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谋皮计

谋皮计

收录日期:2025-08-08 10:47:48  热度:11℃

一老顺子的儿子

改革开放初期,村里有个人叫老顺子,老顺子有个儿子叫小顺子。小顺子读书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十六七岁了,小学还没毕业。不过老顺子不急,反而开导小顺子说:“公社里有个主任,小时候鼻涕趿拉的,三个字认不全,他爹逢年过节给干部送东西,干部就把他弄到公社做杂工,后来当上了公社主任。”老顺子一说,儿子借梯子下台阶,干脆不读了。

老顺子的话果然不错,而且这种好事应到他头上来了。乡里新来了一位乡长,喜欢打猎。那时候还没有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其实乡长并不是块打猎的料,长得胖乎乎的,枪法也不准,总是指东打西。这天,村主任领着乡长来到老顺子家里,说要找老顺子借一只活雉鸡做“引子”。

“引子”就是诱饵,打猎的时候,将捕捉到的活雉拴在林子里,好引诱别的雉鸡过来。村主任怎么会找老顺子呢?说起来,老顺子真是野生动物的丧门星,成天琢磨的是要野生动物的命!他家门口有棵树,每隔段时间,村里人就会见到他把活蹦活跳的獐子麂子什么的,用绳子拴住一只后腿,倒挂在树上,用刀子活剥,直到划破肚皮,那些动物还在拼命地弹跳,那种惨状,看一眼后不敢看第二眼!村里人背地咒他:“到了来生,你也会变成牲口,让人剥你的皮!”

乡长听说老顺子是捕猎的高手,心里一动,问老顺子:“你能不能弄到狐狸皮?”老顺子连忙问:“乡长想要这种皮子吗?”乡长说:“老头子有哮喘病,想做件狐皮背心,只是没弄到这种皮子。”老顺子说:“嘿,说来巧,好多年没见这东西,前不久突然看到了一只,我正想着要把它弄到手呢!”乡长说:“那好,你要是能弄到狐狸皮,我让你儿子到乡政府去作杂工!”

这一说,老顺子高兴得心里差点堵住了窍,儿子先作杂工,没准以后就是乡干部!不过,先要谋到狐狸皮,才能给儿子谋到“干部皮”!

二 狐狸的儿子

前不多时,老顺子确实撞见了一只狐狸,没等他反应过来,狐狸撒开腿就跑了。老顺子摸准了这些动物的习性,一般到了一个地方,没有一个季节不会离开。下了一场小雪过后,老顺子在和狐狸相遇的地方,扔了一只半死的小山鸡和一些山果,这是头一步,探寻狐狸的踪迹,可是狐狸狡猾狡猾的,根本没露面,山鸡被别的动物吃了。老顺子并不着急,过了些天,他把身上和脚上裹了些新鲜的兽皮,又扔了只山鸡和果子。这一次,狐狸现踪了,含走了一枚山果,地上留下一些浅浅的脚迹。老顺子看到了脚印,龇着牙笑了起来:“这是爷儿俩赶场呢!”原来,地上是一大一小两只狐狸的脚迹!

过了几天,老顺子在树枝上随意挂了些山果,装成像是鸦雀叼来的,又弄了只小活山鸡,让猎狗撕扯得血淋淋的,又在山鸡腿上拴上兽皮绳子,然后把血淋淋的山鸡放在挂有山果的树附近,在山鸡下下好了套子,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

第二天,老顺子就悄悄守在林子边。过了两个时辰,林子里突然传来令人心悸的哀鸣声,这是狐狸的哀叫声!狐狸的叫声和别的野兽叫声不同,声音凄凉、悠长。老顺子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老远就看见下套的地方,一只小狐狸拼命挣扎着、吼叫着,而在小狐狸面前,一只老狐狸用嘴拼命撕扯着绳子,两只前脚拼命在地上刨着!

老顺子咧嘴笑起来,笑得十分残忍,说:“别瞎忙活了,还是请我来吧!”老顺子悄悄迂到一个方向,接着朝前就是一铳。

他这一招也包含“声东击西”的办法,在他相反的方向,他错落设了几个陷阱,如果一铳打不准,老狐狸必然向相反的方向逃过去,就会落入他设下的陷阱。意想不到的是,老狐狸一抬头,却面对着他奔窜过来,老顺子拦截不及,眼睁睁看着老狐狸从他左侧边跑掉了。

不过小狐狸到手了!小狐狸的皮毛茸茸的,厚厚的,摸起来柔软舒服。老顺子忍着痛,阴笑着说:“你爹把你养得不错呢!”小狐狸的皮做不了一件皮背心,老顺子有的是办法,有小狐狸,不愁逮不到老狐狸。

老顺子把小狐狸关进铁笼子里。当天夜晚,老狐狸跑到他屋后的小山坡上,对着老顺子的屋子“呜呕”地长叫。悠长的叫声在夜晚听起来特别凄惨,特别揪心,而且从这晚起夜夜如此。叫声使村里人惊恐不安,有人对老顺子说:“你这一整我们都睡不着了,算我们求你,把小狐狸给放了吧!”老顺子不阴不阳地说:“睡不着吗?跟你们讲,以后我儿子到了乡政府,你们就更睡不着了!”村里人都怕他,也不敢和他多理论。

老顺子自有打算,他要等老狐狸叫到声嘶力竭、叫到嘴里流血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最后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是骇人的残忍。

