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西汉宰相王陵简介 王陵最后是怎么死的?

西汉宰相王陵简介 王陵最后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5:49  热度:10℃

汉高祖刘邦继位之后,任用了不少宰相,本文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宰相还是项羽送给刘邦的。这位宰相就是王陵。

王陵是沛县豪族,刘邦还没有发达的时候,事之如兄长。但当时王陵对刘邦这个人却没什么好印象,甚至于对他颇为看轻。

为何看不起刘邦?其实很简单,因为刘邦出身不高,仅当了一个泗水亭长。而王陵则不一样,出身豪族,两人地位有差,王陵看不起刘邦也能想得通。

刘邦沛县起兵,抗击暴秦之时,王陵聚集数千人,占据南阳,并没有追随刘邦。后来刘邦逐渐发迹,王陵也没有丝毫投靠刘邦的意思。

一直等到楚汉战争的初期,王陵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带兵跟随刘邦,一起攻楚。后来受命接应刘邦亲属,因项羽发兵阳夏而失败。

刘邦和王陵之间有间隙,王陵对刘邦并没有多大的忠心,这一点项羽也知道。 所以后来为了拉拢王陵,项羽就将王陵的母亲接到楚军军营。

项羽对王陵的母亲十分礼遇,但是王陵的母亲却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因为这个原因受要挟。为了让王陵安心的留在汉军,王陵的母亲选择自尽而亡。

项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愤怒,后来竟然下达了将王陵的母亲烹煮的命令。如此一来,王陵是彻底安心的留在汉军。

不仅如此,此后与楚军作战,更是勇猛武当,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巨大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高祖刘邦登基称帝,大封功臣。王陵因为当初没有一开始就追随刘邦,再加上与雍齿交好,引发刘邦不满,所以没有及时受封。

雍齿也是沛县豪族,看不起刘邦。最初跟随刘邦,不久又反叛,给刘邦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公元前201年,王陵才得以获封安国侯。

虽然刘邦本人对王陵有一些不满,但是却并不影响他对王陵的信任以及对王陵能力的认可。他认为王陵虽然一开始没有投靠自己,但是却是一位忠诚憨直之人,因此对他颇为重用。后来还干脆提拔他为丞相,同时让陈平辅佐他。

汉惠帝六年,曹参去世之后,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汉惠帝去世后,吕雉掌权,当时吕雉想要封吕氏人为王。这个决定却遭到了王陵的反对与阻止,他说: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

吕雉听了之后对王陵很不满意,后来她又去问陈平等人,则说: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吕雉听了很高兴,对王陵越发不满。后来为了能封吕家子弟为王,干脆升王陵为太傅。虽然看似升迁,但是却失去了宰相的实权。王陵对此十分不满,此后拒不上朝。

公元前180年,王陵去世,上谥号武侯。

猜你喜欢

  • 嫁给爱情还是面包

    物质丰盈时代,对于女人来说,婚姻不再是重中之重,不再是人生首选,然而爱情和面包依然是摆在女性面前的选择题。王婷跟男友恋爱多年,两个人住在一起,却没有结婚成家的打算。王婷在家私城做营业员,收入不高,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元钱,男友在广告公司跑业务,

  • 丈夫的别样对话

    在伦敦地铁北站的月台上,每天都会出现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月台的长椅上。任凭眼前列车徐徐停下又呼啸而去,她只是安静地闭上眼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乘客上下车,车站广播里就会响起“请小心空隙”的提示音,这声音浑厚圆润、亲切温和。这段从

  • 相爱之后,要的是依然相爱

    一直喜欢这样的两句词,一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两句词都是清朝词人纳兰容若写的,都是写爱情的佳句。对于纳兰容若的词,是极其喜欢的,尤其是在情窦初开的青春岁月里,曾经在失眠的夜里,一遍遍地细读着纳兰容若的《饮水词》

  • 爱情与高跟鞋

    和丽一起逛街,我们都相中了一款颜色、做工都很不错的品牌长靴。美中不足的是,鞋跟太高了,想想自己平时走路风风火火的样子,且公司又没有电梯,我只能放弃。丽却不甘心,咬咬牙买了下来,欢天喜地地拎了回去。几天后,丽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听过灰姑娘

  • 如果这都不算爱

    朵朵赶回家时,母亲正蹲在火炉边,很认真地烧着一本什么。她抢过母亲手中的拨火棍,辨认那些残留的字体,确认应该是一本日记,内容相当隐私的那种。“这一定是你写的吧?挺煽情的!”朵朵气冲冲地说。母亲不理会她的冷嘲热讽,继续一页页的焚烧。“好吧!事到

  • 爱的是回忆

    好莱坞电影中常见这样的镜头:老爷子在向儿孙讲述最初遇到老伴的情景时,十有八九会这么说:“想当年在学校舞会上,你妈妈(奶奶)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当时我就认定,她是我想要娶的那个人。”有的老爷子,一辈子靠回忆这一个镜头,就能让那个老太太无比欢欣

  • 两棵树的爱情

    两粒不知名的种子,各自在大地的怀抱中静静的等待生长,与自已的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但不知是被鸟、风,还是一双沾满泥土的鞋,把他们带到大地的同一个角落。从此,他们在这片温柔的土地里慢慢生根、发芽、成长。他们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在一个农家小院里与孩

  • “苛刻”的爱

    相邻几年,一直觉得楼下的女人特温婉贤淑。但是,从她母亲住过来后,短短的几十天时间,我便领教了她的极度苛刻。女人的家原本在乡下,为了孩子上学,她和丈夫四处举债买了这边的房。买房后的经济紧张我们感同身受,他们夫妻的辛苦我们也有目共睹。然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