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赊刀

赊刀

收录日期:2025-08-08 02:44:04  热度:10℃

清朝乾隆年间,归州县夫子乡有一户中等人家,户主叫刘承宗。刘承宗身高马大,有一把蛮力,把家里的二十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那几年,政通人和,乾隆皇帝免了全国三年赋税。这年初秋时节,刘承宗把仓库里的镰刀拿出来,准备磨好,几日后收割稻子。可他拿出镰刀一看,上面的齿口已经磨光,必须买新的镰刀。正在这时候,他听见有人吆喝:“赊刀啰!赊菜刀、镰刀、柴刀、杀猪刀、剁骨刀啰……”

刘承宗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人头戴斗笠,背着背篓,背篓口上一圈露出的全是弯月般的镰刀头和柴刀头。刘承宗很纳闷,只听说过卖刀的,还从没听说过赊刀的。于是他对中年人说:“大哥,进院子喝口水吧。”

中年人也不推辞,走进院子。等中年人喝完水,刘承宗问:“我刚才听大哥说赊刀,不会叫错了吧?”

中年人说:“没错,就是赊刀。”

刘承宗问:“怎么个赊法?”

中年人问:“现在大米多少钱一斤?”

刘承宗说:“三文铜钱一斤。”

中年人又问:“那镰刀多少钱一把?”

刘承宗说:“三十文铜钱一把。”

中年人说:“也就是说,一把镰刀可以换十斤大米。”刘承宗说不错。

中年人说:“这赊刀嘛,就是你和我立个契约,我现在把刀赊给你,一文不要。等大米涨到三十文铜钱一斤,我再来收刀钱,到时,一把刀按三百文铜钱收取。”

刘承宗笑道:“大米价钱如果涨十倍,我们这些种田的人岂不都要发财了?我父亲活了七十二岁,历经康熙、雍正和本朝,大米也只从两文一斤涨到三文一斤。我劝大哥还是不要赊刀了,只怕大哥活一世,也收不到刀钱。”

中年人笑道:“如果我活不到那时候,自然有其他人来收账。”

刘承宗见中年人不听劝,心想此人多半脑子有毛病,就说自己要赊刀。中年人说:“赊刀的必须是男丁,每个男丁限选两把刀。”

刘承宗有两个儿子,家里共有三名男丁,他就选了两把镰刀、两把柴刀、一把杀猪刀、一把剁骨刀,然后在中年人的账簿上签下名字。等中年人走后,刘承宗见每把刀上都刻有一个小小的八卦图形。他试试那几把刀,钢火很好,刀刃锋利,竟然从不卷口。

一连几天,这个中年人都在村子里赊刀。不少乡亲都赊了刀,大家纷纷嘲笑中年人的愚笨。

过了一个月,村子里来了一批官役,挨家挨户地搜寻天地会的人,说天地会的首领庞广宇在这附近活动过。原来,不久前庞广宇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带领几百人攻入归州县城,坚持了半个月,却因无人响应,被清军轻轻松松地剿灭。庞广宇逃离时,将县衙内的万两白银带走了。官役们在村里搜查了半天,没有找到庞广宇,这才作罢。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皇帝由乾隆换成了嘉庆,刘承宗的两个儿子刘一虎、刘二虎都已经二十多岁。刘承宗虽然身体还十分健硕,但觉得这两年的苛捐杂税越来越承受不了。十几年前,他收的粮食只有一成用来交赋税,但这两年,已有六成用来交赋税。

这一年,归州又是大旱,一连三个月,没下一滴雨。刘承宗家还有一百多斤余粮,村里有的人家去年就没了粮食,还有的村子里已经饿死人了。

这天,乡长带着几个县里的衙役前来征税,刘承宗笑脸相迎,说:“乡长,我家的赋税全交齐了。”

乡长“哼哼”两声,一旁的衙役说:“你没有听说吗,最近‘天地会’造反,皇上发旨了,每家要收一两银子‘剿匪税’。”

刘承宗说:“乡长,家里实在是一文钱也没有了。”

乡长说:“没有钱,卖粮不就行了?现在一斤大米四十文,一两银子价值一千六百文,你们卖四十斤大米就够了。”

刘承宗说:“今年如此干旱,看样子又要颗粒无收,我们还要留下些口粮熬命。”

一个衙役听了,对刘承宗说:“难道你想抗税不成?”

刘承宗的小儿子刘二虎年轻气盛,在一旁叫道:“大旱之年,朝廷不赈灾,还要收税。饭都吃不成,还交什么屁税!”

刘承宗想阻拦,已来不及了,几个衙役上前,将刘二虎用铁链锁了。乡长说:“刘二虎胆敢妄言,有造反的意图,你们去县衙领人吧。”说完,他们带着刘二虎走了。

刘承宗知道儿子闯了大祸,马上把家里的粮食卖了,凑了一两银子,交到乡长手里。乡长却不收银子,对刘承宗说:“刘二虎胆敢抗税,如今被打入大牢,只怕还要打点一二,才能开释。”

刘承宗问:“那要多少钱?”

乡长说:“十两银子。”

刘承宗听了,如遭雷击。回到家,他将剩下的粮食变卖,让老婆将银手镯、银发簪取下,又卖了几亩地,凑齐十两银子,正准备到乡长那儿去,只见门外走进一个背着箱笼的年轻人。年轻人问道:“请问,你是刘承宗吗?”