三两个老子斗法

天亮的时候,叫得筋疲力尽的老狐狸跑开了。这时候,老顺子从笼子里将小狐狸揪出来,弄到小狐狸落网的地方,他用绳子拴住小狐狸的一只后腿,绳子有两米长,握在老顺子手里,老顺子身上用落叶罩得严严实实的,在小狐狸后面隐蔽下来,每隔一会,他就把手上的绳子松开,小狐狸拖着绳子往前奔,奔到绳子尽头的时候,老顺子又把小狐狸拽回来,这样一反一复,小狐狸就不间断地发出躁怒声和惨叫声。

就在小狐狸前面,老顺子摆好了“八卦阵”,将种种捕捉野物的办法,什么套子、陷阱、铁夹全用上了,甚至还在小水坑里下了药,所有的机关都进行了虚虚实实的伪装,就只等着老狐狸来了。

但是,尽管小狐狸叫得揪心割肺,老狐狸始终不露踪影。老顺子暗处守了大半天,骂了起来:“这个没心肝的东西,亲生儿子也不要了!”不过老顺子和野生动物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相信老狐狸不会丢下儿子不管,他沉住气,继续埋伏在那里。

老顺子逮着了小狐狸的事,村主任和乡长还不知道,他俩在县里开了十来天的会。散会后,乡长随村主任来到村里,信步就向老顺子家走去。老顺子家和附近都是静悄悄的,明显没人,两人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村主任忽然发现,距离老顺子房屋不远的一堆柴草边,卧着一只老狐狸!老狐狸一动不动,像是半死不活!

乡长和村主任惊异得心“咚咚”地跳。村主任悄悄对乡长说:“这东西最会装死,你盯着,我去拿猎枪。”村主任可高兴呢,只要他俩逮到狐狸,乡长对老顺子的许诺自然就是一风吹了!乡长的猎枪一直放在村主任家里,村主任拿起猎枪,自己又带上了一支铳。

乡长和村主任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村主任灌足了火药,正在举枪瞄准的时候,老狐狸却纵身跳起来,踉跄着向前奔跑了几步。村主任说:“咱们快跟上它,看样子它跑不多远了!”狐狸的行动虽然迟缓,却不失机灵,身子在前面忽闪忽现,两人没有瞄准的机会,跟着跟着,狐狸来到那片林子里,刚进林子,突然在地上打了个翻滚,就不见了!

两人大气也不敢出,隐蔽地向前搜索着。忽然,村主任碰了碰乡长。乡长抬头一看,就在一垛枯草前,有一只正喷着粗气的毛茸茸的小狐狸!

村长示意乡长快开枪,紧张中的乡长脚还没有站稳,胖胖的手端起猎枪,“砰”地就是一枪!

小狐狸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不过,乡长哪里知道,他这一枪没有打着小狐狸,他的枪法根本不准,这一枪,正好打在老顺子的膝盖上!小狐狸的叫声掩住了老顺子的哀叫声。小狐狸一边尖叫,一边向前奔了两米,又停住了。村主任慌忙举起铳,“砰砰”就是两铳,不偏不倚,打在绷紧的绳子上,绳子断了!

就在这时候,从另外一个方向,突然传来老狐狸的叫声,叫声急促而清晰,响彻云霄。断了绳子的小狐狸纵身一跳,几步就跳到老狐狸发声的地方。老狐狸现身了,闪电般的目光,向茫然无措的乡长和村主任望了一眼,算是叫了“拜拜”,和小狐狸欢快地一撒腿,在前面隐没了!

这时候,两人才听见老顺子杀猪般的嚎叫声,乡长意识到情况不妙,慌忙和村主任跑过去。没走几步,乡长感觉踩到什么东西上,接着“簌”的一声,乡长一只脚被套住了!

这套绳是兽皮做成的,老顺子设计的套法又非常巧妙,解错了,就会越解越紧,村主任一直整到傍晚,才将乡长的脚解出来。等老顺子被拖拉机送到乡医院时,已经错过了伤口治愈的机会!

从此以后,每天只见老顺子拖着一只伤残的腿,在门口跛来跛去。村里人再也不怕他了,有几个人索性拿了斧头锯子,把他门口那棵野生动物的“绞刑架”砍掉了。小顺子呢,哪里也没去成,每天在家里和老顺子斗嘴。村里人别的话都没有说,只说了句:“你的儿子是人,它(狐狸)的儿子也是条命啊!”

猜你喜欢

  • 分庭抗礼的故事

    分庭抗礼”这则成语的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

  • 分崩离析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

  • 赴汤蹈火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

  • 蓝田生玉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烙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ke),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

  • 一决雌雄的故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

  • 以一当十的故事

    秦朝末年,秦国大将章邯打败赵国大将张耳,赵王歇只好向楚怀王求救,怀王派宋义项羽去救赵,宋义故意拖延时间,项羽杀宋义自立为主帅,命令士兵破釜沉舟,轻装上阵的楚军个个奋不顾身,没有一个不是一以当十的,大败秦军。【出处】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

  • 胶柱鼓瑟的故事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 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 事,觉

  • 聚米为山的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统一了中原,西部的隗嚣拥兵自重,与刘秀势不两立。刘秀准备派兵攻打,但还有些犹豫不决,刚投奔过来的大将马援认为隗嚣将帅不合,出兵必胜,他用米堆积成西部地形,指画进兵线路。刘秀顿时感觉胜利在望。