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好的婚姻里,我们依旧是自己

好的婚姻里,我们依旧是自己

收录日期:2025-08-08 07:12:19  热度:10℃

结了婚之后,你和我变成了“我们”。“你必须听我的”“我们不分彼此”似乎成了理所应当。然而,真正美满的婚姻更应该是“我们彼此相爱,也可以各自存在”。

缺乏界限感的爱情,我爱你,你要听我的

我们贪恋什么,就必定会为什么所累。当初被一个人的特点吸引,现在必然要承受相应的后果。事实上,两个人相处是一个重新融合以及重新划分界限的过程。融合这一步,或许你们做得很好,但划分界限这一步,现在开始还不晚。

同事晚晚曾经在跟未婚夫林通吵架后摔门而出,无家可归时找到了我。在那个下着大雨的夜里,她留著眼泪向我讲了关于她的故事。

那时,身材挺拔、模样英俊的林通,一口北方话硬气又利落,组织集体活动时的安排有条不紊,在她眼里魅力十足。林通第一次跟晚晚表白时,便不经她同意亲吻了她,这让本来对他就很有好感的晚晚瞬间沦陷。

恋爱后,晚晚变得贤惠了。她给他组织的活动打下手;一起旅行时当他的小尾巴;他组织饭局,她以“贤内助”的形象出现给大家敬酒。晚晚似乎开始暗淡下去,而林通却愈发光彩夺目。他让她不要再跳舞了,她二话不说就退出了舞蹈社团;他让她毕业之后和他一起留校,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毕业后,两个人顺理成章地同居了,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出现了,晚晚却一直尽量迁就他。他习惯早睡早起,她就调整了晚睡的习惯;他完全不接受葱姜蒜的味道,她买菜时从不看葱姜蒜一眼。

可直到后来,当林通连她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留什么样的发型、交往什么样的朋友都要管的时候,晚晚开始对他有了微词,两个人开始吵架。每次吵完架,他都倾向于用“床头吵架床尾和”“一顿吵架两顿啪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起初,晚晚还觉得挺刺激,可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她便觉得这是对自己的轻视和侵犯。

两个人最终爆发矛盾,是因为晚晚想换工作。林通认为,女人应该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方便将来照顾家庭;而她觉得,眼前的那份工作没有太好的发展空间,想要改变。两个人闹到了分手,谁也不让谁,而那时候,他们甚至定好了结婚日期。

晚晚的泪水滴落在咖啡杯里,她自顾自地说:“我跟他沟通过无数次,让他少管我一点儿,但一点儿用没有。”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一方特别强势,平日里大事小事都要跳起来插手,任何事必须听自己的,伴侣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甚至稍微有点儿自主的想法就会被百般刁难、挑剔,那么这样的关系必不能长久。

在晚晚的故事里,男方之所以屡屡打破界限,其实是女方默许的,这无法责怪任何人。当默许成为了一种习惯,以后即便她不愿意再妥协,对方还是会习惯于从强势的角度跟她沟通。她曾尝试着表达自己的不乐意和反抗,但对方一直无动于衷,也是因为知道最终她会妥协。

这种“他缺乏界限,你习惯顺从”的模式就像一个没有桥墩的大桥,两个人之间的连接很容易破裂。她试图通过一两次反抗来改变他跟她相处的习惯,这跟老烟民戒烟一样难。

有些攻击,披着柔软的外衣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缺乏界限感的行为都会以强势的方式进行。

我的一位男性朋友就吃过这种哑巴亏。他的妻子看起来柔柔弱弱,说话温温吞吞,动不动就梨花带雨。谈恋爱的时候,妻子的这种性格极大地激发了他的保护欲,每次她一示弱,他二话不说就答应她的要求,也不管是不是有违自己的原则。在她面前,他一度觉得自己特别man。

结婚后,问题就来了。只要朋友做什么事情稍微不合妻子的意,她就开始哭,要么不吃饭,要么就直接被“气病在床”……她不吵也不闹,但每次都用自虐的方式让他妥协。

过年,朋友想回老家,而妻子想让他跟着自己回娘家,他不乐意,她就开始“生病”,几天卧床不起,他只好乖乖就范;他跟女客户谈业务,多说了一句“天冷了,注意加衣保暖”之类的话,她就疑神疑鬼地要求查看他的手机,他不给,她就躲进房间里以泪洗面,甚至一度试图割腕自杀,虽然他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错,但最终这件事还是以他的道歉而告终。

之后,他和妻子也为此发生过几次冷战,虽然最终都不了了之,但他的内心却越来越郁闷。察觉到他的情绪不对劲后,妻子的疑心病更重了,她动不动就让他发誓一生只爱她一个,拐弯抹角地试探他,一旦与自己掌握的消息稍有出入,她就不依不饶、哭天抹泪;见他微信回得慢,或者给他打电话时占线,她都会像排查犯罪嫌疑人一样追问不停,若他不想回答,她就玩儿失踪。

他无数次地问自己的内心:“这还是爱么?天哪,我都要喘不过气来了。”

在我看来,在朋友与妻子的关系中,其实妻子才是真正强势的一方。她对他有强烈的控制欲,虽然采用的是侵略性不强的方式。在情感关系中,掌控欲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欲望。掌控欲强的人,总希望可以掌控对方的一切,逼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通常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的人会特别喜欢侵犯别人的边界,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不踏实的人更希望控制别人,说到底,这些其实是内心恐惧、虚弱的表现。他们都犯了一个普遍错误:都没把身边的人当成一个完全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别人”,没法尊重别人的个性和独立性。

他们混淆了自我与他人的界限,不明白再亲近的人之间,也是需要距离的。好的关系,不仅要强调“我们”,也要强调“你是你,我是我”。

美好的婚姻—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没有界限感,是婚恋关系的主要杀手之一。

这世界上或许真有天生喜欢被人摆布的人,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自己做主”,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渴望。我们还是婴孩的时候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不喜欢一直被父母抱着不撒手,更遑论是成年人呢?