刘承宗忙说是,年轻人说:“我叫庞继浩,来你家讨一笔旧账。家父曾经在这里赊过一批刀具,说等大米从三文涨到三十文时,就来收账,现在大米已涨到四十文了,请你把六把刀的一千八百文铜钱给我。”说完,年轻人掏出账本。

刘承宗听了,脑袋就大了,他对庞继浩说:“确有此事,但现在家里遭难,能不能宽限一段时间?”

庞继浩问道:“你说说什么事,我看能不能帮你。”

刘承宗就把儿子刘二虎的事告诉庞继浩,庞继浩听了,说:“我来收账,听百姓们说嘉庆似虎,下面的差役如同蚊蝇,见了百姓都要咬一口。你先不要急,钱先欠着,三天后,你儿子的事便见端倪。”说完,他告辞而去。

刘承宗信了庞继浩的话,等了三天,没见儿子,差役却带着官兵将他们家团团围住。官兵如狼似虎,将门撞开,把刘承宗一家老小抓住。刘承宗对差役说:“我刚筹齐钱款,正想给你们送去。”

差役冷笑一声,说:“没想到你胆子不小,竟敢和天地会勾结,攻下县衙,将刘二虎等反贼救走。”

刘承宗连声喊冤。这时,一个官兵从刘家搜出几把刀,说:“看,这些刀上刻着天地会的印记,还敢说你和天地会没有瓜葛?”

刘承宗这才明白,那赊刀的中年人和庞继浩原来都是天地会的人,这下自己可是百口莫辩了。

刘承宗一家人被五花大绑押往大牢,就在这时,一声炮响,几百人手持镰刀、菜刀、柴刀……从道路两旁杀出,官兵一触即溃,四散而逃。

刘二虎跑过来,为刘承宗解下绑人的绳,将他带到一个老者面前。刘承宗一看,这老者正是十多年前那个赊刀的中年人——庞广宇。

原來庞广宇是天地会鄂西分舵的舵主,十多年前,他带领数百人起义,虽然攻下归州县城,却无人响应。他这才明白,太平盛世,老百姓衣食无忧,民心向着清廷,他起义失败是必然的。

庞广宇用劫来的万两白银买来铁器,打成刀具,将刀具赊给农户,说等粮价涨到十倍时,就会来收钱。他是在等时间,如果粮价不涨,那一定是清清朗朗的世道;如果粮价短时间内上涨十倍,老百姓一定会怨声载道,揭竿而起,那些刻有印记的刀具,就是他们的武器。

鄂西天地会起义,虽然没能成功推翻清廷,但给了清廷沉重的打击,清廷自此由盛转衰。

猜你喜欢

  • 广德公主生平简介 广德公主为什么会嫁给于

    唐宣宗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有十一个女儿,可我们只找到他五个女儿的婚嫁记录,其余的就不清楚了。广德公主在宣宗女儿中并不出众,但是她的婚事却十分精彩。怎么说呢,广德公主后来不是嫁给于琮了吗,但是这个于琮之前却是她的姐姐永福公主的未婚夫,先说清

  • 文成公主不是真公主?松赞干布不止她一位妻

    文成公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主,唐朝之时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妻子。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对于唐朝和吐蕃的友好交流做出重大贡献。文成公主给吐蕃带去了唐朝各项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而此后吐蕃两百年间,但凡有新赞普上位,都会遣使

  • 海兰珠和东哥的关系 两人为什么会成为角色

    最近清装电视剧《独步天下》热播,引发大家议论。电视剧《独步天下》是由同名网络小说《独步天下》改编而成,而这部小说是一部大热IP,本身就有着广泛的受众,所以使得电视剧能迅速火爆。早些年的网络小说中,清穿小说大热,而《独步天下》与《步步惊心》、

  • 慈禧太后“每逢万寿祝疆无” 中国失去了哪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生母,咸丰帝去世之后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此后开始了自己的掌权之路。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是当之无愧的清末最有权势的女人。咸丰帝去世,与慈安太后共掌大权。慈安太后去世之后,慈禧太后则再无所顾

  • 东陵盗宝慈禧太后尸身被辱真相!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最有权势的女人,享受的自然也是最富贵的生活。为了大肆庆祝自己的寿辰,不顾大局私自挪动海军军费,作为修缮园林庆贺所用。就算被外国侵略者赶走,狼狈的逃离北京,一旦有条件,过的也是最好的生活。古时中国人视死如生,很重视人死后的安

  • 霍成君是怎么当上汉宣帝皇后的?她最终为何

    千年前的某一天,一位身着华丽宫装的美丽女子双眼无神的颓坐在空荡荡的宫殿中,明明是明媚的少女年纪,眼底却透露着沧桑的感情,只因刚才有太监来宣皇帝口谕,让她迁往云林馆居住。她正是那个曾经的中宫皇后,西汉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位皇后霍成君,她的父亲是霍

  • 汉武帝有哪些宠妃?她们分别是谁?

    小时候,汉武帝刘彻还是胶东王的时候,他的姑母馆陶公主牵着阿娇的手问他,你喜欢她吗?他的母亲交代过,一定不能惹馆陶公主生气,所以也不能惹阿娇生气,便答道,我想要建一座黄金屋,将阿娇藏起来,不让别人抢走!姑母听了很高兴,摸着他的发顶,笑得欣慰,

  • 最后一位皇后婉容简介 婉容是怎么死的?

    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通过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被人们所熟知。但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后 ,也就是溥仪的原配妻子婉容,却不见得被大家熟知。溥仪成婚之时,早就被推下了皇位,但是却仍然可继续住在皇宫,而许多满清遗老也一直没有放弃帮助溥仪复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