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天经地义的故事

天经地义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11:55:03  热度:9℃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 “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 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 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 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 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 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 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 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 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 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 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 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 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 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猜你喜欢

  • 单廷珪智惩算破天

    单廷珪没上梁山前,少年在家读书习武时,有个抱打不平,智惩"算破天"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单廷珪祖籍山西浦东单家村人氏,自幼与大刀关胜是好友,他们一同读书习武。单廷珪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为人大度,讲义气,好抱打不平。初冬

  • 樊瑞为何称“混世魔王”的传说

    为啥给樊瑞送了个"混世魔王"的绰号呢?要知道这根根梢梢的事儿,还得从头讲起哩。樊瑞,祖居沛县城北门里樊家巷,是汉朝舞阳侯樊哙三十二代孙。他家过得虽不算富足,但也殷实。他的父亲叫樊仁义,在城外种着五十亩地,还在城里经营祖传

  • 魏定国智救李忠

    关胜、林冲收服神火将魏定国上了梁山,在大寨聚义厅摆宴庆功。正在喜庆时,戴宗急急跑上大寨,向宋江、吴用禀报:"兖州太守把打虎将李忠捉进城中。那太守扬言捉住宋江,一齐送到东京请功。"吴用听后怒道:"这个贼太守,一向

  • 金大坚放担

    济州城郊有个金家岗,金家岗有个金大坚。金大坚家庭贫苦,父亲早故,只得靠他上山打柴,母亲纺线维持生活。这里有个他上梁山前,卖柴的故事。金大坚从十岁起就开始上山打柴,打柴要经过碑林寺。碑林寺碑很多,多是历代著名书法家撰写的碑文,名家铁笔刻写而成

  • 侯健买布

    水泊梁山南六十余里处有个大集镇,叫桑麻镇。镇里有四千余户人家,大多数是经商兼务农。这镇南属济州,西归郓城,东是嘉祥,北是汶上,是个四管四不管、鲁西南最大的集镇。为何四不管呢?镇南头属济州管,西头属郓城县管,东头属嘉祥管,北头属汶上县管。这汶

  • 请做我的朱丽叶

    老妈向我介绍说周阿姨的女儿是一位美女,催我去见一面。虽然我一向不认可老妈的审美观,但是为了能让周阿姨不颜面扫地,我只好屁颠屁颠地跟着她去领略一下她家那位有鼻有眼”的女儿。坐在车上,我端详着这位50岁的阿姨,她下巴的肉已达厚厚三层

  • 惹祸的功劳

    留学德国的第二年暑假,我看到一家花店在招店员,就前去应聘,很顺利地被老板希特留下。希特过几天要飞往慕尼黑参加一个活动,一个月后才回来。这个店,等于完全交给了我。这个店传到希特是第四代了,生意一直不错。天黑关门时,他突然对我说:店里有同样的两

  • 好人

    不少病人及亲属都这样评价唐医生:不错,是个好人。”唐医生远远地就招呼病人:来来,这边坐,这边坐。”唐医生招呼人时目光从镜框上边春风一样飞出去,和蔼可亲。病人因此很感动,觉得唐医生的话不是话,是暖流。唐医生的声音也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