人们总喜欢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两个人之间感情深厚,但我觉得真正好的感情,应该是“亲密有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和人的关系犹如冬夜里取暖的刺猬,离得太远便感觉不到温暖,离近了却相互伤害。两个人相处,更需要空间。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名为《永恒》的泰国电影,有些重口味,讲述的是一段不伦之恋。在一个木材商家庭里,婶婶和侄子的不轨之恋被叔叔发现了,与那些发现妻子出轨之后就找情夫来决斗的丈夫们不同,叔叔惩戒这对男女的方法有点儿特别:他找来一根铁链子,把妻子和侄子的手捆绑在一起,要求他们海枯石烂、永不分离。

看到这里,我感慨地叹息一声:“厉害了,我的叔!”他才是把人性看得最透的那个人。果不其然,当两个恨不能24小时都黏在一起的男女真的过上了形影不离的生活的时候,矛盾也变得如影随形。

朝思暮想的爱恋变成了无休止的埋怨与指责,风花雪月的浪漫变成了无法忍受的厌烦和鄙夷,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荡然无存。最后,婶婶饮弹自杀,侄子则精神失常了。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极端,而电影中的“锁链”则是一个关于婚恋关系的隐喻。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彼此递赠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亲密。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从不在彼此的树荫中生长。”

或许,能够和橡树和松柏一样保持“亲密有间”,才是解开那根“锁链”、保持永恒爱恋的“终极密码”。

刘若英在40岁觅得良人、结婚生子,某一次接受采访时,她说他们夫妻也是经常大半个月见不到面,但彼此感情却一直有增无减。她还透露,自己从两岁起就有自己的房间,即便进入婚姻状态,她也拥有自己独立的书房和独自看电影的权利。

这样的婚姻无疑是让人羡慕的。我保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不试图控制你。我爱你,但不一定要时时刻刻与你捆绑在一起。最好的爱恋,并不是两个圆相遇融合成了一个分不清彼此的圆,而是两个圆可以重叠、相交,也可以离开。无论哪种情态,他们依旧是自己。

最美的爱,不是“我是爱你的,而你是我的”,而是“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好的婚姻,不仅是“我们”,更是“你是你,我是我”。

猜你喜欢

  • 秀才讨钱

    一名秀才正在书房里念书,俄然闻声敲门声。开门一看,本来是位鹤发苍苍的老翁。边幅长得很怪僻。让进屋后,秀才问老者姓名,白叟说:“我姓胡,名叫养真,实际上是千年修炼得道的狐仙。由于敬慕您秀才的文雅,愿和您做个伴侣,谈谈学问和诗文。”秀才历来宽大

  • 愚公谷

    有一次,齐桓公在出外狩猎时突然看到一只鹿畴前面飞快地跑过,因而他策马紧追不舍,一向追进了一个山谷里。齐桓公道不知此山谷为什么处,刚好遇一老者齐桓公就问老者:“这里叫甚么谷?”老者回覆说:“这里叫愚公谷。”齐桓公又问:“为何叫这个名字?”老者

  • 飞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路坐在院子里纳凉,天很黑,周围十分恬静,只有一只烛炬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路谈古论今,大师都对人生感慨不已。这时候,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同党,绕着烛光飞来飞往,还发出藐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逐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

  • 象牙筷子

    商纣王在刚起头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建造筷子的时辰,他的叔父箕子就暗示出了一种耽忧。箕子以为,既然你利用了罕见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不再会用陶制土烧的粗笨物了,而必定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彩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

  • 越权与失职

    有一次,韩昭侯因喝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片刻都不曾苏醒。他手下的仕宦典冠担忧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候身上。几个时辰曩昔了,韩昭侯终究睡醒了,他感应睡得很舒畅,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感觉很和缓,

  • 清正的夏统

    西晋期间,江南处所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看法怪异,才华出众,聪明超人。夏统的才学远近著名,踏进宦途的机遇良多,可贰心里大白宦海暗中败北,看不惯王侯将相们相互排挤,却争着抽剥苍生,搜索平易近脂平易近膏的世道,是以不肯意仕进,不管谁来

  • 编栅栏选料最难

    汗青上的君王大都爱马,不管是交战、游猎时的胯下坐骑,仍是辎重、稼穑上的役用,都需要剽悍精巧的骏马。有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伴随下,来到马棚观察养马的环境。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肠扣问:“马棚里的巨细诸事,你感觉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覆。

  • 明年再不偷鸡

    年龄期间,宋国医生戴盈之在一次同孟子的谈话中,谈到了若何治理国度的事。孟子提出了平易近众的疾苦题目,除灾荒给苍生酿成的困苦外,捐税对苍生的承担也是很重的。他们谈着,谈着,戴盈之也认可了这一事实,而且暗示:愿意打消部门捐税,可是真正打消这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