,嘱托后事。

左右之人都被叫着推下,听不清两人在里面说了些什么,只看见烛光摇曳隐现身影,晋王好似离开席面,有逊避之状。

然后就看见宋太祖拄着斧头,大声的对晋王说:你好为之,不久之后宋太祖就驾崩了。

皇后原本是想将秦王赵德芳来的,但却见晋王率亲信站在外面 ,于是只能连连说:我们母子性命,就托付给官家了。

晋王赵光义哭泣着说:共富贵,嫂嫂不要担心。然后赵光义就继承皇位,此后改名赵炅。

因为这个原因,后世有人说,赵匡胤的死实际上是被赵光义给暗害了。皇后原本是急招秦王赵德芳入宫,继承皇位。不想赵光义早有准备,临到头只能转换求情。

两个说法,其实在后世都备受争议。金匮之盟,有人反驳没有看见所谓的遗诏。烛影斧声,则说当时赵光义并不在宫内,哪里去暗害赵匡胤。

争议纷纷,两种说法都没有可靠的史料证明,此案只能成为公案。不过个人认为,赵光义继位非正统可能性更大。毕竟如果当时他是正统继位的话,南宋之时也不会出现,赵光义一脉不正,需得还位给太祖后嗣的说法了。

毕竟有这种说法不是咱们这个时候,而是南宋之时。

猜你喜欢

  • 齐公娶妾

    古时候,有个叫齐公的人。家境贫寒,幸得贤妻娘家资助,做起了贩卖粮油的买卖,几年下来挣得了一份家业,成了当地的富人。富了之后,齐公发现妻子老了,头发白了大半,婀娜多姿身材的身材走了形,脸蛋亦失去了光滑。样貌与他不在般配,再瞧商友们,都是三妻四

  • 狐大仙庙

    很久以前,有个叫王小虎的小孩。有一天,他独自在野地玩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只受重伤的小狐狸,他非常高兴,打算把小狐狸抱回家养着玩。可是王小虎走着走着突然感觉又累又困,就抱着小狐狸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睡梦中王小虎梦见小狐狸变成了一个小孩和他一起

  • 画笔点睛

    无锡山明水秀,历史上是个出大画家的地方。话说东晋时,无锡城里有个叫顾恺之的画师,他的画千金难求。许多财主慕名前来,但都吃了闭门羹,原因是他要看了顾主才肯作画,他觉得顾主不顺眼,就不肯作画。顾恺之的画还有一点和别人不同,他画的人物都是闭着眼的

  • 布城墙

    嘉庆年间,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无锡城墙多处残缺,知县王其勤召集民工加固城墙。东门一段由王知县的侄子克宝督造。民工日夜赶修,已是半个多月,实在疲倦得很,有的人挑着担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工头报告克宝说,这样下去民工非垮掉不行。克宝心中不忍,答应

  • 一块宝玉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把朝事都交给宰相,自己整天歌舞昇平,煮酒为乐。久而久之宰相暗自招兵买马,想要取而代之。宰相的祸心天下人皆知,只有国王一人被蒙在鼓里。一日,国王携嫔妃去庙里进香,然后单独去找老主持参禅。他推开门看见老主持正在打坐,他只好

  • 城子村记

    城子村之地,松花江之南。是江千里折汇,于巨源镇境内,冲沙为岛。此地北高南低,东雄西缓。草美水肥,万物盛衍。其上有一金代古城,方九万米,城墙高丈余。登城四顾,四时美景尽收眼底。晨观一轮红日自远山出,昏赏夕阳垂地,看万家灯火明明灭灭,鸡犬相闻。

  • 月兰的传说

    忘记了是哪个年代了,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位叫董方的青年郎中,和母亲相依为命。董方日常除了采药晒晾,给乡亲抓药治病,闲暇看看医书,日子倒也过得恬淡、充实,母子勤俭度日,却也乐善好施,遇见困难乡亲生病总要减免或不收药费,在乡里名声极好。一个

  • 萃河不老情

    北宋嘉祐年间,苏轼经乐山犍为到叙州府,天色已晚,于是便夜夜宿牛口庄(今喜捷镇萃河村),品尝着原翠花村所酿的美酒,忽而抬头一望,不禁感慨万千。只见对岸山崖赤红如火,而崖下的江水在月光之下却是一色清澈如碧的岷江。苏翁醉眼朦胧下,挥笔便写下了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